观点集萃

2011-03-09 02:41
产权导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用电量经济

观点集萃

社保基金确有百亿资金入市

目前社保基金投资保障房是通过信托投资公司,以委托方式进行的,并非由社保基金直接贷款,属于信托贷款。社保基金可用大约总量的5%进行信托投资业务。按照目前社保基金资产8000亿元的规模推算,用于信托投资业务的上限规模为400亿至500亿元,现在社保基金投资保障房还有进一步投资的空间。未来社保基金还会在国内其他城市进行一些投资,以支持保障房建设。投资保障房不是社保基金主业,数量应不会太大,保障房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多方面的,社保基金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5月20日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大部分多余货币已对冲 对控制通胀有信心

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以及其他一些对冲方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控制流动性。过去这么多年,央行吐出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是外汇占款,而央行通过各种手段大致收回了购汇所吐出基础货币的80%,并将其冻结在央行体系内。虽然目前的通货膨胀压力还很大,但从对冲的角度来说,央行已经把大部分多余的货币对冲掉了,央行仍有信心通过控制多余的流动性来控制通胀。——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5月5日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表示

工资与CPI是互动关系 与高物价无关

工资与CPI应该说是非常密切的一种联动关系,比如说CPI上涨了,工资不上涨,人们的实际工资是下降的,CPI上涨如果同工资保持在一个水平上,实际工资是一个没有变化的状况,工资的上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推动CPI,这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目前的高物价,并不是增加工资带来的,而是之前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投入4万亿资金,带动市场,投资充裕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丁大建4月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应警惕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应警惕落入拉美国家平均“滞留”37年的“中等收入陷阱”,才能一路高歌继续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200美元,未来中国经济要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首要任务,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要作为首选。通过与CPI挂钩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让居民敢消费。——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4月3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上演讲

全年CPI预计4.5%左右

今年3月国内CPI达到5.4%,创下32个月新高。通胀主要是由多种外部输入性通胀以及应对金融危机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劳动者薪酬增加等多重因素导致。上半年物价水平可能比5%高一点,二季度考虑到翘尾因素,可能还会更高。下半年受前期宏观调控影响逐渐显现,物价指数将会是收敛的,但出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大。只要经济增长能从高位减速,CPI也会减速。如果GDP保持在10%以下,CPI的水平大概会保持在3%~5%的水平。全年CPI总水平在4.5%左右较为可能。——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陈东琪4月27日在发改委近日召开的内部座谈会上表示

个税起征点至少应五千

个税起征点的确定,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事。目前新方案人大还没有最后通过,不知道是方案提高了还是低了。如果将3000元设为个税起征点,肯定是低了,至少应为5000元,就算是定在上万元,也不能算高。毕竟未来中国经济非常希望通过消费来拉动,大家手里没有钱,怎么去消费?要知道目前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消费只占30%~35%的比例,欧美国家则是70%以上。——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4月24日在重庆参加重庆移动全球通VIP大讲堂时表示

房价涨幅放缓是趋势 大跌可能性不大

房地产调控改变不了今年经济平稳增长的大局。投资可能会放慢一些,销售增幅也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一线城市受到限制,二三线城市没有受到限制,所以整个销售全年来讲还会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局面。考虑到宏观政策在收紧,流动性在趋紧,涨幅放缓是一个趋势。再加之今年大规模推出保障性住房,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减少商品住房的用地,但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对于控制和遏制房价起到了多少作用以及完成多少也没有确定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4月20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表示

不排除继续加息的可能

宏观控制物价是为防止经济过热,央行将通过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短期目标是要控制房价不合理的过快增长,长期目标是健全房地产行业的长效发展机制。短期内我国的货币政策总体方向不会改变。现在我国还处于负利率,压力很大,房地产调控也没完全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4月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2年全球经济或大减速

2011年除了日本之外,全球经济和主要经济体都不可能重现衰退,将呈现双轨或多轨复苏的态势,新兴市场地区强劲复苏,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复苏比较缓慢,全球经济相对悲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目前各国政策存在两难选择困境。一方面,刺激经济复苏需要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又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必然是紧缩的趋势,发达国家仍在去杠杆化进程中,这又阻碍了经济复苏。——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4月16日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时表示

宏观政策存微调空间

M2货币供应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下降,2月份同比增长15.7%,低于16%的全年目标。而最新公布的3月PMI指数虽然较2月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小于往年。这显示政策紧缩效果依然影响着实体经济。今年第一季度紧缩政策的频度偏快、贷款控制程度偏严,各项经济指标已经出现回落,为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宏观紧缩政策的频率和节奏可能进行微调。由于第三季度保障房即将开工,第二季度将成为全年经济增长环比的阶段性低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4月15日在杭州参加野村中国年会时表示

现行个税已成工资税

当前个人所得税最基本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到它巨大的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中国的民生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临时政策的形式出现的,并没有让单个百姓感觉到与纳税相关的收益,所以百姓对税收都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感。当前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完全以个人为征收对象,不考虑家庭负担,增加了弱势群体的不满,加大了社会矛盾。这样一个设计非常不合理,甚至可以称之为‘弱智’的个人所得税制,事实上已经沦为工资税,当然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诟病。——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5月4日在《新财富》上就改革个税制度问题发表观点时表示

用电量大增并非经济过热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10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用电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取暖负荷,以及第三产业用电量的攀升。工业生产和农业保春耕、保抗旱也拉动了一季度用电,但一季度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为72.4%,环比有所下降,同时也低于近年来同期水平。用电量的同比大增不能认为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但部分省区用电量增幅较高,煤电矛盾依然突出,石油消费增速比较快。——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在4月22日召开的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表示

用社会融资规模代替贷款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即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货币总量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地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现在提出用社会融资规模来替代人民币贷款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中间变量。——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4月15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11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表示

引导储蓄盈余流向新兴市场

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并不希望看到国际储蓄过多地流入,由于东亚国家储蓄率的调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效果,在油价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产油国的高储蓄率仍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全球范围内的储蓄不平衡仍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客观存在。所以应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储蓄盈余更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因为这些经济体是未来全球经济中的高成长点,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但缺乏发展必需的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4月14日在发布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会会刊》中表示

年内还会加息3-4次

按照目前央行每次25基点的加息操作,年内还会有三到四次的加息。因为最近银行间隔夜拆借率涨了很多,所以本月或下月都有可能再次加息。其实加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央票的发行。后二者能够对冲外汇储备的增加,把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控制在16%的硬性目标,甚至更低,M2增速控制在16%以下必须维持两年,通胀才能得到稳定。——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5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2011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医保付费将占机构收入50%

预计今年全国医保总支出将占到医疗机构总收入的50%以上。我国医保一直都是按项目付费,但在深化医改过程中提出要改革,探索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制等。这样的改革需具备相应条件,其中就要求医保支出要占到医疗机构收入的一定比例。2000年医保支出只占到医疗机构收入的3%~4%,近年来随着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进,这一比例明显提高,2005年达到24.3%,2009年提高到36.7%。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以及新农合的参保人数总共达到12.6亿人。——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5月16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论坛上表示

猜你喜欢
用电量经济
02 国家能源局:1~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
01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5%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9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4.2%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