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王是否处于最好的状态

2011-03-20 17:57齐志宇
文教资料 2011年29期
关键词:理想国城邦柏拉图

齐志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一、最好的状态

柏拉图认为:塑造神应体现神的本质,神是理性的神,而不是自然的神;神是实在的善,神不会有恶行,神的动机是好的;人类所有善的行为,都是从神那里学来的。理性的神不能在不同的地点、时间不断变换,理性的神是单一的,始终不会失去它的本色,永远处于最好的状态。“任何事物处于最好状况之下,(不管是天然的状况最好,还是人为的状况最好,或者两者两种状况都最好),是最不容易被别的东西所改变的”。①神和人都尽善尽美,永远停留在自己单一的既定形式之中。神不会幻化成动物或者人,因为神本身就是处于最好的状态,不会把自己变坏一点点。理性的神必定是正义的,正义的神是不会幻化成次于正义的人或者动物。“正义者不要求胜过同类,而要求胜过异类。至于不正义则对同类异类都要求胜过”。②柏拉图对自然的神持否定态度,“众人获罪莫担心,逢年过节来祭神,香烟缭绕牺牲供,诸神开颜保太平。”③指的是人犯了错,犯下罪孽,用祭祀供奉的方式能够为生者赎罪,就可以用仪式使死者在阴间得到赦免。神也喜欢被人供奉膜拜,人犯错误,违背德性或者正义,神也会原谅他,但是这样的神指的是自然的神,而神应是理性的神。柏拉图希望人从理性的神那里学得德性,学得智慧、勇敢、正义和节制,而不是从自然的神那里学得丑陋的欲望。

二、哲学王是否处于最好的状态

理性的神是处于最好的状态,而哲学王是否处于最好状态呢?我们从理性的角度将可能处于最好的状态的人划分为四种:神、统治者、哲学王和正义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拥有理性。

1.哲学王与正义者的比较。哲学王不是处于最好的状态,但是哲学王至少还是正义的。我们可以假设:哲学王处于最好的状态。那么按照对于理性的神的理解,哲学王应该也具有神的特性,即是单一的,始终不会失去它的本色,永远处于最好的状态,也不会变坏,是尽善尽美。理性的神必定是正义的,而处于最好状态的哲学王也必定是正义的,然而根据正义者不要求胜过同类,要求胜过异类,而不正义则对同类异类都要求胜过的论据。也就是说处于最好状态的哲学王是不要求超过同类的正义者。所以哲学王不是处于最好的状态,但是哲学王至少还是正义的结论。在正义者中,哲学王不是处于最好的状态,原因是其本身的不要求。

2.与统治者相比,哲学王是处于最好的状态。柏拉图的伦理学说和政治学说同他的理念论是相互交融的,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应用。理念是一种客观精神的实体,现象世界就是从理念世界中分离出来的,人的理念存在于人的灵魂当中,现实世界的具体实物,是从理念世界中分化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具体实物就是理念的产物。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情感和欲望。相应于这三部分有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智慧是指少数统治者才具有理念的知识。智慧以理性为基础,或者说理性的美德是智慧。勇敢是指坚决服从和执行理性的教诲,坚持正当的合理性的东西,不为情欲、享受所动摇。勇敢以情感为基础,或者说情感的美德是勇敢。节制是指对于情感欲望的控制,它以情感为基础。灵魂的三个部分和相应的三种美德,各有其不同的功能和地位。理性居于统率地位,其功能职责是发号施令,指挥灵魂的其他部分。情感则为理性而行动,协助理性控制情欲。欲望的唯一功能便是服从,当情感和欲望服从理性的支配时,三者和谐时就产生正义。当灵魂的各个部分和谐结合,因而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的德性的时候,他就是一个有德的人。统治者因为有智慧而灵魂高尚;护卫者与劳动者的灵魂常常在理性与欲望之间徘徊,只能用理性协调自己灵魂的各部分。但是柏拉图并不把伦理观局限于个人,而要把它扩大并应用于整个国家。灵魂中拥有理性的人,对应德性是智慧,在现实的城邦中拥有智慧的人应该做城邦的统治者。哲学王必定是正义的人,④哲学王必定是理性、情感、欲望和谐的人。

柏拉图认为有理性的生活也就是有德性的生活。然而并非理性去做每件事情的决定都是一个正义的决定。柏拉图的正义包含:灵魂不只是在理性发出了自己的命令以后保持秩序,而是必定由于这些命令而保持秩序,这些命令必须有助于灵魂持续的秩序。由于理性是代表整个灵魂思考的,又由于它要保持自己的权威,它必须衡量可能的行为,考虑决定何种行为最能保持灵魂的平衡。如果人脾气被引发了,理性部分就需要决定发出怒火是否是最明智的行为。如果总是压住怒气,人就会冒消减这种情感致使以后它不再为自己服务的危险。如果是由于极其轻微的激怒就发脾气,那么人就冒着过度受它影响的危险。理性可以决定多大程度,以及何时发怒最符合人的灵魂的秩序的任务。

并非理性去做每件事情的决定都是一个正义的决定,它在本质上是对柏拉图灵魂三部分和谐相处的表达,正义并不是全部由理性来决定的。柏拉图用太阳比喻善,他说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是太阳。太阳是肉眼视觉的源泉,善则是心灵认识的源泉,仅有视力和可视对象不足以使肉眼看见对象,必须有一个媒介把两者连接起来,这个媒介就是太阳发出的光。若没有光,眼睛只有视而不见的能力,光使视力变成看见可视对象的活动。仅有理性和理性对象不足以使灵魂知道理性对象,善为理性提供活动的动力,促使理性把握与之相适应的对象。

统治者的理性决定不一定都是正义的决定,而拥有正义德性的哲学王能够使灵魂三部分达到和谐,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所以哲学王要比统治者更处于最好的状态。哲学王成为国家的君主,更能严肃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

3.哲学王与神的比较。哲学王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具有自己的欲望。根据理性的神都是尽善尽美的,哲学王是达不到神的最好的状态,因为哲学王的灵魂中的理性部分具有自己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就是追求真理。“他们永远不愿苟同一个假字,他们憎恶假,他们爱真”。⑤哲学王一直都是追求全部真理的。当一个人的欲望被引导流向知识及一切这类事情上去时,他就会参与自身心灵的快乐。哲学王应该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然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而这样的人也更适合做国家的统治者,但与神却有距离。

三、哲学王的使命

柏拉图在洞穴比喻中对哲学王的使命进行了分析:学习成了囚徒被松绑并被迫走出去的过程,他们首先看到火,然后是洞口,并最终看到外面阳光照耀的世界。一旦到了外面的世界中,这些新手首先通过看人和其他事物的影子和映像来熟悉更加明亮的光照,然后看那些物体自身,最后看到一切光的源头:太阳。毫不奇怪,那些回到洞穴里的人在试图解除还留在洞里的人的荒唐的意见的时候,会遭到责骂和嘲笑:由于对他们身后的更大的光亮的无知,这些囚徒误把从光亮走向黑暗的人的迷惑作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人的困惑。这个比喻的重点从社会转向哲学家,从我们所看到的哲学家在这个世界中面对的不良待遇转向哲学王在一个运转良好的世界中需要肩负的责任上。按照柏拉图的观点,哲学王的兴趣在可知的理念,在于追求善;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世俗的兴趣和利益,包括参与政治的兴趣。“那些已达到这一高度的人不愿意做那些琐碎俗事,他们的心灵永远渴望逗留在高处的真实之境”。⑥但在柏拉图的城邦中,哲学王会被迫参与政治。因为城邦的存在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公民的利益,而是为了制造和谐的整体。其次卫国者已经从城邦享受了足够的好处,不像是力图在现存城邦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哲学王,他们沉思的快乐来自于城邦的构成。只有他们具有城邦需要的东西:他们是仅有的不情愿地运用权力的人,也只有哲学王知道一种比统治更幸福的生活。

哲学王像返回洞穴的自由人一样,为了其他人的利益,不得不放弃个人兴趣和思辨的幸福而参与政治,启蒙和解救陷于悲惨境地而毫无自觉的人,是哲学王义务。柏拉图提出哲学王的主张并不是因为当王符合哲学家的兴趣利益和目标,而是因为哲学王的主张符合国家与公众的利益。柏拉图在回答“哲学家能不能实现当王”的问题时说:“或者天上建有它的原型,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至于它是现在存在还是将来才能存在,都没关系。反正他只有在这种城邦里才能参加政治,而不能在别的任何国家里。”⑦所以哲学王能参加政治的城邦,只能是理念世界的城邦。

四、结语

我们讨论哲学王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看其是否到底能称王,而是看其在最好的状态下,绽放出的人性光芒,我们需要哲学王,如同需要理性的神一样,它给我们树立榜样,在追求善的道路上给我们信念的力量。

注释:

①[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第1版):78.

②[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第1版):34.

③[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第1版):53.

④[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第1版):496B-E.

⑤[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第1版):230.

⑥[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第1版):276.

⑦[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第1版):386.

[1][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

[2][英]安东尼·肯尼著.韩东晖译.牛津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法]让-弗朗索瓦·马特著.张立译.论柏拉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美]N.帕帕斯著.朱清华译.柏拉图与理想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赵敦华.西方哲学经典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王晓朝.希腊哲学简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7.

猜你喜欢
理想国城邦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直销理想国
柏拉图之灵魂观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
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