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德育课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2011-04-13 04:26吕书会
关键词:德育课批判性思维

吕书会

(南阳理工学院 成教学院,河南 南阳 470006)

一、批判性思维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于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教育界,到80年代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我国教育界在90年代引入这个概念,并且很快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因为它“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或气质;既能体现思维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1]目前,批判性思维被我国高校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特点

一般来说,批判性思维是指“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1]学习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是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等所进行的个人判断。通常,在学习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它是一种主动性思维;其次它是一种用怀疑批判的态度去关注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心智活动;最后,它是能被证明的。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包括:解释归类,即阐明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审查所学知识;提出猜想并得出结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自我校准,表现为对结论进行检验和校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者具有的共同特点是思维开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求知欲和分析问题能力强。

(二)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可以归结为获取知识、获得方法和对所学知识、方法的认知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即获取知识和获得方法的阶段,学生接受知识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深化对所接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在第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学生开始形成鲜明的概念、逐步形成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三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是基础,第三个阶段是前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要实现前两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转化,就要重视批判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因为在使学生相信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批判性思维可以使学生作出深入的思考和合理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深化始于问题,即要对原有的概念、理论、方法和结论加深理解,如果没有批判性的反思就不可能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所以,批判性思维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创新的基础。

二、高校德育课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高校德育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国情的变化和完全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在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要求高校德育课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1998)发表《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其第一条的标题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而第五条“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学科知识简单的认知性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1]这实际上指明了未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当前阶段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也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普遍的共识。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建立在突破传统、大胆质疑的基础上的。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经指出“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课教学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德育课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刻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是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因此,他们对于发展的认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得失,关系到民族的自立和国家的兴衰。所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使大学生在精神和身体、道德和情操、个体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地发展,高校德育课就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改革开放以来国情的变化要求高校德育课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我国公民和海外交往不断增大和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传统的文化在中华大地“相遇”,伴随着经济的转型,经济成分与利益开始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这些显著的社会变化又决定了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并进一步解构了传统的主流文化,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往往产生一种“找不着北”的迷茫,在荣辱、美丑、义利等基本的道德认知、道德评价和道德实践方面不断地滑坡,集体主义、社会责任被抛之脑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成为时髦的追求。那么,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己任的的德育课自然是责无旁贷,有责任和义务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帮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在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多变性和差异化的情况下,具体地分析哪些是先进的思想,哪些是落后甚至是腐朽的思想,正确地辨别是非,抵制诱惑,从而健康地成长。

(四)激发德育课学习兴趣的需要要求高校德育课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一定程度上,兴趣是学习好的必要条件。对于高校德育课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其压根就不感兴趣,是根本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的。从现阶段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尽管德育课程已进行了改革,内容与时俱进,实现了德育对于生活意义的回归,但是仍有不少的大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教师传统的、单向度的“讲解式”课堂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它“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它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2]因此,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积极引进批判性思维,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促使大学生主动思维,使他们对德育课传授的理论进行认真地分析、检验、校正并做出正确的评价,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对德育课的兴趣,从而感受这门课程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三、高校德育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高校德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成为绝对的知识权威,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盲从者。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校德育课应该在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改革,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当前的条件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大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

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必须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恢复课堂教学教育性、人文性的课堂教学理念,因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者‘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教师不但成为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伙伴,而且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自我思考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针对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进行大胆合理的质疑和探讨;同时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使他们对新知识和未知世界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成为高尚的、具有开放精神的思考者,从而不但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教互学、教与学相得益彰的动态过程,而且使师生真正建立起特殊的、在思想情感上彼此呼应的和谐关系,从而鼓励大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

(二)鼓励广泛的课堂交流,引导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保罗·弗莱雷曾经深刻地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4]课堂交流不仅是师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意识,而且是一种教学理念,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课堂交流是以关系思维和过程思维来观照课堂教学的一种思维方式。过程思维是扭转传统课堂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根本途径之一。[5]在教学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原来单纯的老师给予与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转变成为师生之间思维与思维、智慧与智慧相碰撞、相交融的过程,使学生在这种思想的相互激荡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求证问题、解决问题,孕育出智慧的灵光和火花,从而进一步使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高校的德育课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德育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机会,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例如,辩论赛就是德育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辩论赛是就同一对象相互矛盾的观点展开激烈的交锋,参赛双方同学必须在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预设对方在观点论证时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在具体辩论的过程中既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证自己论题的正确性,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对方观点的错误性。无论论证自己的正确,还是分析对方的错误,都要以批判性思维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无疑,辩论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四)广泛利用时政新闻材料,全面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发生者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事件,有的波澜不惊,有的掀起轩然大波,这些事件或高尚、或低俗、或美好、或丑恶,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可能成为公众热烈讨论的话题。作为德育课来说,这些都是活生生的教材,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德育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新闻材料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2010年发生在河北大学的李启铭撞人事件,就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他们不但调侃“我爸是李刚”这样的雷人话语,而且各种批判性的思维也不断涌现:有的同学关注李启铭的道德水准,说其道德低下;有的同学关注司法公正,希望法律能够公正地判决,给被害学生以公平正义等等。所以,教师要注意广泛利用时政新闻材料,全面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宏志. 论批判性思维[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 教育研究,1997(9).

[3]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 教育研究,2002(10).

[4] [巴西]保罗·弗莱雷. 被压迫者教育学[M]. 顾建新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1.

[5] 李红梅. 课堂交流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4).

猜你喜欢
德育课批判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