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青工艺对松阳香茶品质的影响

2011-06-11 01:22何迅民叶火香何科伟
茶叶 2011年3期
关键词:香茶下锅松阳

何迅民 叶火香 何科伟

(浙江省松阳县茶叶产业办公室 松阳 323400)

茶叶一直以来是松阳地方特色明显、比较效益高的传统优势农副产品。松阳香茶是松阳茶叶的主导产品,现行的松阳香茶加工工艺是在炒青绿茶工艺的基础上经多年的改进,逐步形成的实用加工技术,已初步形成一套加工工艺,但所制的茶叶质量不够稳定,仍存在色泽不绿,香气不高等品质问题。

本研究以目前普遍采用的松阳香茶工艺为基础,拟通过对松阳香茶的杀青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找出最佳的杀青工艺参数,形成规范化的杀青技术。“色绿、香高”是松阳香茶最为明显的特点,因此整个试验重点围绕茶叶的色泽和香气进行分析,感官审评也着重对干茶的外形色泽、叶底色泽、汤色和香气进行审评。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

龙井43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来自松阳县新兴横溪大墓山茶叶基地。

1.2 试验设备及场地

1.2.1 试验机械设备 实验全部采用生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主要选用了以下机械:

6CSR-80型金属炉滚筒杀青机,浙江武义万达茶机厂生产;

6CRL-55型双杆揉捻机,浙江武义万达茶机厂生产;

6CPC-110型八角炒干机,浙江武义万达茶机厂生产;

金属温度计,机械配套设备。

1.2.2 试验场地 浙江越玉兰茶叶有限公司茶厂,松阳县越峰茶厂。

1.3 试验处理

1.3.1 温度处理 选择龙井43品种鲜叶进行三种杀青温度比较试验,锅温分别为200℃、250℃和300℃,投叶量为100 kg/h,其他工艺相同。全程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60 kg、2 h)—炒二青(滚筒杀青机,锅温200℃、5')—炒三青(滚筒杀青机,锅温100℃、30')—提香(滚筒杀青机,前期锅温150℃、15',后期 180℃、5')。

1.3.2 投叶量处理 选择龙井43品种鲜叶,进行80 kg/h、100 kg/h和120 kg/h三种投叶量,250℃锅温进行杀青比较。其他工艺同1.3.1。

1.4 测定方法

1.4.1 工艺参数测定 温度测定采用机械配套的金属温度计进行锅温的测定;杀青叶的含水量采用SC-10水分测定仪测定。

1.4.2 茶叶感官品质审评 采用 GB/T14487-2002(茶叶感官评审术语)和NY/T787-2004 9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由多名专业评茶员对试验茶样进行密码式审评方法审评,审评结果经综合考虑和计算得出,审评分计算方法:总分=30% ×干茶外形+10%×汤色+25%×香气+25%×滋味+10% ×叶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青温度对香茶品质的影响

实验采用3个温度梯度进行杀青试验,比较不同杀青温度杀青叶色泽的变化和对干茶外形色泽、叶底色泽、香气以及碎末茶等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影响。不同杀青温度杀青叶色泽变化见表1,几种不同杀青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见表2,不同杀青温度杀青叶含水量及碎末茶的变化见表3。

表1 不同杀青温度杀青叶色泽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made tea color at different fixation temperatures

杀青叶色泽的变化,表1可以看出,在杀青过程中,温度过高时,杀青叶会出现焦边、爆点,甚至整叶炒焦。温度低,可能叶片内水蒸气散发慢,湿热作用长而造成叶绿素大量破坏和促使多酚类的氧化,引起干茶色泽变黄或变暗褐色。

表2 不同杀青温度茶叶品质审评结果Table 2 Comparison of tea quality at different fixation temperatures

根据表2、表3的审评和测定结果可得:杀青下锅温度300℃的样品茶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其外形色泽和香气在3个杀青温度梯度中均表现为最佳,叶底色泽比下锅温度250℃的样品略差。3个处理杀青失水都比较明显,符合绿茶杀青工序的失水要求,鲜叶失水随杀青下锅温度的提高而加快,杀青下锅温度300℃的处理杀青叶出锅时测定的含水率仅为50.1%。干茶碎末茶比例与杀青叶含水率也有一定的关系,下锅温度200℃的杀青处理杀青叶与下锅温度250℃的处理接近,碎末茶含量较低;下锅温度300℃的处理杀青叶失水较多,制成的干茶碎末茶比例达8.2%,比另两个处理分别高出1.8和1.9个百分点。

表3 不同杀青温度杀青叶含水量及碎末茶测定结果Table 3 Moisture and dust or fanning contents in made tea at different fixation temperatures

2.2 杀青投叶量对香茶品质的影响

杀青工序对香茶品质的影响除下锅温度外,杀青投叶量也是一个主要因素,不同投叶量杀青叶色泽变化见表4,不同杀青投叶量茶叶品质评审结果见表5。表4表明,投叶量少,茶叶容易出现焦边、爆点,投叶量过多,又会出现色泽变黄、变暗的现象,这与杀青温度对杀青叶色泽变化的原因是一样的。从表5可得,杀青投叶量在100 kg/h时,外形色泽、叶底、香气的得分在3个处理中都为最高,感官评审的最终得分也是最高,干茶的品质表现最优。投叶量80 kg/h和120 kg/h的处理,对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投叶量80 kg/h的处理,由于投叶量小,鲜叶在滚筒内的时间延长,与锅壁的接触机会增多,鲜叶失水较快、较多,杀青过头,造成干茶颜色偏黄,香气偏高;投叶量120 kg/h的处理,由于投叶量大,杀青时间短,影响水蒸气的散发,所制的干茶光泽度较差,香气略低。

表4 不同投叶量杀青叶色泽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olor of made tea at different leaf flow rates

3 小结

从实验结果得出:在杀青过程中,不同杀青温度对杀青叶色泽的变化明显,下锅温度300℃时,样品茶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其外形色泽和香气在3个杀青温度梯度中均表现为最佳,但杀青叶出现焦边、爆点;下锅温度250℃的处理所制的香茶色泽、香气等感官审评得分与下锅温度300℃的处理相当。3个温度梯度处理杀青失水都比较明显,杀青下锅温度300℃的处理杀青叶出锅时测定的含水率仅为50.1%,干茶碎末茶比例较高,达8.2%,比另两个处理分别高出1.8和1.9个百分点。因而,下锅温度250℃的处理总体得分比下锅温度300℃的处理高。杀青投叶量也是影响杀青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对3种投叶量处理分析发现,3个处理虽然都能达到破坏酶的活性,散发水分,增进香气的目的,但投叶量少,茶叶容易出现焦边、爆点,投叶量过多,又会出现色泽变黄、变暗的现象。杀青投叶量在100 kg/h时,外形色泽、叶底、香气的得分在3个处理中都为最高,干茶的品质表现最优。投叶量80 kg/h的处理,干茶颜色偏黄,香气偏高;投叶量120 kg/h的处理,干茶光泽度较差,香气略低。因此,松阳香茶杀青的最佳技术参数为:下锅温度以250℃,投叶量在100 kg/h。

1 袁海波,李 莉,张 委.名优绿茶加工过程中色泽的研究.茶叶,2003,1:25 -27.

2 田中伸三.炒青茶香气成分在制茶过程中的变化.农业研究报告,1982,(55):141.

3 倪德江,陈玉琼.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叶绿素变化的影响.食品科学,1997,18(2):14 -18.

4 沈培和.改善名优绿茶色香味的措施.中国茶叶,2001,2:15-16.

5 潘根生.夏秋季采制名优绿茶的技术要则.茶叶,2003(2):63-65.

6 倪德江,陈玉琼.两种杀青方式对名茶品质化学成分的影响.湖北农业科学,1996(2):41-44.

7 齐桂年,刘勤晋.不同工艺杀青对夏秋绿茶化学成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3):355-357.

8 倪德江,陈玉琼.制茶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茶叶科学,1997(1):65-68.

9 杨伟丽.主要生化成分与炒青绿茶滋味形成的关系.中国茶叶加工,2001(1):32-33.

10 袁海波,李 莉,张 委.名优绿茶加工过程中色泽的研究.茶叶,2003(1):25 -27.

11 邓 健.名优绿茶色泽加工技术.四川农业科技,2005(11):41.

猜你喜欢
香茶下锅松阳
基于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研究三叶香茶菜抗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机制
月兔香茶凝紫砂——谈谈“玉兔壶”的工艺之美与象征意义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楼上楼下
张家界的三下锅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把自己煮成一壶香茶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为什么事情没办好叫“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