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分娩结局分析

2011-07-24 03:31孙淑川刘娟娟
河北医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计数血小板

孙淑川, 刘娟娟

(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医院, 陕西 铜川 727007)

本文收集整理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之间100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之间在本院分娩,出现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100例的临床资料。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设定为实验组,平均年龄 29.13±5.15 岁,妊娠周数 39.75±1.50 周,经产次数1.58±1.15 次,临床表现主要是:牙龈出血,鼻血,皮下瘀斑。实验室检查血小板降低,且所有孕妇均经过4-5次复查。将随机选择同时期正常分娩孕妇100例,平均年龄27.16±4.45岁,妊娠周数39.25±1.35 周,经产次数 1.63±1.20 次,所有孕妇的年龄、妊娠周数、经产次数分析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孕妇之间无差异。

1.2 诊断标准及分级方法:采取排除法诊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标准如下:①患者妊娠期出现症状轻微或无症状PLT值减少;②患者既往无PLT减少病史;③患者于妊娠晚期出现PLT值减少;④分娩后患者PLT值可自行逐步恢复正常;⑤患者PLT减少与新生儿PLT减少无相关性。其中PLT值在100-50×109L-1为轻度,50-20×109L-1为中度,20×109L-1以下为重度。

1.3 治疗手段:轻度(100-50×109L-1)血小板减少孕妇,严密检测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该类孕妇绝大多数没有出血现象,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处理,常规服用铁剂加叶酸等治疗;中度(50-20×109L-1)孕妇和重度(20×109L-1以下)孕妇,此时孕妇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可采用地塞米松、强的松,丙种球蛋白治疗,10d为1疗程。分娩前应升高血小板,使孕妇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1[1]。如果是由于其他病因(比如:妊高症、ICP)引起血小板减少,除了给予注入血小板外,还需加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进行治疗[2]。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用率表示。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小板减少症产后血小板分析结果:妊娠期妇女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分娩前和分娩后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与正常孕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孕妇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产后血小板计数会明显的升高,而实验组在分娩前后自身的比较分析显示,分娩后的血小板计数明显较分娩前有较大改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对于轻度的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可以采取密切观察,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措施,产后血小板计数会自我提升。二是对于分娩时需要采取治疗手段的孕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可以改善孕妇的不良状况,提高了分娩的成功率。

表1 两组产前产后血小板减少分析(n,×109L-1)

2.2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分娩情况: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分娩情况与同期正常分娩孕妇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经阴道分娩的分娩率分别为46%,42%。剖腹产率分别是55%,57%。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为2%,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与同期正常分娩孕妇之间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出血的发生几率下降,说明分娩时的治疗时有效的,降低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表2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分娩情况

2.3 新生儿情况分析: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分娩新生儿,体重为2980-3678g之间,足月生产91例,早产9例,无死亡新生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1例。

3 讨论

引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因素很多,血小板减少症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其余的还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妊高症,治疗过程中,对于血小板轻度降低的孕妇,没有出现出血征兆,凝血功能正常的,无需采取治疗方式[3]。而血小板减少症引发的血小板减少多在妊娠晚期发现,由于产后母体血量增加,在产后1-2周后血小板计数就可以恢复正常[4]。本文经过对100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分析,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多采用排除方法进行诊断,加之妊娠过程中很少有单纯的血小板减少,一般都是有合并症,所以这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治疗时多采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输入鲜血、冰冻血浆等治疗方法。由于怀孕期间,要考虑妊娠后期出现的妊高症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尽量避免,倘若不是必须,应尽量不用,所以可以使用相对安全和有效的丙种球蛋白。根据我们的经验,使用激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但80%以上的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的孕妇应用丙种球蛋白大都可以将血小板的数目维持在安全范围内,或者使其下降幅度减慢减小,以便维持到可以行剖宫产的时候。

对于分娩方式的采用,本文中孕妇足月,无产科其他指征,孕妇采用经阴道自然分娩,因为此种分娩方式创伤小、并发症少,避免剖腹产手术风险,关键一点是减少了出血的机率[5]。本文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采取经阴道分娩的占41%。如果孕妇出现了剖宫产指征,首先应提升血小板计数,保证孕妇血小板计数恢复至50×109L-1以上,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母子安全,防止出血的发生[6]。本文中出现了2例产后出血的孕妇,均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止血成功,新生儿无1例发生出血和死亡。有1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应在分娩时动态监测起血小板情况,确保安全。因此对于分娩方式由于受到孕妇以及家人的影响,剖腹产受到了大多数孕妇的青睐,在没有剖腹产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鼓励孕妇进行自然分娩方式。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及时的通过实验室血液生化检查,发现疾病,准确的找到病因,针对病因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对于轻度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更要注意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检查,避免在妊娠过程中过度使用药物,对胎儿和母体造成不良影响和浪费医药资源。对于无凝血功能障碍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均可采用经阴道分娩,这样对胎儿有益[7]。要给予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足够的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积极避免并发症发生,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顺利分娩。

[1]薛春,华邵芳,田德润.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探讨及围产结局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14(3):316-318.

[2]蔡惠兰,张吟雪,秦洁.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0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6):363-365.

[3]冉利梅,宋鸿碧,容晓婷,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72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9):51-52.

[4]谭玉冰,邓凤萍.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J].现代医院,2008,8(7):46-47.

[5]陈新元.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8,30(5):665-666.

[6]卫丽娜,吴金生.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PLT及MPV的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1,27(1):117-118.

[7]张文静,梁宪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及妊娠结局的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1):89-91.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计数血小板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古人计数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这样“计数”不恼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