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散的传统功用与现代研究关联分析

2011-07-26 11:35刘喜平李沛清
中成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川楝子金铃子延胡索

刘喜平, 李沛清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1 金铃子散的渊流发展及传统功用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方剂学》二、四版教材均认为金铃子散源于《太平圣惠方》,六版教材认为金铃子散源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七版教材则认为金铃子散为《袖珍方》选录了《太平圣惠方》的方剂。《袖珍方》又名《袖珍方大全》共四卷,其书成书于明代,主要选录《普济方》等方书中经验有效之方编纂而成,所选方剂附记出处。考现行本《太平圣惠方》未见此方,但并不能据此断定古本《太平圣惠方》没有金铃子散,古籍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存在脱漏和版本差异。有学者认为将金铃子散方源作“《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是妥当的[1]。

在传世文献中,最早见到川楝子与延胡索组药成方者,当属《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捻头散。《小儿药证直诀》载“治小便不通方。延胡索、川苦楝各等分,上同为细末,每服五分或一钱,捻头汤调下,量多少与之”[2]。方中川苦楝,虽与川楝子在品种、原植物及药材方面有区别,但古今常与川楝子混淆使用,且均又名金铃子,二者功效基本一致[3]。可以认为捻头散是最早有明确文献记载的金铃子散。现行本《太平圣惠方》虽未见金铃子散,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方剂“条理秩然,几还其旧,疑当时全部收入,故无大佚也”[4]。因此,笔者认为捻头散可能是钱乙在宋代当时对《太平圣惠方》中金铃子散记载的还原。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则记载:“诸心痛者,皆少阴经气上冲也,有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寒……当灸太溪及昆仑;灸毕服金铃子散”、“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当用金铃子散。金铃子,玄胡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

《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热,必身热,烦躁,掌热,口渴,便秘,面目赤黄,大热作痛。由积热攻心,或暑热入心包也。宜金铃子散”。综上所述,金铃子散的传统功用为治疗小便不通和热厥心痛,其剂型为散剂,配伍剂量为二者等分。

2 金铃子散的临床应用

2.1 肝胆疾病 《灵枢·五邪》篇论:“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各种肝胆疾病,如慢性肝炎、胆石症、胆囊炎等,多属中医胁痛范畴。金铃子散中主药川楝子入肝经,功能疏肝泻热,是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药物,配伍延胡索可增强其疏肝理气止痛之效。现代临床常用金铃子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各种肝炎胁痛或胆道蛔虫症[5-6]或合用失笑散治疗肝脾郁滞的肝硬化[7-8];以金铃子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胆囊炎、胆石症[9]。

2.2 胃肠疾病 《雷公炮炙论》谓:“心痛欲死,急觅延胡,以其能散胃痛气血滞痛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用金铃子散“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中医学认为各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土,使肝胃气机郁滞,不通则痛。叶天士认为“凡醒脾胃必先治肝”,故用金铃子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治疗肝胃郁热,肝气犯胃之胃肠疾病见疼痛症者。如现代临床常用金铃子散合失笑散、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各种慢性胃炎[10-11],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对胃溃疡疼痛甚者,以金铃子散为基础方合用逍遥散或左金丸加减治疗[12-13]或以金铃子散加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溃疡病[14];或以金铃子散合沙参麦冬汤疏肝养胃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5],临床验证,获效满意。

2.3 心血管病 理气活血法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疾病、高血脂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治法。有人建议金铃子散有良好的行气、活血、止痛的效果,可缓解心绞痛,尤对气滞血瘀证效佳,适当可配伍丹参、川芎等,并对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亦可能有效果[16]。

2.4 妇科疾病 金铃子散临床用于妇科疾病,主要针对妇科疼痛病症,如经行腹痛或产后腹痛。妇科疼痛病症多属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瘀阻胞宫或冲任所致,金铃子散有良好的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效用。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常用金铃子散合失笑散治疗经行腹痛或产后腹痛等,并常加味川芎、香附等其它药物来适应复杂病症的需要。

除上述相关疾病外金铃子散还可用于治疗失眠、睾丸鞘膜积液[17]、泌尿系结石[18]以及肝曲综合症[19]等病症。

3 金铃子散及其组方药味传统功用与药理效应、效应物质的关联分析

表1表明,方中单味药物的药效、毒理效应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较多,复方的药理效应及其效应物质已有相关报道,但尚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毒理学的研究,效应及活性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还不够清晰。因此,金铃子散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及效应物质更有待于深入探讨。依据现代文献的一些研究进展,对该方临床功效,药理效应、毒理效应及其效应物质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揭示该方的作用机理、作用途径和作用方式等相关科学依据。

表1 金铃子散及组方药味的临床功效、药理活性及活性物质关联分析

4 讨论与展望

4.1 金铃子散为临床治疗气郁化火疼痛症的要方 通过分析历代医学文献,金铃子散的传统功用为治疗小便不通和热厥心痛,清代以后诸家方论多以行气泻热、活血止痛论述;现代文献表明金铃子散是治疗气郁血滞而致诸痛的基础方剂,亦是行气泻热、活血止痛的代表方剂或常用对药,尤宜于治疗肝胆疾病和胃肠疾病。但其单味药物的临床应用或药理效应与复方尚存在较大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复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4.2 金铃子散剂型与疗效的关系值得研究 通过古代文献的记载,不难看出,金铃子散原为散剂,现大多入汤剂,有临床报道延胡索、川楝子配伍散剂疗效优于汤剂[41]。特定的配伍形式,由于剂型的不同,对制备加工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可能会发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变化,必然会影响复方的物质基础、药效、药代动力、毒副作用等。如果剂型选择合理,便能使特定的配伍形式更高效、安全、稳定。金铃子散不同提取方法和剂型对金铃子散的效应物质在体内转化、吸收、转运、分布、代谢、解毒等各个环节的变化有何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4.3 金铃子散配伍、效应物质及药效的相关性研究有待深入 方剂的临床功效与效应物质基础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引起注视,尤其是“方剂配伍—成分变化—药效改变”已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金铃子散的疏肝泻热、活血止痛之功效如何应用现代药理指标来表征是药效与成分间相互关联的中间桥梁。因此,必须采用多学科、多技术交叉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不同配伍或/和不同比例的化学成分、药理效应的对比研究和分析,并观察“方剂配伍—成分变化—药效改变”三者的相互联系。

[1]李 飞.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5.

[2]钱 乙.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4.

[3]熊彦红,陈德兴.川楝子与苦楝子考证[J].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24(19):2937-2939.

[4]刘时觉.四库及续修四库医书总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47-448.

[5]史海立.四逆散合金铃子散治疗肝炎胁痛65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5):56-57.

[6]封德源.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J].广西中医药,1985,8(1):14-15.

[7]谢兆丰.金铃子散在痛证治疗中的运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8,2(3):103-104.

[8]王学章,林越汉.中医辨证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50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5,5(1):6.

[9]冯素莲,刘辛立.金铃子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胆囊炎、胆石症[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5):12-14.

[10]薛晓寒.金铃子散合失笑散、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1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6):378.

[11]桂三保.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6,27(1):34.

[12]刘桂兰,赵晋萍.中医治疗胃脘痛的用药体会[J].中医药研究,1993,(5):50.

[13]蒋民立,赵立桂.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溃疡病及慢性胃炎244例[J].陕西中医,1984,5(1):10.

[14]李方跃,孙绍奎.金铃子散加洗必泰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溃疡病60 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3):180.

[15]余丽芳,连新崇.中医辨证论治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探讨[J].中医杂志,1994,35(2):89.

[16]牛忻群,牛国考.金铃子散止痛新用途[J].家庭中医药,2002,(8):52.

[17]韩 谨.宋柞民.应用金铃子散验案二则[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4):38.

[18]徐荷芳.三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53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2,16(5):24.

[19]刘景贤.加味金铃子散治疗肝曲综合征53例[J].黑龙江中医药,1991(2):15-16.

[20]刘 勇,王洪志,崔 冰.药理效应法对金铃子散不同提取工艺的评价[J].首都医药,2008,(1):41-42.

[21]吕锦芳,刘大护,宁康健,等.金铃子散臣佐药炮制变化对小鼠镇痛、镇静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4):234-235.

[22]李沛清,刘喜平.金铃子散分煎与合煎药效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19-20.

[23]朱爱江,方步武,吴咸中,等.金铃子散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3):1-3.

[24]程 蕾,雷 勇,梁媛媛,等.川楝子不同提取部位药效及毒性的比较研究[J].中草药,2007,30(10):1276-1279.

[25]纪青华,陆兔林.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中成药,1999,21(4):181.

[26]陈 兵.川楝子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259-261.

[27]贾瑞鹏,周性明,陈甸英,等.川楝子油对雄性大鼠的抗生育用[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6,15(1):1.

[28]贺 亮,宋先亮,殷 宁,等.川楝子总黄酮和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5):78.

[29]齐双岩,金若敏,周 婉.川楝子对大鼠长期毒性试验[J].毒理学杂志,2007,21(4):307.

[30]齐双岩,金若敏,刘红杰.川楝子致大鼠肝毒性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2045-2046.

[31]徐 婷.延胡索乙素临床应用的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8(1):58.

[32]韩振华.消旋四氢巴马汀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20(4):454.

[33]任燕华.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大鼠甲基苯丙胺辨别行为的影响[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0,9(2):108.

[34]汤法银,聂爱国,李艳玲.中药延胡索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2):185.

[35]陈礼平,王德士,陈文莉.可达灵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J].现代应用药学,1996,13(4):56.

[36]陈丽娟,郭 新,王青梅,等.左旋千金藤立定和左旋四氢巴马汀阻滞突触前D2受体的反馈调控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92,13(5):442.

[37]张夑荣.延胡索治疗冠心病的药理实验研究[J].中草药通讯,1978,(11):27.

[38]马胜兴.延胡索碱对家兔心电图的影响及其对量效关系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2):743.

[3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19.

[40]胡定慧,丁建刚,张 敏.延胡索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96-497.

[41]谭同来,刘庆林.方药临证要诀[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3.

猜你喜欢
川楝子金铃子延胡索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心急吃不了金铃子
心急吃不了金铃子
金铃子长出来啦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绞股蓝水提醇沉液抗川楝子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产地鲜切加工、传统加工延胡索对痛经小鼠治疗作用的比较
分子印迹复合膜在拆分延胡索乙素对映体中的应用
川楝子治病验方
水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