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要讲究策略和艺术

2011-12-30 02:30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张福宾
天津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课标环节教学内容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 张福宾

编者按:对“听课”一词大家都觉得太熟悉了,但对从哪个角度听、听什么、如何听等问题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本期“教学”栏目选取了一组有关“听课”的文章,希望能够对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有所启示。

听课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活动内容,是教师实践学习的重要形式,更是教师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重要渠道。但在听课活动中,经常出现走形式、简单化的现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听课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听课应力戒走形式、简单化。下面就教师听课谈几点体会。

一、听课教师理念要新

听课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以什么样的视角观察课堂,就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做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特别应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学新理念;其次要熟悉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学主流,提倡什么,避免什么,注意什么,等等。

二、听课前准备要充分

听课教师听课前准备得是否细致决定着听课质量,这要求教师听课前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深入了解教情、学情和班情。听课前应对做课教师的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是不是新教师、是否教过毕业班、性格特点如何等。对教学班学生状况也要进行了解,包括是文科班还是理科班,学生基础和班级状况怎样,班风、学风和学习习惯如何,等等。

二是熟悉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课标要求。一要熟悉教学内容在教科书中的位置,是在什么知识前、什么知识后,是第几课时,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怎样的;二要熟悉课标要求;三要对知识要求具体化,把知识内涵、应用形式细化出哪些是新增的、哪些是取消的、哪些是弱化的。经过细化梳理,加深对课标要求的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三是自我盘点教学过程。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课标要求的理解,特别通过对班情、学情和教师特点的分析,自己事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教学情景创设、教学环节预设等细节进行规划设计,努力在听课前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

四是必要材料准备充分。听课前准备好听课所必要的材料,如听课记录用表、座次表,也可做好录音、录像、照相等设备的准备工作。

三、听课心态要端正

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听课,直接影响着听课教师的听课质量。我认为,听课教师至少应有如下三种心态。

一是怀学习借鉴之心。听课是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对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学习之;对自己平时不好处理的教学内容,通过观看别人的课堂教学,从中得到学习和感悟;对做课教师处理不妥的教学环节从中得到借鉴。

二是怀验证比较之心。通过听课,把做课教师的教学与自己的预想进行比较,好的进行学习,不妥之处在评课时与教师沟通,达到听教相长。

三是怀探索反思之心。在听课中,对自己教学的困惑点和处理的难点进行反思和探索,以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听课视角要正确

以什么样的视角听课,也直接影响着听课教师的听课质量。教学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将影响教学效果。

听课教师要全方位地关注教学环节,不仅关注教师的行为,而且关注学生的行为;不仅观察表面现象,而且思考背后的原因;不仅关心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且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特别应做到四个关注,即关注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基础和需求的尊重程度、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效果、关注教师活动过程和活动目标达到的艺术效果。

五、听课重点要突出

我认为,听课教师听课时至少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要看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从知识处理的深浅度、问题应用的种类和处理方法,到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手段的使用等环节看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学生对预设教学目标的达到情况看课堂教学效率,等等。

二是要看教师教学活动安排的有效性。这一点可以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与教师配合的积极性、默契程度和实际效果等方面来衡量判断。

三是要看教师在转折点上的处理艺术。重点看教师在重要的转折环节中所表现出的过渡手法与策略艺术,包括学生在学习不畅、探索出错而造成情绪低落时教师所采取的扭转措施的恰当程度,通过这些看教师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艺术水平和灵活程度。

四是要看各环节教学材料的质量。重点考察教师所提供和使用的教学材料的难易度与典型性。

五是要看教师组织学生对重要知识与方法规律的提炼归纳和开发引领程度。除了着重考察教师是否重视对知识和方法的提炼归纳外,还要特别重视考察教师是否能抓住时机,开拓思路,利用现有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开展适度的多向探索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听课过程要细致

1.记录信息要细致。

为了做好课后评课交流,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记录有价值的课堂信息,为此,可提前设计一个记录表以备听课时使用。在教师听课的过程中,应坚持“按序摘记,重点标注”的策略,即按做课教师的教学顺序,对教学环节、关键步骤、典型方法、典型错误、师生的典型言行、情绪特征、需要商榷的问题等都要进行记录,可将记录纸分成左右两部分,左面记录教师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与教学内容等显性内容,右面标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典型事例、有待课后商榷的问题与改进意见等隐性内容。记录的信息主要包括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

(1)教师行为。重点记录以下内容:一是教师教学进程内容,包括导言、设问、组织、举例示范等;二是教师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包括精典语言、精典方法、精典设问和能使学生产生“愤悱”状态的策略手法,教师化难为易、由静变动、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的恰当教学手段,学生遇挫后教师巧妙帮助、扭转冷场的策略手法,也包括教师的活动路线、设问频率、应答学生的分布情况及回答的频次等;三是对教师行动的分类与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施教行为进行分类和评价,如课堂设问的分类就有: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诊断性、探究性和管理性,每一分类按质量效果又分不同层次,如管理类设问分简单性和恰当性。

(2)学生行为。重点记录以下内容:学生在应答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典型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表情动作、课堂气氛、课堂典型行为以及暴露出的典型错误和学生参与教师活动的时间等。

2.听课过程要思考。

听课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思提高的过程。因此,要求听课教师在学习做课教师成功做法的同时,还应善于思考。具体可思考以下四个问题:一要思考做课教师每一教学环节安排的意图;二要思考做课教师每一活动学生参与的真实效果;三要思考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四要思考如何解决和避免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妥之处,并将这些问题和想法记录下来,以便课后交流。

七、听课后要反思

听课后要反思,静心整理。一要静心揣摩做课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二要分析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继续发扬和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三要细研教学环节,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优化、创新的建议。★

猜你喜欢
课标环节教学内容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