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指导型灰靶决策理论的英语有效学习

2012-01-10 13:00陈美华何建敏
关键词:靶心学习策略决策

陈美华,何建敏

(1.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6;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6)

由于大学英语的学习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大学生有效应用学习策略对于保障其英语学习效果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在英语学习策略或一般学习策略的研究方面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学习策略相关的领域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效,学习策略是否合适的研究还缺少相应的深度。基于此,文章主要通过学生对英语学习效率的评价方面进一步研究如何改进学生学习策略,进而在实践上能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在理论研究上能把英语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与实验求证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目的。

国外较早研究英语学习有效性评价的是Bialystok[1]以82个10年级和75个12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4种英语学习策略(形式操练、监控、功能操练和推理策略)的使用与英语成绩以及学习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及结果性评价问题。Politze[2]研究了在英语学习中所描述的“善学英语者”所使用策略与英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选择有效学习者进一步评价上述两个指标间的关系,属于一种从结果到过程的评价。Green和Oxford[3]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英语成绩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两者关系的研究得出一套相关评价指标,为后续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及评价提供了基础。国内关于英语学习评价的研究也较为普遍,如文秋芳和王海啸[4]对1 700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学习者因素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线性加权评价模型,模型能对一般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结果性评价。周启加[5]用问卷对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和听力成绩的关系进行调查和评价性研究,被试是16名英语专业本科3年级的学生,研究结果表明,自我管理策略和相关英语技能训练策略都与听力成绩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指标在评价模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李炯英[6]用 Oxford的 SILL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问卷对1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记忆、认知、元认知和社会策略的使用都与英语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补偿和情感策略的使用则与英语成绩无显著相关,他认为评价模型中应该细分和差别对待以上指标。胡竹菊[7-8]修改了Oxford的SILL问卷并构建了相关的评价模型,用于调查101名高中生,她的调查和评价结果与李炯英[6]研究是一致的。邹妍影[9-10]用Oxford的SILL问卷对33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评价模型构建和实证,发现评价结果与学生成绩相关性较大,并认为相关指标和模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以上关于英语学习有效性指标以及评价模型和实证的研究表明,英语有效学习的评价对英语有效学习以及相关策略的使用具有较大的意义。同时还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方面,大部分英语有效学习的指标体系构建不科学,指标处理方式不合适甚至不进行指标处理;另一方面,现有关于英语有效学习评价中都忽略了教师信息这个关键因素。因此,基于对指标的非线性化处理以及教师在评价中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基于灰靶决策等理论,构建一个基于教师指导型的学生英语有效学习综合评价模型,并进一步运用到相关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其结果得到了调查学生及英语教师的一致认可,这也能反映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一、英语有效学习与有效学习结果评价

英语有效学习和一般英语学习的不同在于,英语有效学习具有过程性,属于一种流量型评价;而一般英语学习具有全程性属于一种存量型评价。因此在英语有效学习中要剔除学生前期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而侧重于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结果,进而评价这个过程英语学习的效果,得出有效或者无效的结论。

一般的英语学习结果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英语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以及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指标合成的综合评价,而英语有效学习的评价需要体现一种过程性和期间性。因此,英语有效学习的综合评价应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结果性评价,而为了体现英语有效学习的特征,所评价的英语学习结果主要通过学习投入和产出体现学生学习有效性。

实践中,针对这种结果性评价的模型和方法较多,适应于英语有效学习结果综合评价的也不少,但在英语有效学习评价中更应该注意教师这方面的信息,因此能有效对教师的信息进行集结的评价模型将更为合适。因此,构建了基于教师指导型英语有效学习结果评价模型。其中,在英语有效学习结果评价中,应该注意英语有效学习结果评价与有效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我们承认结果性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同样我们也承认它在评价活动中的局限性和不全面性,甚至对评价对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客观而又全面地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我们必须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激励、诊断及促进发展的作用。而关于英语有效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作者将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基于教师指导型灰靶决策模型构建

为了结合教师信息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本文选用了一个兼容性较强的评价方法——灰靶决策模型进行英语有效学习综合评价。考虑到兼容性问题,模型中需要对指标进行非线性化处理以及指标的加权化处理。对指标的非线性化处理,本文选用了一般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而对于相关英语有效学习的指标或计算的主成分进行加权选用了一般的网络层次分析方法,进而结合灰靶决策理论以及教师指导信息建立最终的评价模型。当然,关于指标的非线性化处理以及加权方法可选较多,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但这两方面研究虽然能进一步提供评价模型的可靠性,但本文主要侧重于一种结合教师指导信息以及指标处理两方面考虑的综合模型,因此关于以上处理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

灰靶决策属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3年提出[11-12],其本质目的是处理模式(可为几何模型、方案、评估对象等)序列的灰关联分析理论,在一组决策对象的指标序列中,找出最靠近目标值的数据构造标准模式指标序列,然后由各决策对象的指标序列与标准模式指标序列一起构成灰靶,标准模式指标序列就是灰靶的靶心,而每一个灰关联差异信息空间中的指标序列与标准靶心的灰关联度称为靶心接近度,基于靶心的接近度可以用来对决策对象进行评估分级。灰靶决策的主要思想是在没有标准模式的条件下,对指标集进行测度变换得到统一量纲的欧氏空间,即灰靶,所有决策对象都在该灰靶上分布。在灰靶中找到一个靶心作为标准模式,然后将灰靶中诸决策点与靶心点进行比较,求出不同的靶心距,通过比较靶心距来确定排序。在管理实践中,由于灰靶决策的思路简洁清晰,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16]。

下面将通过加权灰靶模型的引入构建基于教师指导型的英语有效学习综合评价模型。即,

考虑到教师多年实践经验获得的经验信息对评价的指导性,其靶心的确定完全可依据教师的建议和往年教学经验确定,由此得出的结果也更为可靠。同时也能为不同学生的评价提供一个客观标准,教师指导刚好满足灰靶决策对靶心确定的客观需要,属于一个互补型模型综合,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教师的有效主观信息弥补灰靶决策模型中靶心的确定问题,同时也能结合灰靶决策方法的优点进行更为客观的英语有效学习决策和综合评价。模型的提出为英语有效学习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个更为贴切、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

结合教师指导与一般的灰靶决策方法,我们可以定义加权靶心距的计算公式为

与一般灰靶决策方法相同,加权靶心距的数值反映了局势效果向量的优劣。不同之处在于,加权靶心距能更好的反映出不同指标权重对目标风险评价效果的不同影响,更贴近实际情况,有利于教师或学生对其英语有效学习的效果进行客观、合理的的评价和控制,进而为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提高和改进提供建议。

当存在两个不同局势sij,shl,则有不同局势各自加权靶心距数值反映了局势效果向量的优劣,即两个不同局势sij,shl中有uij=(,,…,),uhl= (,,…)为两者相对应的效果向量,若各自的加权靶心距存在如下关系。

则称局势shl优于局势sij,记shl≻sij。

结合上述教师指导型靶心确定方法、网络层次分析法以及加权灰靶决策模型的计算,就可得出基于教师指导型加权灰靶决策方法的英语有效学习评价模型,模型的具体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步骤1:通过访谈或者调查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学老师提出对应标准学生的靶心(如本文所定位的就是大学生),该靶心属于一个在英语学习上教师比较认可的,在英语学习上投入和产出相对比较合理的英语学习指标。

步骤2:对调查得出的综合指标进一步划分为投入和产出指标,主要是用于对英语有效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主成分的提取,其目的在于指标的非线性化处理。

步骤3:在指标体系主成分提取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方法得出各个层次指标的权重。也就是通过计算获得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各投入和产出主成分)的权重向量,对应的一级指标权重向量W1=(w1,w2)分别表示英语有效学习的投入指标和英语有效学习的产出指标,二级指标权重向量为

分别代表了英语学习中投入主成分及产出主成分指标。

步骤4:根据具体调查得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投入与产出信息得出主成分数值,并根据靶心距公式得到对应于靶心的距离,靶心距离计算公式见上文。

步骤5:根据网络层次方法计算得出的权重,结合步骤4计算的不同指标与靶心的靶心距离计算综合的加权靶心距离。根据其靶心距离对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类,即根据距离的大小确定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

以上就构成了本文将实证运用的基于加权灰靶决策方法的英语有效学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上述模型的具体计算和评价能得出不同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程度,当然以上英语学习的有效性评价需要建立在相对靶心确定的基础上,因此教师给出的靶心对英语有效学习的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以上评价结果也能为英语有效学习过程性评价提供参考。下面将具体结合陈美华等[17]的调查和研究结论,进一步对其中的15位同学进行英语有效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结果性综合评价一方面能弥补英语过程评价中结论过于分散的缺点,完善英语有效学习的整体性评价问题;同时也为英语有效学习结果进行合理评价提供一个可选模型。

三、英语有效学习的实证与分析

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源于陈美华等[17]的前期研究。具体是,样本和数据来源于统一的调查问卷,即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后的调整和更新问卷,其大致结构为:调查问卷设置主要设计了覆盖4个主要因素的51个问题,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同意程度按1至5的5个级别分别进行评价,并确定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由于问卷覆盖内容较广,问题重复度较高,为了进一步比较和分析,以及对英语有效学习的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需要对所有问题进行主成份的提取,具体过程见下文。

调查对象为南京部分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共发放2 200份问卷,高校中包含了重点本科类院校、一般院校以及民办本科类院校,基本包括所有类型的本科学生。抽样方法是院、系、班级多阶段抽样,同时特别注意了专业的选择,其中在文科和理科上分别选取45%和50%,并选取了5%的英语专业学生(所有学校选取比例一致),资料的收集方法是自填问卷中的集中填答方法。

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相关英语学习的投入和产出评价指标进行了主成分的提取,最终获得8个指标体系的主成分,本文将基于以上8个主成分运用上文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随机抽取15位同学进行英语有效性学习的综合评价实证。

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方法得出以上8个主成分的相关权重,如表1所示。表1中是根据网络层次分析方法得出的英语有效学习综合评价的指标权重,为本文所构建的教师指导型灰靶决策模型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权重。

表1 英语有效学习结果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

为了充分利用教师的先验信息,其靶心的确定完全可依据教师的建议和往年教学经验决定,其结果也将更为可靠。本文所选用的靶心是通过访谈和调查的形式,对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学老师进行打分均值化处理确定,即根据他们提出的标准学生学习指标作为靶心,该靶心也属于在英语学习上教师比较认可的,在英语学习的“投入”和“产出”上相对比较合理的英语学习指标,所使用的调查指标仍与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指标一致(如对数据和调查问卷有需要可联系作者),最后利用本文所计算的主成分结果对英语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的投入和产出主成分靶心距离为

关于英语有效学习结果性评价主要就是对上面15种情况的效果进行评价。

根据靶心距公式可直接计算靶心距离分别为

其中,15位学生的计算结果具体如下:

根据以上15位学生英语有效学习的靶心距可知,15位学生的英语有效学习效率情况排序分别为

以上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靶决策理论对15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其结果能充分说明彼此间学习效率的相对高低。该模型也进一步完善了学生英语有效学习结果性综合评价理论。但是,从模型的构建以及英语有效学习实证的分析不难看出模型存在不足之处,英语有效学习结果评价仅限于对结果的最终评价,只具有好坏之分,无法对英语学习存在不足的学生指明改进的地方。因此,对英语有效性过程的评价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该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对英语有效学习进行教师指导下的综合评价,具有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优势。同时模型还能为英语有效学习过程评价样本的选取提供参考,即根据模型计算结果选取英语学习更优的学生作为评价样本,能更有效的对所有评价学生进行度量,也更能区分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四、结 语

英语有效学习策略以及评价一直是英语有效学习中的重点问题,相关研究也较多。通过英语有效学习结果评价能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坏提供一个客观的标准,也能为实践中英语有效学习如何主客观结合进行更为合理、科学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模型。以往关于英语有效学习结果性评价中过多的偏重于研究方法的复杂性,而忽略了教师信息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仅仅从学生学习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在教师指导与灰靶决策的基础上的英语有效学习结果评价模型。该模型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英语有效学习结果评价模型。

[1] Bialystok E.The role of conscious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1 (65):24-35.

[2] Politzer R.An exploratory study of self-reported language learning behaviors and their relation to achievement[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3(6):54-67.

[3] Green M,Oxford R L.A closer look at learning strategies,L2 proficiency and gender[J].TESOL Quarterly,1995 (29):261-97.

[4] 文秋芳,王海啸.学习者因素与大学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56-60.

[5] 周启加.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对听力的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策略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22-25.

[6] 李炯英.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一项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02(1):19-26.

[7] 胡竹菊,黄雪英.元认知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78-82.

[8] 胡竹菊.策略学习的元认知模式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2-114.

[9] 邹妍影.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综述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223-225.

[10]邹妍影.外语焦虑、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3.

[11]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2]邓聚龙.灰色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3]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4]聂 鸣,张利斌,卢玉廷.灰靶理论在高科技企业核心刚性识别中的应用[J].统计研究,2005,6(6):62-65.

[15]宋 捷,党耀国,王正新,等.正负靶心灰靶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10):92-95.

[16]王正新,党耀国,杨 虎.改进的多目标灰靶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31(11):108-110.

[17]陈美华,何建敏,杨浩威.大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效能评价:基于外语教学的实践[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87-93.

猜你喜欢
靶心学习策略决策
正中靶心
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索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正中靶心的秘密
游乐场(下)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