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诺普利及HGF、AngⅡ、ET、CTⅣ技术在老年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2012-04-18 01:59赵春梅崔荣昌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内皮内皮细胞收缩压

赵春梅崔荣昌

赖诺普利及HGF、AngⅡ、ET、CTⅣ技术在老年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赵春梅1崔荣昌2

赖诺普利;老年高血压;HGF;AngⅡ;ET;CTⅣ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我们测定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Ⅳ型胶原浓度(CTⅣ),并使用赖诺普利进行干预,了解HGF、AngⅡ、ET和CTⅣ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变化及赖诺普利对其产生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治疗诊断标准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71.2±5.3)岁,老年高血压患者停服所有降压药物1周,服安慰剂2周,血压仍符合2级高血压或3级高血压标准作为入选对象。其中2级老年高血压56例,为2级老年高血压组,100mmHg≤舒张压≤109mmHg(1mmHg=0.133kpa)或160mmHg≤收缩压≤179mmHg,3级老年高血压64例(为3级老年高血压组,舒张压≥110mmHg或收缩压≥180mmHg)。正常对照组选择年龄相匹配,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共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3.7±2.0)岁。各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尿酸、尿素氮、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用标准水银柱式血压计测定休息10m in坐位肱动脉血压,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收缩压及舒张压以Korothoff第Ⅰ音和第V音(消失音)为准,计算平均动脉压(MAP=1/3收缩压+2/3舒张压)。口服赖诺普利5mg/d,服用2周有效者继续服用,无效者在第3周开始将赖诺普利加至20mg/d,疗程6周。

血清中HGF、CTⅣ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取空腹肘静脉血,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赖诺普利前及治疗6周后取晨起肘静脉血2m l,立即离心(10m in,离心半径6cm,室温)分离血清,随即放置-20℃冰箱保存。收齐各组血样后,同批检测。试剂盒由深圳基因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CTⅣ试剂盒由上海华泰公司提供。

血清中AngⅡ、ET浓度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取空腹肘静脉血,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赖诺普利前及治疗6后取晨起肘静脉血3m l,置于含10%的依地酸(EDTA)30μl、500IU抑肽酶50μl和二硫基丙醇15μl的聚乙烯试管中,立即离心(10m in,4℃)分离血清,随即放置-20℃冰箱保存。放射免疫试剂盒的提供单位分别是: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AngⅡ试剂盒);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ET试剂盒)。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前2、3级老年高血压组患者血清HGF、ET、AngⅡ、CTⅣ浓度及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并随高血压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2级老年高血压组、3级老年高血压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赖诺普利治疗后,血清HGF、ET、AngⅡ和CTⅣ及MA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见表1。

治疗前各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MAP水平与血清HGF、ET、AngⅡ和CT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8(P<0.05)、0.461(P<0.01)、0.622(P<0.001)、0.563(P<0.05)。

表1 对照组及2、3级老年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前后MAP、HGF、ET、AngⅡ、CTⅣ的改变(s)

表1 对照组及2、3级老年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前后MAP、HGF、ET、AngⅡ、CTⅣ的改变(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3级高血压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1mmHg=0.133kpa。

CTⅣ(mg/m l)对照组60 78.8±5.2 1048.2±122.7 49.74±10.53 40.3±3.2 76.6±6.0 2级老年性高血压组组别例数MAP(mmHg) HGF (pg/m l) ET(pg/m l) AngⅡ(pg/m l)治疗前56 119.8±4.4*△1194.7±96.3*△84.23±12.34*△56.4±2.8*△118.8±5.6*△治疗后81.2±4.6▲▲1056.2±90.6▲▲50.88±11.40▲36.5±3.3▲▲80.6±6.8△△3级老年性高血压组治疗前129.8±6.2** 2011.6±253.4** 101.06±10.56** 86.3±3.1** 134.8±6.1**治疗后91.2±5.7▲▲1342.9±201.3▲▲72.31±12.20▲▲63.7±5.6▲98.2±5.4△△64

3 讨论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内皮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比较研究发现,HGF刺激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还强。特异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防治血管内皮损伤及维护内皮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显示血清HGF、ET、AngⅡ和CTⅣ亦呈明显正相关。ET是迄今所知的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样活性,促进Ang转化为AngⅡ,促进AngⅡ释放并增加周围血管平滑肌对AngⅡ的反应性;而AngⅡ也是内源性ET表达和释放的激动剂。由于AngⅡ能显著促进ET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从而血管内皮释放ET,继而又刺激平滑肌释放大量AngⅡ,两者之间呈正相调节作用,加重了ET的进展。与此同时,AngⅡ有强烈抑制局部HGF产生的作用,ET通过促进AngⅡ释放间接影响HGF的产生。

应用赖诺普利治疗后,血清HGF、ET、AngⅡ和CT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抑制了循环和局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了AngⅡ的生成,同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缓激肽分解减少,共同引起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改善内皮功能,阻断所引起的肾素。循环和局部AngⅡ的降低,减弱了对ET合成及释放的促进作用,同时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及分泌ET,因而血清ET水平也降低。因此,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HGF、ET、AngⅡ和CTⅣ水平变化有关,其中HGF浓度改变受ET、AngⅡ和CTⅣ水平影响;赖诺普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能降低HGF、ET、AngⅡ和CTⅣ水平,恢复其相互间的平衡,对逆转血管重塑起到一定的作用。

[1] 姜斌,张天哲,牛连英,等.老年高血压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1(6):822.

1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供应卫生院 山东东营 257000

2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 山东东营 257400

猜你喜欢
内皮内皮细胞收缩压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