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江幽然翰墨香

2012-08-15 00:51张天明
当代贵州 2012年18期
关键词:印江翰墨油纸伞

文 本刊记者 张天明

邛江幽然翰墨香

文 本刊记者 张天明

走在碧波荡漾的邛水河岸,翰墨之香扑面而来,爱书法、习书法、尊重书法人才蔚然成风。

梵山西麓多胜境

梵净山——武陵山系的最高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集山、水、林、洞为一体,山高谷深,林壑优美,幽谷森森,古树虬龙盘错,醴泉随处可掬。

印江的棉絮岭,人们给了它一个美丽的名字——万米睡佛。睡佛静卧云端,此佛又为佛中佛,佛头三个、座佛两尊,寓意“五福临门”,且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号称“万米睡佛”。千百年来当地百姓把梵净山称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位于睡佛之下的永义乡,有一座紫薇王保护园,园中有一棵紫薇树,高34米,冠径15米,胸径1.9米,人称“神树”,这株紫薇世界幸存、亚洲最大、海拔最高,有“紫薇王”之称,被科学界视为植物活化石。

王者香教授作《咏永义贵州紫薇》:“奇峰天植自洪荒,梵净钟灵毓秀长。莽莽千柯浓荫碧,昂昂十丈劲凌苍。花开红白年三复,皮蜕新陈岁一常。应许中华为国宝,何甘屈作贵州王!”

印江文化词典

印江白皮纸 自元末明初传入印江,在合水、新场、平楼一带扎根,推广和提高。印江生产的白皮纸具有韧性强、细腻而不松散,色白而不反光,吸水不浸渍的特点。广泛运用于书法、装裱、包装、制作雨伞、斗笠、花板、祭祀等。

印江油纸伞 油纸伞是印江县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印江油纸伞流行于明清时期。在民国时期就畅销遵义、贵阳、重庆、广西、福建等省市。因此,在西南地区历来有“思南斗篷,印江纸伞”之美称。

书法之乡翰墨香

走在碧波荡漾的邛水河岸,翰墨之香扑面而来,爱书法、习书法、尊重书法人才蔚然成风。印江书法早就就名声在外,2011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自唐代以来,由于地方政权的建立、民族的融合、佛教的传入以及教育的兴起和实行科举取仕制度,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使印江书法人才辈出。明代的周冕、肖重望等一批文人举子,他们的书法成就对印江教育和书法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冕“以经史著名,尤擅书法”。

清代以后,印江书法艺术的发展群星闪烁,盛况空前,以王道行、周以湘、潘登云、严寅亮、鄢师竹为杰出代表,他们有的声震湖广,名噪秦中;有的艺受御赏,享誉京都,尤以题写北京颐和园匾额及园内多则楹联的严寅亮,获慈禧“宸赏”后,印江“书法之乡”的名声闻名国内。此外,清代还产生了魏祖镛、唐钟英、周西铭、张伯谦等书法名家。民国时期,出现了魏幼安、徐儒质、王孔滋、魏经略、白遂之、戴传忠等近代书法名家,对印江书法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印江沉积了丰厚的书法文化底蕴,也为印江书法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前,散存在各地的明代寺观祠庙的楹联匾题及碑刻中的不少书法佳作,大都有作者题款,多数为乡人所书。这些书法名家及其作品的传世,使书法传统深深植根印江民间。

近年来,印江文化部门把继承和发扬书法传统作为主要工作。成立书法协会,举办各种比赛和培训,培养和锻炼书法人才。春节前夕,组织知名书法人士在县城和一些重点场镇与当地书法爱好者配合,为群众代写春联,一则送文化下乡,满足群众文化需要,二则进一步在全县营造热烈的书法艺术氛围,豉舞当地书法爱好者。同时,在全县中小学中开设了书法课,成立了各类课余书法学习小组,涌现了一批可堪造就的书法苗子。

目前,全县有中国书协会员6人,省书协会员37人,地区书协会员82人,县书协下设分会24个、小组2个,书法爱好者近万人。

(责任编辑/付 松)

猜你喜欢
印江翰墨油纸伞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盛开在烟雨江南中的花——油纸伞
泸州油纸伞
翰墨飘香,争当“汉字小英雄”
翰墨飘香的“溯盐”魅力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翰墨高吟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
油纸伞下的四月
在翰墨飘香中拥抱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