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须防止四种倾向

2012-08-15 00:47李包庚
关键词:群众文化发展

李包庚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须防止四种倾向

李包庚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文化是民族之魂,对国家和社会具有深远影响。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文化大发展是文化大繁荣的手段,文化大繁荣是文化大发展的目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味着文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并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品格,是通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一步。笔者认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防止以下四种错误倾向:

一、必须防止形式主义的倾向

形式主义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方法或工作作风,它忽视内容对形式的决定性,把形式夸张到不恰当的地步,一味追求表面形式,而不管实际内容,结果造成形式与内容脱节。在文化建设领域,由于文化是比较有弹性的,往往难以量化的东西,所以更容易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一)形式主义在文化建设领域的表现

第一,文化形象工程泛滥。所谓“文化形象工程”,亦称“文化面子工程”或“文化政绩工程”,是打着文化建设的幌子,而脱离群众需要与当地实际,纯粹是为迎合权力或攫取利益的“文化工程”。

第二,文化建设停留在会议层面。一传达二指示三讨论四总结五汇报;在会议室、招待所“蹲点”、“调查”,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会一开完文件就束之高阁;虚报数据,瞎搞指标,走走过场,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而实际工作与检查落实则流于形式,怎能不陷于“台上振兴,台下冷清”的困境?

第三,欺上瞒下造假泛滥。有的地方官员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甚至闭门造车,任意杜撰,编造虚假政绩,在汇报上做文章,在造假上下功夫,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归于别人,文过饰非,争功诿过,报喜隐忧,形成“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怪相。

(二)防止措施

第一,端正人民群众作为文化主体的地位。文化源于生活,人民群众才是文化的主体。文化发展与繁荣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化作品,都不是在书斋中“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提炼出来的。文化工作者只有扎根群众,才能创造杰出的文化精品。

第二,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引导文化建设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推出更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市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

第三,要斩断形式主义背后的“利益链”。文化形式主义危害巨大,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加重群众负担,而且扭曲人们的价值与是非观念,严重危害社会风气。但形式主义之风为何能大行其道?主要是背后的利益驱动。因此,务必斩断各种形式主义背后的利益链,扎扎实实地做实际工作。

二、必须防止急功近利盲目冒进的倾向

苹果公司近几年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苹果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认可。但是,苹果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才铸就的。这也说明,文化的发展繁荣是需要时间需要创新的,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靠机会主义投机取巧。

(一)文化建设中急功近利盲目冒进的表现

第一,片面追求文化GDP。有些人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混为一谈,强调我们的文化GDP比欧美国家差得很远,甚至比韩日印度等国都差,于是要抓住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东风”,动辄兴建大规模的文化项目来拉高文化GDP,通过大投入大产出来迅速赶超国际水平。

第二,迷失方向盲目建设。各地文化产业实践中,打着文化幌子而做着非文化甚至反文化勾当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所谓挖掘旅游资源的造神造庙造谣、争夺潘金莲西门庆故里、搞所谓“金瓶梅主题公园”或“鬼子进村”等文化旅游、为历史耻辱柱上的罪恶之人“翻案”等等,实在是有失基本文化价值底线。

第三,忽视现实经济条件。近些年以来,很多地方热衷于打造文化主题公园,如深圳的“锦绣中华”、华西村的“世界公园”、长沙的“世界之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等,耗费了巨大的资金,制造的往往是文化赝品。

(二)防止措施

第一,尊重文化发展本身的规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淀起来的,打上了历史岁月的烙印。刻意打造的所谓文化实际上是虚假的,难有生命力可言,因此文化领域不能急功近利。正如列宁曾讲过的那样:“文化任务的完成不可能像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那样迅速。……在危机尖锐化时期,几个星期就可以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在战争中,几个月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在文化方面,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2]

第二,要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经过长期历史积淀的文化,蕴含着特定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表征着原生态的文化形态,很值得我们去珍惜。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保护那些真实的文化资源免遭破坏。

第三,要以人为本常抓不懈。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文化建设需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这是文化繁荣的首要前提。同时,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不懈,因为文化是需要时间积淀的东西,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实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文化建设上,我们决不能通过“大跃进”的方式来实现大大发展大繁荣。

三、必须防止脱离群众的倾向

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3]。文化建设也要密切联系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质上就是文化的大众化。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仅仅靠少数的文化“精英”是绝对不够的,而必须走群众路线。文化一旦脱离群众,是不可能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下文化建设中已经出现了脱离群众的倾向。

(一)文化建设领域脱离群众的表现

第一,内容上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文化需要。文化产品是一种精神凝结物,文化创作者投入的是智力劳动,产出的是精神产品,不仅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润物无声地引领社会的风尚。这是文化之为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而当下有的文学、艺术内容上严重脱离群众,比如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以脱成名”的影视、行为艺术幌子下的色情表演、淫秽暴力的各类视听资料等,纷纷粉墨登场,完全不顾人民群众高尚文化的实际需要。

第二,文化形式上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文化可以有多种形式或载体。文化载体具有时代性特点。当前,我国的文化载体对地区差异、群体差异等客观情况考虑不够,造成文化载体僵化的局面,比如城市正确的文化载体不到位而导致色情暴力信息泛滥、农村缺乏图书资料、以往价廉物美的电影已经难觅踪影,必要的医疗卫生咨询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技能培训都非常罕见。

第三,文化产品价格上脱离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文化产业走贵族主义路线,文化产业挖空心思搞涨价,把大众的文化异化为“精英文化”、“象牙塔文化”。比如当下动辄七八十元一张的电影票、几百元上千元一张的“印象西湖”与“印象丽江”门票、不断上涨的文化景点门票、出版物价格的一路飙升,就有这种倾向。如果文化品价格严重超出大众的经济能力,何谈“大发展大繁荣”?

(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走群众路线

第一,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毛泽东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4]1094-1095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们的文化观。

第二,因时因地制宜创新文化载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因时因地制宜,需要不断创新文化载体,在适当的地区采取适当的文化形式,通过文化大众化来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时代,国际互联网为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契机,我们务必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开展网络扫盲,加快普及互联网,以真正实现文化载体的创新。

第三,鼓励与引导文化精品的创作。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出版长篇小说2000多部,制造电视剧436部(14685集),动画电视221456分钟,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当前为数巨大的各类文化产品中,真正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当前,我们务必在保证创作繁荣的基础上,引导与鼓励生产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此外,文化产品的价格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大众的经济水平与消费能力。

四、必须防止崇洋媚外的文化倾向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随着我国开放程度加大和中外文化交流加强,外国商品、文化输入中国是必然的,但是在不少国人的意识观念中,盲目地崇洋媚外情绪也在滋生蔓延。

(一)崇洋媚外的表现

第一,对洋货尤其是奢侈品的嗜好。现在放眼中国大地,随处可见西方文化的踪影,从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到拉菲红酒、LV包、苹果手机,从好莱坞电影(如《阿凡达》、《加勒比俄海盗》)到日本动漫(如《机器猫》),外国商品尤其是奢侈品在中国受到超乎想象的热捧。

第二,对西方思想观念的全盘接纳。西方国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不少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中颇有市场,加上一些无良“商家”和“媒体”的炒作与推波助澜,严重败坏道德风尚,降低人们的审美品格与文化修养,颓废人们的精神面貌。

第三,对西方社会制度的崇拜。很多国人,甚至是学者对欧美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及社会文化赞叹不已,有的到了崇拜的程度,并以此来否定我国的制度与文化,从外语热、洋节热(尤其是圣诞节和情人节)、申遗热到越演越烈的出国热,折射出国人心中或多或少的崇洋媚外情节。

(二)如何防止崇洋媚外的文化倾向

第一,正确看待我国文化。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发展文化,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并将沦为外国文化的附庸。恩格斯曾深刻地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5]我们近代以来经济的相对落后,并不表明我们的文化也就必然落后。我们祖先创造了非常灿烂的文化,我们必须加以发扬光大,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6]534

第二,甄别并合理借鉴外国文化。美国算不上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强国,强就强在创新上。影响世界的好莱坞大片、麦当劳薯条、英特尔芯片,都包含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创意。一部《阿凡达》可以有十几亿的收入,就是靠市场。而市场带给美国的不仅仅是美元,而且是美国的文化影响力、美国的软实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但是如果对外国文化不加甄别就全盘吸收,那就会迷失方向。邓小平指出,“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7]207防止文化观念的西化,“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个长期教育的问题,同四个现代化建设将是并行的。”[7]208

第三,提倡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文化是多样性的,文化发展总是呈现遵循差异化的特征。文化只有避免同质化,才具有自身的特色。联合国曾出台《文化多样性宣言》,倡导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交流的,但是如果强调“文化与国际接轨”则不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与个性是文化交流合作的前提。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4]1083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6]707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比如我国传统中医文化、武术文化、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都应该也值得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李包庚,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4.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1.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htm.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04.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