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纳双重危机论及其对生态问题的现实启示

2012-08-15 00:42肖霜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奥康纳双重资本主义

肖霜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州510053)

奥康纳双重危机论及其对生态问题的现实启示

肖霜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州510053)

詹姆斯·奥康纳在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并存的“双重危机论”,开始重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力回击了马克思主义存在“生态思想空场”的论调。这种重申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其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决定了我们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对其进行批判,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其创造性地加以吸收,不能以“误读”的理论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指导思想。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论;奥康纳;双重危机论

当今,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正饱尝着生态问题带来的苦果。因此,中国古代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再度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共鸣,“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绿色GDP”等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更加彰显人们对未来生存环境的担忧和深切关注;而在西方,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当代的生态危机,探讨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的目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

作为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詹姆斯·奥康纳的代表作《自然的理由》一书中,在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并存的“双重危机论”,开始重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力地回击了马克思主义存在“生态思想空场”的论调。一方面,这无疑对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误读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它无疑又有着自身的致命缺陷。因此,正确认识奥康纳的“双重危机论”,客观对待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奥康纳的“双重危机论”

(一)“双重危机论”的基本内涵

奥康纳在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始终将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之经济危机理论和生态马克思主义之生态危机理论联系在一起,超越以往理论界只偏执其一的做法,提出了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并存的“双重危机理论”。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这两大矛盾。他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定性为第一类矛盾,将生产力、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定性为第二类矛盾”[1]253。第一类矛盾会引起生产过剩危机,第二类矛盾将引起生产不足危机,两类矛盾之间相互作用,因此将造成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并存的局面,二者将共存于全球化体系当中。

(二)“双重危机论”理论根基

在理论阐述中,奥康纳认为“马克思对生产条件曾经作过三种界定和分类:第一生产条件是指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力等生产所需的个人生产条件;第二生产条件是指交往联系和运输方式等社会生产的公共的、一般性的条件;第三生产条件是指土地等进入到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中的自然要素或者外在的生产条件”[2]50-51。由此可见,奥康纳的观点既囊括了以往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分析生态危机中的自然条件,也包括了马克思所提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容,由此即把生产条件扩大至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等生产力的范畴,超越了以往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仅将危机局限于自然条件所提出的生态危机理论。因此,奥康纳实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出发点,在承认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基本关系基础之上,提出了“生产不足”这个看似与马克思所提出的基本矛盾引起的“生产过剩”大相径庭的观点:奥康纳认为一方面生产条件是有限的,但另一方面资本家又具有追逐利益的无限性,这就必然导致对生产条件的消耗甚至破坏,而最集中的则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上,这种“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将会给资本家的利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资本家就不得不为持久性生产的森林、土地,人口政策、健康政策,有毒废弃物处理的规划付出巨大的代价,由此增加成本而引起生产不足危机”[1]294。这样一方面由于资本家求利的无限性,会不断地扩大生产,引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从而产生经济危机;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生产关系又将会和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产生矛盾从而引起生产不足,导致生态危机。由此,奥康纳提出二重矛盾并重的观点,进而提出双重危机论。

二、奥康纳“双重危机论”反思

(一)认识误区:折中主义与多元决定论

仔细分析奥康纳的双重危机论的理论基点和理论阐释,奥康纳与之前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明显不同的是他承认了马克思所具有的生态思想,但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触及生态危机的核心部分:“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对社会造成破坏方面属于一流的理论家,但他们两人确实没有把生态破坏置于资本积累和社会经济转型理论的中心位置。他们低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决于资源枯竭和自然退化的程度。他们不仅没有准确预见资本在‘自然的稀缺性’面前重构自身的能力,也没有预见资本所具有的保护资源和防止或消除污染的能力”[2]48-49。因此,他认为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之上的”,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内在地构成了奥康纳关于全球化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2]49。奥康纳也坚信对全球化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系统解释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基础之上。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奥康纳是在承认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的双重危机论,也就是说,他承认经济危机是本源,生态危机是派生物,但他却故意抹杀了这点。所以,笔者认为奥康纳的“双重危机论”实际上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论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推演,从而引申出另外一个矛盾,并且将其与基本矛盾相提并论,将二者提到并重的地位。很明显这里奥康纳陷入了一种理论上的折中主义和多元决定论。这就折射出奥康纳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分析的不足,表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存在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在为资本主义社会辩护。而且,由于奥康纳自身深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使其具有了改良主义的倾向。因此,从更深层次上看,实际上这是奥康纳有意想缓和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矛盾,意图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本身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幻想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这无疑抹杀了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

与此同时,奥康纳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触及生态危机的核心部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步完善的时代,也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不断深化、社会财富不断积累的时代。虽然如此,但人类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类自身的生存与生活资料不足的问题,并且在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所造成的生态危机还没有达到危害人类生存的程度,所以马克思并没有特别地提出资本主义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并将其提到核心地位来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奥康纳对马克思没有触及生态问题的核心部分的批判是毫无意义的,并且马克思能够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描绘中将其作为“人和自然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3]120,已经是那个时代一个了不起的超前看法。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3]122。

(二)误读的马克思主义

再作进一步分析,可以很明显看出奥康纳的双重危机论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误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这对矛盾囊括了社会的基本领域,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成为人类社会普遍的基本的规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4]。而奥康纳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同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的有限性”这两大基本矛盾。经过简单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囊括到社会的基本领域,它只是存在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中的“生产”领域,当然也就没能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这一矛盾也没有贯穿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它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生态危机问题比较严重阶段而出现的,它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会永世长存,因而它就更不可能成为人类社会普遍的基本的规律;最后,这一矛盾更不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笔者甚至可以断言它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因为这一矛盾导致的生态危机同时破坏着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无疑对我们的发展是有阻碍作用的。综上所述,“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并不具备与马克思主义所述的“基本矛盾”的特征相吻合的内容,但奥康纳还是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矛盾相提并论,提出了二重矛盾并重的观点,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重危机论。很明显,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双重危机论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误读。

不仅如此,在以上理论的推断下,奥康纳认为生态危机比经济危机更为根本,因为他认为经济问题导致社会问题,将会引起社会某一特定阶段的历史变迁,而生态问题则是关乎全人类生存空间的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存在,因此他认为生态危机更为根本。笔者认为这只能说明生态危机能引起比经济危机更严重的后果,却不能说明谁更为根本的问题。奥康纳明显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这样就“必然导致否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进而取消社会变革,其结果只会转移人们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视线和方向”[5]。从这个角度讲,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只不过是奥康纳生态危机理论的一个垫脚石。在批判别人理论的同时自己却不自觉地使用了被批驳的人的理论,这也是其理论致命的缺陷之一。

不可否认,奥康纳的双重危机论有其自身致命的缺陷,但于我们现实而言,最主要的是走出其理论误区,利用其积极的一面为我们解决生态问题提供又一层面的指导思想。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结合现实对其如何解决生态危机进行思考。

(三)“双重危机论”对解决生态危机的启示

尽管奥康纳双重危机论的理论焦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但其理论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分析和解决当今人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富于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对我们深入理解生态危机、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国家政府应向生态型政府转变。实现国家政府向生态型政府的转变,首先要从理论的高度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由此可见,伟人对理论的先导性作用都是非常重视的。奥康纳的双重危机论虽然最终没有将社会主义作为解决双重危机的唯一选择,但是,奥康纳开始探索结合生态学和社会主义在一起的可能性,从而将其作为解决双重危机的一种重要选择。在《自然的理由》一书中,奥康纳在阐述完自己的生态危机理论后,在第十四章用整整一章的篇幅探讨可持续性发展的资本主义是否可能,然后在后面的阐述中给出了一个简短的回答:“不”。对此,笔者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坚持“政府主导”的传统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其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性和主体性作用,政府应当在吸取奥康纳提出的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能性的理论基础上,加强社会主义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进而才有可能帮助人们真正树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观。

其次,生态型政府应当加大对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倡导对资源的循环使用,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这样我们在提倡节约资源的同时,提高对其再利用的比重,可以减少对开发新资源的依赖程度及对环境的危害。

再次,生态型政府应当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产性正义”。奥康纳指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实现从重视“分配性正义”向重视“生产性正义”的转化。正如我们的“蛋糕论”所讨论的先把蛋糕“做大”,还是先把蛋糕“分好”的问题,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视角看来,则应该是先把蛋糕“做好”。所以,我们不应当把目光仅停留在社会分配方面的“正义”,也应当倡导社会生产方面的“正义”。

此外,生态型政府还应当大力鼓励和支持生态型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奥康纳比较重视团体在社会生态运动中的作用,他认为“劳工、绿色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和妇女、受压迫的少数民族、穷人以及其他一些人相互间有必要结成一个牢固的联盟,他们应更为密切地关注和恢复(从而重新界定)他们的生活世界的事业”[1]512。虽然国家政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和重要主体,但绝不意味着保护生态环境只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生态型非政府组织要应运迅速发展,在弥补政府生态保护机制、管理力量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作为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第三种环保组织力量和中介桥梁,生态非政府组织理应受到政府重视和鼓励。

2.企业要从内外两方面加强生态意识。对于企业,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关于这一点,奥康纳提到由于企业的求利性涉及了“成本危机”,“个别资本受到高成本和低需求的双重挤压而更为强力地去削减成本,从而更加激化了资本主义的第一重和第二重矛盾”[1]389。“成本危机”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一般的企业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加强环保就意味着增加成本,因此可采取国家适当补贴的办法相应减少企业的环保成本,对环保工作做得好,成效突出的企业予以更高的奖励,从而提高企业环保的积极性。总之,我们应从内外两方面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既要加大立法,确保法律法规的实行,又要提高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走清洁生产的道路,建设生态工程。

3.个人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奥康纳的双重危机论虽然其致命缺陷是将作为经济危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衍生出的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相提并论,但他果断提出的“保护第一”,从另一层面却能反应出重视生态危机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即是我们对自身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态度、观点和看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提出“人定胜天”、“向大自然开战”等口号,这使得人与自然关系一度紧张而出现了气候变暖、泥石流、沙尘暴等由于人们对大自然过度索取而引起的灾害。如果人们对此不加以警惕和重视,这些灾害势必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所以,人们在对自然进行改造,以满足自身物质所需的同时,也需要改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目前来看,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承认代际价值的存在,因为既然我们肯定了自身的内在价值,那么,人类后代所具有的自身价值也就不能予以否认。因此,我们要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本质的统一,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

第二,增强自身生态道德意识。生态意识也是一种道德意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依然亟待提高,很多人不知道环境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没有意识到自身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尺度,并且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自身的生态道德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加强自身生态伦理教育。生态教育同时也是一种伦理教育,生态伦理教育既应该是一种全民教育,又应该是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因为一方面保护生态,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是一项全民事业,绝不仅是政府或其他一部分人的职责;另一方面每个人生态道德的形成也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一个人在童年早期阶段,就应当接受生态伦理教育,终其一生都应当接受,并且在生态伦理教育下自觉用生态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如此,生态道德才可能成为全民公德,成为自觉尊重和有力执行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效基础。

俗话说,“一利一弊,必取其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提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重要方法。对待奥康纳的双重危机论,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吸取其有益的精髓运用到我们现实中,尤其是对当代生态危机有启示的部分,将其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因此,我们应当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地对双重危机论加以吸收,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从中既提醒我们自己注意生态危机的严重性,但又不能以“误读”的理论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指导思想。

[1]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M].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M].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王锐生,薛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88.

[5]陈颂良.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评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4,(4).

[责任编辑:孙 霁]

B027

A

1008-8520(2012)05-0013-04

2012-06-17

肖霜(1987-),女,四川泸州人,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

·哲学与思辨·

猜你喜欢
奥康纳双重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行政法上的双重尊重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作品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