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实践与思考

2012-08-15 00:44王春花
江苏农机化 2012年3期
关键词:仪征市丘陵地区插秧机

王春花

扬州市2010年提出“里下河、沿江地区率先发展,丘陵山区加快步伐,整乡整村推进”的机插秧发展方针,促进了仪征丘陵地区机插秧的发展。仪征市水稻种植面积近2万hm2,其中约三分之二分布在丘陵地区。丘陵地区农田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四级提水灌溉面积约占水田面积50%以上,农活费工费力。在丘陵地区发展机插秧等农机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是一项难度大的开创性工作。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积极进行农机服务组织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创新,推行标准化育秧、商品化供秧、机械化插秧,实行先机插后全程承包农机作业模式,可以有效推进丘陵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

1 丘陵地区影响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因素

丘陵地区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传统种植方式和农田水利条件是主要制约因素,经济基础薄弱和新技术应用缓慢是主要难点。

1.1 土地分散经营,矛盾突出

仪征市以丘陵地带为主,人均水田仅为0.07 hm2左右,而且分散在不同的田垅,农民喜欢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作物品种和决定种植时间,作物品种五花八门,落谷育秧、栽插、成熟期不一致。

1.2 土地分散、地块小,插秧机难以发挥作业优势

如一台久保田插秧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工作10小时可插秧1.33 hm2,而插秧机每天需转移作业地点十多次,作业效率只能发挥60%左右。仪征市目前2~3 m宽的机耕道多数变成了人行道,路面坎坷不平,一到雨天泥泞不堪,行人不便,机械更是寸步难行,还有个别村几乎没有机耕道,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稻田中,有相当一部分田间道路不畅,农民使用的农业机械难以进入田间作业。

1.3 水源条件、水利设施的制约

手工插秧时,稻田主要采用漫灌方式,而机插秧要求浅水栽插、浅水灌溉,水的深度应保持在1~3 cm之间。秧苗分蘖时,还需放水晒田,对水源要求较高。仪征市处于江淮之间,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地貌以丘陵为主,难以保障机插秧的农田用水,且多数村渠系不配套或年久失修,稻田进水、放水渠道不畅,不能适应机插秧田间管理的农艺要求。

1.4 农村购买力较低,投资回收周期长

普通手扶步进式插秧机价格为1.8万元/台,性能更好的高速插秧机价格在6万~10万元不等,虽然有中央和省财政的购机补贴,农民即使购买手扶式插秧机个人还需出资l万元,按每年作业面积10 hm2,50元/亩作业费计算,回收成本至少需要两年。

2 努力形成具有丘陵地区特色的机插秧推广运行模式

仪征市市镇村农机、农艺管理和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通过充分的科普宣传、试验示范,让丘陵地区的农户认识到机插秧的技术优势和效益优势,逐步接受机插秧技术,主动参与机插秧的各项作业过程。通过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突破育秧、大田管理等技术瓶颈,提高农机合作社机插秧和全程作业服务能力,初步形成了有丘陵地区特色的机插秧推广运行模式。

2.1 科技入户,逐步引导

农机推广部门推广示范水稻育、插秧技术非常成功,但多数农民还是采用传统方式种稻。究其原因,一是机插前育秧要经过床土选土、选择培育种子、选择精量播种、秧田管理等一套繁琐的工序。二是实施水稻机插,必须要做好机、苗、水、田、人的配合,农民一般难以掌握技术要点。应先培训农户自育标准秧苗,再过渡到集中机械化育苗,逐步消化技术难点。

2.2 政策扶持,强力推动

2011年,在江苏省、扬州市农机购置补贴基础上,仪征市财政、市农委安排20多万元财政补贴购机资金,平均每台步进式插秧机再补1 000元,高速机再补5 000元,对机械化育秧点实行专项补贴,每亩补贴20元。新城镇林果村对机插秧农户每亩追加补贴40元,市镇村三级当年为机插秧农户补贴资金近100万元,调动了农户购买和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丘陵地区购机量超百台。

2.3 合理配备机具,精心安排机插秧工作

由于地块小,最初机插秧应以步进式机型为主,待道路情况改善后,再增加小型乘坐式机具。合作社、农机户要提前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对育秧、整地、灌排水、起秧、运秧、机插秧等各项工序统筹安排、分工负责,由农机和农艺技术人员检查督促,做到投入一次成功一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苗齐苗壮,增产增收。

2.4 逐年增加示范方的投入,真正起到样板带动作用

在丘陵地区先设置示范田,成功一块,带动一片,然后建设标准化示范方。2010年,该市马集镇恒华村实施国家土地整治工程,全村133.33 hm2高低不平的土地被建成能适应机械作业的标准化农田。他们还根据丘陵地形地块特点,在农田中修通专门的便于插秧机通行的小斜坡和机耕道,方便插秧机等机械作业和行走。

2.5 以合作社为机插秧主力,发展全程作业

在该市马集镇,经镇村组织协商,由仪征壮禾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承包种植。2011年,合作社购买了3台六行高速乘坐式插秧机、3台步进式小型插秧机和一条育秧播种线,大大提高了作业能力。合作社市场化运作,开展综合化服务,从原来的育秧、机插和植保服务扩大到耕种收全程服务,实现了“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育供秧,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农机作业(机耕、机插、排灌、机收、还田)、统一粮食收售。合作社一条龙全程化的服务形式,有效缓解了农村青壮劳力不足的矛盾。壮禾合作社通过两年多的发展,已拥有中小型插秧机、拖拉机、育秧播种机、弥雾机等20多台套,为农户提供各种作业8 000多标准亩,服务1 500多户农民,每亩增产50 kg以上,为农民实际增收近3 000元/hm2。

3 加快丘陵山区机插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继续增加农机化投入

加强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提供推广机械化插秧的技术支撑。通过科技赶集、组织插秧机巡回展示等活动,向农民传授机插秧技术。增加新型乘坐式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和机具转场速度。重点增加育秧设备的投入,通过规模化育秧实现标准化生产。对集中连片服务区域实行集中统一作业: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栽插、统一水浆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植保服务、统一收割、统一秸秆还田等,实现高产高效。

3.2 改善基础条件

加强农田综合配套建设,改善推广机插秧的硬环境。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整合水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资源,因地制宜地对基本农田进行田、水、路、渠的科学统一规划,建成田面成块,灌排、作业配套设施齐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标准农田,为机插秧的推广提供较好的硬件条件。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蓄水和机灌能力,抵御旱涝灾害。

3.3 持续给予财政资金的支持

丘陵地区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宜林、宜果、宜经、宜粮,农户坚持种植水稻,除了兼作口粮外,关键在于比较效益高,收成稳定。政策上既要支持集中连片作业,也要兼顾到分散的适宜机械作业的田块。丘陵地区只能按照正常作业效率的一半来计算、配备机具,加之农户经济条件差,购买力弱,因此,不宜比照平原机插秧的发展速度来安排扶持资金。建议打破常规,增加丘陵地区的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增加机插秧配套机具(育秧播种机、硬盘、整地机械)的补贴资金。只有这样,再经过数年的努力,丘陵地区才有可能赶上全省的机插秧水平。

3.4 继续扶持农机合作社

加强机手管理,与机手签订服务质量合同,对植保机手的工资进行计量挂钩,在服务区域内每个机手三天配给6.67 hm2的作业量,对拖拉机手、插秧机手划定服务区域,并进行质量跟踪,保证作业质量。作业期间与农户建立电话联系热线,随时沟通,加强配合,确保每个生产环节技术管理到位。鼓励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相对向种粮大户集中,形成连片种植,便于插秧机作业。

丘陵地区(山地、坡地)的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发展丘陵地区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对于整体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重视丘陵地区机插秧的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适当增加水稻生产机械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大对插秧机等农业机械的购置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田综合配套建设,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为加快丘陵地区机插秧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物质支持。

猜你喜欢
仪征市丘陵地区插秧机
仪征市开展农村沼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仪征市新城镇开展侨情调查和侨法宣传
仪征市:三位一体抓服务 推进侨务进社区
研得“深入”,教得“浅出”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例谈
超智能插秧机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丘陵地区的人工挖孔墩(桩)基础设计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