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级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2-08-15 00:44张晓山
江苏农机化 2012年3期
关键词:拖拉机农机机构

张晓山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县级农机培训机构直接面向一线的广大农民机手,做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对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灌南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1.1 培训机构现状

灌南县农机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于2004年底经连云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2005年6月被省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省劳保厅等部门确定为“首批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2005年10月通过省农机局验收,成为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2010年12月被省农机局授予“江苏省拖拉机驾驶培训示范化学校”称号。2012年3月被省农机局确定为“首批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通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能力已颇具规模。现拥有理论教员和教练员6人,其中5人为专职教师,他们都持有省农机局核发的《江苏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员准教证》,6名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人,高级工3人。学校于2010年9月新建了一幢独立的教学楼,建筑面积1 100 m2,其中教室300 m2,办公用房180 m2,学员休息室、车库等300 m2;有硬化教学场地3 000 m2;教练车辆齐全,有两台变拖,一台大拖,一台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一台手扶,一台联合收割机,这6台教练车均悬挂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核发的教练车牌;有电脑10台,多媒体1台;有一条拖拉机驾驶培训专用线路。

学校成立8年来,共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14 000多人,为灌南县农机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学校每年的拖拉机驾驶培训和实施培训补贴项目的收入都在70万元左右。

1.2 具体做法

(1)农机培训与农机化重点工作相结合。做好水稻机插秧、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技术培训,为农机化重点工作服务。这类培训是公益性的免费培训。培训工作主要在乡镇、村组和田头进行,得到了农机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兄弟单位的支持。

(2)农机培训与新机具推广工作相结合。为了做好购买补贴机具机手的培训工作,灌南县农机局规定,凡是购买补贴机具的农民,必须办理驾驶证、行驶证、职业资格证,这样在培训的生源方面有了基本的保证。

(3)农机培训与扶贫培训工程相结合。扶贫培训工程是针对省政府确定的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开展的劳动技能培训,培训工种主要包括电脑、电焊、车床、数控等。通过积极争取,县扶贫办于2006年将大中型农业机械驾驶技术培训纳入扶贫培训补贴工种,给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补贴500元培训费。该项目实施6年来,共有1 200多个农村贫困劳动力参加农机驾驶技术培训并受益。

(4)农机培训与阳光工程相结合。学校从2007年开始实施阳光工程项目,2007、2008年,完成了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的400个培训指标。2009、2010、2011年,学校又实施了省农机局下达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3年共培训950人。

(5)农机培训与一般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一般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实施,培训对象为农村劳动力。学校从2008年开始实施一般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当年培训150人。2009年起,省政府调整政策,把阳光工程和一般劳动力转移培训合并,统称为一般劳动力转移培训。学校2009年培训230人,2010年培训280人,2011年培训410人,四年共培训1 070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源不足

一是生源在不断减少。变型拖拉机驾驶培训即将停止,因为江苏省将于2012年七八月份全面停止变型拖拉机驾驶证的办理,而变型拖拉机驾驶学员是苏北部分农机培训机构的重要生源。另外,随着“乡村道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乡村道路的通行条件改善,原来的农用运输车正逐步被低速载货汽车取代。二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意识不强。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认为农机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只在农忙时节从事农田作业,上道路行驶少,不需要参加技术培训,也不需要办理驾驶证,手扶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受训生源主要是享受购机补贴政策的农机手,是政策使然,自愿来农机校接受培训的很少。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机手多数为兼职,只在农忙时才从事农机作业,其他时间多数在外务工,他们认为参加学习不划算,学习一天,就影响一天的收入。

2.2 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教员的知识结构老化。目前,我国的农机工业发展迅速,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新式农机具不断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而现有的农机校教员所学的农机技术多数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内容,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另外,农机校教师接受培训、继续教育的机会少,专业知识老化,教学水平不高。二是教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有的培训机构多年来未进新人,有的进了新人也留不住,教师队伍断层,人才青黄不接。三是教员不以教育培训工作为主业。农机校多数和县农机推广站合署办公,近年来,因为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购机补贴力度加大,农机推广的任务加重,农机校人员的工作重点向农机推广服务倾斜。

2.3 教学设备不足

一是教练机具不全。根据《江苏省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拖拉机驾驶培训工作规范》的要求,培训机构对每个培训工种都应配备一台相应的教练机具,并悬挂教练机车牌照,但有少数培训机构还没有达到要求,这一方面有培训机构财力相对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推广使用的机具种类多,配备齐全难度很大。二是教学课件开发不及时。利用课件教学能更直观地讲解农业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学员也容易接受,但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适用的课件运用于教学中。三是先进的教学设备不足。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等配备不够。四是教学场地面积不足,还有个别培训机构没有机具教练场地。

2.4 抗风险的能力弱

新的交通法规实施后,对发生死亡交通事故的机动车驾驶人将进行责任倒纠,要倒查培训、考试、审验等环节,发现问题就要查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由于农机手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驾驶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超载、超速、违章载人等现象较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在场地驾驶培训和道路驾驶培训中,一但发生事故,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使得培训机构工作起来如履薄冰。而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化的培训机构,资本积累都比较少,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比较弱。

3 对策与措施

3.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

首先,培训教师要树立为农服务的意识,热爱农机教育培训事业,把学员当做兄弟、朋友,要站在学员的角度去思考、调整、实施教学方案,让学员学到真知识、真技能;其次,要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引进一些有知识、会技能的年轻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对现有的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相关院校或省市农机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加强知识更新,提高教学方法,增强授课的艺术性。

3.2 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

要广泛宣传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共识。广泛宣传农民群众依靠农机科技脱贫致富的典型,提高农机从业人员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营造主动参与教育培训的氛围。要广泛宣传无证驾驶的危害性,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杠杆作用,加大田检路查力度,使机手明白要操作农业机械,就必须参加农机培训,办理驾驶操作证。

3.3 解放思想,拓宽办学渠道

农机培训机构应积极争取省市农机主管部门更多的补贴培训指标;同时,要协调好与地方农业、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的关系,争取一些与农机培训相关的补贴培训指标。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设备和场地,与汽车驾校协办汽车驾驶培训,以及举办一些电脑、电焊培训班,拓宽办学渠道。也可以利用教学机具参与跨区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作业,做一些新式农机具的性能测试,这样在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3.4 加大投入,提高办学水平

建议省市农机主管部门利用“千亿斤粮工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加大对基层农机培训机构的投入;鼓励农机培训机构积极创建“全国农机示范学校”和“省级农机示范学校”,对创建成功的农机培训机构给予重点扶持。农机培训机构也应该在教学机具、场地、办公场所、电教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促进农机教育培训事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拖拉机农机机构
沃得农机
飞上天的“拖拉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不一样的农机展
牛哄哄的拖拉机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拖拉机闯祸了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