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让接受的人心里感受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友谊心友”活动侧记

2012-10-20 03:42郑杨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治疗师

文◎郑杨

▲世界精神卫生日暨“友谊心友”十周年义诊现场

“爱,要让接受的人心里感受到。”这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简称“友谊心友”)的座右铭。2012年,作为全国抑郁症治疗和团体治疗的典范,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友谊心友”即将迎来她的11岁生日。

搭建帮助患者走出抑郁的平台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

199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20个年头,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独生子女一代开始出现问题。所有的问题与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密切相关。这一年,在急诊室,一个16岁小孩因与父母冲突而自杀。这一悲剧的上演,深深震撼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柏晓利,促使她由神经内科医生转为心理医生。

从1999年开始,柏晓利连续四年接受中国与挪威“精神动力学”专业培训,每年16天;同步进行连续3年的完型治疗培训、个人成长培训、家庭治疗培训,每年14天。由于她医术精湛,心理门诊病人逐渐增多,仅凭一人之力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帮助有情感障碍的人战胜自我,2001年,在柏晓利的倡导下,经医院批准,“友谊心友”正式成立。“友谊心友”是当时国内唯一一个以抑郁患者为主体的心理健康组织。

团体治疗打开患者心扉

“友谊心友”成立后,这个团队的心理治疗师们经历了很多艰辛和坎坷。“对于单个心理咨询,病人一旦离开心理医生,状态就容易反复。只有建立一个病人的互助组织,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提供一个长期支持的安全心理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柏晓利这样告诉笔者。

▲柏晓利医生在义诊中

▲世界精神卫生日暨“友谊心友”十周年义诊现场

随着经验的积累,这支团队逐渐清晰了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的工作模式,确定了这支团队的使命,树立了这支队伍的价值观。如果说创办初期的“友谊心友”解决的问题是医患之间如何更好地相互配合,那么此时的“友谊心友”秉承的,则是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如何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除了个体咨询、志愿者互助得到持续发展,2002年,“友谊心友”开始组织团体治疗。团体心理治疗也已成为“友谊心友”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团体治疗中,治疗师会鼓励小组成员说出自己的困惑和心事。刚刚进入团体治疗的成员往往会忧心忡忡,他们总认为自己的不幸是独一无二的,孤立和独特感被放大。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可以将许多无奈、压抑、痛苦、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完全倾吐。在获得情绪宣泄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认同,每个组员都会发现团体治疗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有许多第一次参加团体治疗的成员会说:“看到这么多同病相怜的人,特别是看到病情得到改善的前辈时,我的痛已经好了一半。”

一旦了解团体治疗的疗效,小组成员就会对自己的康复建立希望。通过与志愿者的交谈,他们可以获得许多痊愈的信息,同时会产生希望的信念,认为自己会与其他康复的伙伴一样,找回逝去的健康。曾有一位组员这样说:“看到其他人的进步让我看到了希望,那太重要了!知道别人解决了和我类似的问题,看到其他人的改善,对我来讲就是一份鼓励和期待。”

截至2011年,“友谊心友”已完成了119组团体治疗。其中,成人70组,学生31组,家长18组。据统计,走进“友谊心友”进行团体治疗并获益的患者也已超过1000人。

情感需要被体验到

多年来,不断抱怨的甲女士深受抑郁症困扰,最终来参加“友谊心友”的团体治疗。她曾服药多年,并住院治疗,但疗效不明显。夫妻关系几度走到分手的边缘。儿子正处在青春期,他们之间冲突不断。

在最初两三次团体聚会中,甲女士用了很多时间讲述自己以及她和家人的关系。她总觉得别人对她不好,时常挑剔她,利用她,甚至贬低她。成员们耐心地倾听并试图帮助她。然而,她似乎无法从他人那里接受到支持和关怀,而是用许多“但是”把别人的话推翻。时间一长,她的回应使得成员们备感疲惫、生气和受挫,甚至想要远离她。

在心理治疗时,治疗师做了一个假设,让在场的人想像自己如果是她的老公,和她一起生活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时,有位男性成员说:“我从未感觉到你真正听我讲话,你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我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感到孤独。”另一位成员说:“我做了很多尝试,但不知道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好像我怎么对你都不合适,我很生气。”还有的成员说:“你让我一点点失去耐心,我有想要离开你的念头。你既可怜又可气。”

成员们真诚的回馈使甲女士强烈地意识到了自己是如何把别人推开,让他人受挫,使别人不想再靠近她的。她说:“或许,我就是这样把老公和孩子推开的,你们的感受也许就是他们的感受。” 在团体治疗小组,她清楚地看到了如何复制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把别人推开,自己沉陷于 “受害者”的角色里,几乎无法与外界产生真正的交流。

接下来的几周,甲女士在生活中尝试着做出改变,开始努力让自己保持倾听,对他人多了些接纳和耐心。她说在团体中感受到了来自成员们很多的爱和支持,在这里,自己第一次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在她心里那句“我不值得被爱”(早年生活的印记)的咒语也逐渐消除。她发现,当她能够倾听别人的时候,很多情感也有了机会。就像有个入口传递到她心里。她开始以倾听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人。于是, 甲女士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不知不觉地在团体中呈现出来。

柏大夫说,爱是一种身体的感觉,就这位女士而言,她不仅仅看到,而更重要的是体验到,当她在团体支持和安全的氛围中体会到被爱和被接纳的时候,值得被爱的信念就成为一种滋养。她的爱被开启了,同时也有了勇气,可以让别人有机会靠近她,喜欢她。

猜你喜欢
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治疗师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北京友谊医院成功完成一例56天婴儿输尿管狭窄腔内扩张术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川崎病女孩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治疗
2016年第七届友谊嗓音疾病诊治高级研讨班暨首期北京友谊医院嗓音检测和嗓音训练学习班通知
预防医学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