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疾病防治行动应战“健康杀手”“阳光长城计划2012”行动拉开帷幕

2012-10-20 03:42本刊编辑部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北京市居民教育

本刊编辑部

▲启动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向社区居民代表赠送科普书籍/杨威 摄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赵春惠向社区居民代表赠送科普书籍/杨威 摄

日前,一项关系到所有北京市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系列行动——“阳光长城计划2012”健康北京人心、脑、肿瘤及口腔四大防治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

此次行动是为了有效抗击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给北京市居民带来的威胁而应运而生的。“阳光长城计划”作为一个品牌,将通过连续5年开展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口腔疾病防治行动,使北京市居民慢性病相关指标得到控制或改善,如成人吸烟率由目前的29%降低到25%以下、中小学生肥胖率控制在18%、人均每日油脂摄入量由目前的54.6克降低到40克、人均每日食盐量由目前的14.15克降低到10克。

三大疾病位居死因前三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北京市面临着预防控制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目前,感染性疾病已不再是健康生命的最重要敌人,现在危害生命与健康最主要的是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北京市死因统计数据和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5年来一直位居死因顺位的前三位,2010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占死亡构成的73.8%;2010年北京市死于心脏疾病的人占全部死亡的25.3%,脑血管疾病占22.9%。

为有效应对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给北京市居民健康带来的严峻挑战,结合《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和《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卫生局日前发起“阳光长城计划2012”健康北京人心、脑、肿瘤及口腔四大防治行动,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疾病控制、医疗救治、自我管理和科技攻关等一系列举措,实现“健康饮食、远离烟草、主动筛查、自我管理”的健康行为方式和理念,推进北京市主要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

多项措施力克两大顽凶

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MONICA研究(多国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研究)在1984~2004年对北京地区部分居民的急性冠心病事件进行了连续20年的监测,发现北京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持续上升。若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干预,按此趋势发展,到2020年,北京地区男女急性冠心病发病率将比1984年增高350%和280%,将在2009年基础上继续增高57%和44%。MONICA研究发现,北京市居民在1984~1999年期间急性脑卒中事件(包括脑血栓、脑栓塞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若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干预,按此趋势发展,到2020年,北京地区脑卒中男女发病率将较1984年增高205%和102%,将在2010年基础上继续增高39%和27%。心脑血管疾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糖尿病、体力活动减少等。

▲健康专家带领社区居民做预防糖尿病健身操/杨威 摄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控制危险因素可使全球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降低75%,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降低85%。因此,此次系列防治行动针对这几项疾病为居民设制了多项有效的防治措施。

行动一——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建设“健心脑、筑安康”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传播心脑血管健康知识。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在社区举办心脑血管健康大课堂讲座,组织遴选出的北京健康科普专家深入区县,结合《北京人健康指引》,举办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巡讲。由10位院士审定推荐、1000位专家参加编写的《健康大百科丛书》日前已出版发行,此系列丛书从关注人的生命全周期出发,分为孕育篇、0~6岁篇、7~14岁篇、中青年篇、老年篇、口腔保健篇、家庭急救篇、传染病防治篇、心理健康篇、心脑血管篇共10个分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全面解答生活中6000个健康问题,为市民提供了一套高水平的健康科普读物,以满足市民的健康需求。

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工间操等健身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改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状况。推进和扩展“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知识一条街”等形式的环境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锻炼场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学校营养餐、上班族营养餐、老年人营养餐等健康营养餐标准,引导居民健康饮食;对幼儿园、学校及集体用餐单位的炊管人员开展营养知识和配餐技巧的培训。在有条件的商店开设低盐低脂食品专柜,设置健康提示,引导居民选择消费低盐、低脂、低糖食品。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示范单位和示范食堂,通过提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和设施,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开设健康教育活动室等举措,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运动指导,发挥示范效应。

行动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和管理行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辖区内居民提供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服务,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与指定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到2012年,免费为全市14万名50岁及以上北京市户籍居民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并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随访、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非药物干预。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辖区内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脂、血糖的服务。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随访、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非药物干预。

行动三——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动:逐步推广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组建1000个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经验交流、讨论、同伴支持等形式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活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和健康水平。

行动四——心脑血管疾病院前急救行动:建立北京市脑血管病溶栓治疗医院网络体系,确定具有溶栓资质的医院及其接收卒中急救患者的区域范围,建立急救系统(120/999)与溶栓资质医院之间的转运机制,促进对脑卒中患者的及时救治。对公交车、出租车司机、交通警察等重点人群进行脑卒中识别和急救基础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在紧急状态下救助脑卒中发病者的知识,创造脑卒中救治的社会支持环境。

行动五——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医务人员培训行动:通过阶段培训会、网络视频教育、实地操作演习等形式,对急救中心、社区及部分二级医院的医生、护士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规范治疗的培训,实现早获救、早治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行动六——冠心病术后患者管理行动:培训社区医生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管理。以三级医院为中心,辐射周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电话随访系统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随访管理平台,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和管理,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达标率,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行动七——脑卒中医疗效果监测评价行动:建立并完善北京市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脑血管病医疗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关键步骤进行监测和评价。

行动八——心脑血管疾病科研攻关行动:建立由北京天坛医院牵头,集科技创新、技术集成、技术评估、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多层次科技攻关团队以及由22家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北京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网络,开展脑卒中的防治和医疗质量改进技术研究,重点研发脑卒中内科、外科和中医科的11项关键诊疗技术规范,探寻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可改进脑血管病医疗质量和患者依从性的方式、方法和诊疗技术。

六大防瘤行动让居民受益

恶性肿瘤自2007年开始连续4年位居北京市死因首位,2010年死于恶性肿瘤的居民占总死亡人数的25.6%,比2005年增长41.1%。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以每年3.05%的速度增长,2009年发病率达到297.04/10万,已成为威胁北京市居民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

2009年男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肺癌居第一位,其次是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中乳腺癌发病居第一位,其次为肺癌、结直肠癌、子宫癌和卵巢癌。

为积极应对恶性肿瘤给居民健康带来的严峻挑战, 此次“阳光长城计划2012”行动,推出了“健康生活,预防癌症”、 “拒绝烟草,远离肺癌”等六大防治行动。

行动一——“健康生活,预防癌症”全民健康教育行动:利用大众媒体广泛宣传肿瘤防治知识。围绕控制吸烟、控制感染、早诊早治、合理膳食等主题,组织开展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活动。组织遴选出的北京健康科普专家深入社区、家庭和学校,开展“健康社区行”、“肿瘤防控进万家”、“肿瘤防治知识进校园”等健康讲座,引导市民全面提升预防肿瘤的意识。

行动二——“拒绝烟草,远离肺癌”全民控烟行动:吸烟是各类癌症,特别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控烟是预防肺癌发生的有力措施。要加大控烟力度,落实控烟相关法规、规章及其政策,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宣传和无烟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实施与监督,推广无烟环境建设,促进无烟政策的实施,党政机关、教育和医疗卫生系统等率先实现室内无烟目标。2011年底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实行全面禁烟。到2015年全市创建1000所无烟校园和10万家无烟家庭,在全市中小学校、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生家庭中广泛开展控烟宣传工作,使全市所有学校达到无烟校园的相关标准,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烟草、远离烟草,降低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对社区医生开展简短戒烟技术培训,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吸烟者进行3分钟健康教育和劝解指导;对前来就诊的不吸烟者进行1分钟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健康教育。

行动三——“癌症远离我的家”肿瘤防控示范社区建设行动:以当地政府部门为领导,医疗机构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到2015年,在城区、近郊和远郊共建立600个肿瘤的健康教育和早诊早治的示范社区。

行动四——主要癌症早筛体系建立行动:向社会统一发布肺癌、肠癌等主要癌症高危人群初筛标准,指定符合资质的体检中心及定点医院,培训医务人员使用适宜技术对这些癌症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实现癌症早诊早治,提高生存率。

行动五——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行动:目前,全市已经在朝阳、西城、怀柔、顺义、海淀、朝阳、平谷、延庆开展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2011~2015年继续为北京市户籍35至59岁妇女提供定期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服务,并开展妇女两癌健康教育和社会宣传。

行动六——癌症科技攻关行动:针对肺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和胃癌等北京市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开展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及高危人群的干预研究、肿瘤预警与早期诊断、以及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标准的研究。

预防口腔疾病从婴儿抓起

据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组织开展的全市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达65%,平均每个儿童有3.26颗龋齿,8岁儿童龋齿患病率为71%;北京市35~44岁人群牙石检出率为80.2%,牙龈出血检出率为58.7%。北京市65~74岁人群有42.3%咀嚼功能的牙齿不足20颗,5.5%的老年人全口无牙,牙病防治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针对全市牙病防治的严峻形势,此次防治行动防患于未然,防治从新婚夫妇和孕妇,从婴幼儿抓起,六项行动和措施,均为居民提供了科学可行的防治办法,让口腔疾病防治行动落到实处。

行动一——新婚夫妇和孕妇口腔健康教育行动:北京市卫生局和民政局在婚姻登记处为新婚夫妇提供了贴心的提示。北京市卫生局在全市妇幼保健院的孕妇课程中增设了口腔保健专题,指导准妈妈们科学地照护和喂养婴儿。

行动二——婴幼儿及学龄前期氟化泡沫预防龋齿行动:对幼儿家长、幼儿园卫生老师开展健康教育和口腔保健指导,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喂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学会正确刷牙。同时对学龄前儿童实施规范的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服务,当宝宝三岁以上,能够完全控制吞咽以后,可接受一年两次的氟化泡沫服务,有效保护儿童的乳牙。

行动三——学龄儿童口腔窝沟封闭预防龋齿行动:每年为居住在北京的7~9岁儿童提供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服务。从2005年至今,已有近80万名儿童接受了这项服务,北京的儿童恒牙龋齿率持续保持在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最低流行水平。

行动四——青少年及成人期口腔健康教育行动:举办口腔健康大课堂,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教育群众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零食”的卫生习惯,传授每天应用牙线或牙签去除牙菌斑,预防牙周病的发生等技能。

行动五——老年期口腔健康教育行动:2011年北京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和市民政局联合再次启动为60岁以上全口无牙低保老人免费镶牙项目。北京市卫生局在全市指定17家符合资质的定点医院负责实施镶牙工作,并指定2家上级医院负责市级业务指导和转诊会诊,确保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北京市居民教育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国外教育奇趣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题解教育『三问』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石器时代的居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