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紫雪和一百两黄金的故事
——百年老店同仁堂历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2-10-20 03:42边东子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大栅栏同仁堂黄金

文◎边东子

▲乐家合影(中间为许叶芬)

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条约签定了,北京表面上又恢复了平静和安宁。

正因为有了这种表面上的宁静,许叶芬率乐氏全家回京了,还在路上,随从就互相嘀咕: “老太太的脸色可不好,心事太重。”

“老太太担心什么呢?不是有人捎信来了吗?同仁堂除了门庭受损,被抢走了一批财物,毁了一些书,没有什么大碍,这可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老店推新法 劫后获重生

许叶芬一行回到北京,看到虽经侵略军践踏抢掠,但乐家的房产尚在,又看到大栅栏的“乐家老铺”只烧了门庭,没有祸及房屋主体时,才大大松了口气。这时,已经有人把刘辅庭如何支撑危局,张翊亭如何保住老匾的事情告诉了她。她连连说:“难为他们了,难为他们了。同仁堂不能忘了他们,老乐家不能忘了他们。”

面对满目疮痍的同仁堂,许叶芬立刻开始进行整顿,重谢和同仁堂患难与共的员工,并给予提拔重用,重新分派查柜、账房、药房和售药人员。刘辅庭和张翊亭为同仁堂立下了赫赫功劳,更是受到重用和重赏。他们二人的所作所为,在邻近的店铺中和药行中成了热门话题。

许叶芬又筹集资金,不仅修好了同仁堂的铺面房,还把同仁堂老匾油饰一新,悬挂于前庭,并在门前正中悬挂“乐家老铺”的牌匾,两侧又增添“灵兰秘授”、“琼藻新栽”两块横匾,意为:同仁堂的医书、方书是从黄帝灵兰之室秘传而来;又把同仁堂的珍贵药材喻为琼藻,具有神效。据老员工的回忆和有关记载,这些匾的书写者为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勒郡王——爱新觉罗·寿岂。他的字独成一体,被称为“十七帖”。书写时日为辛丑年(1901)。

后来,乐氏四大房在京城与各地开设的分店,都挂“乐家老铺”和 “灵兰秘授”、“琼藻新栽”这两副匾。不仅是同仁堂,整个大栅栏也很快从劫后的余烬中挺立起来了。当时就有人记载:“近来后门大街、西单牌楼、前门大街、大栅栏被烧、被抢各铺户,均按原业修复,比以前犹觉华丽,金碧辉煌,人腾马嘶,依然兴隆世界。”

可见大栅栏地区又成了繁华之地,同仁堂也就可以从中“大补元气”,营业额很快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

供奉御药是同仁堂的特权,更是同仁堂的财源和号召药业的大旗,决不能丢。许叶芬找到了当时的药商张濬,让他和宫里取得联系,继续供奉御药。张濬从光绪元年就开始充当药商,奔走于同仁堂和御药房之间,自然愿意效力。此时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已经被疾病缠身,天天离不开药。咸丰年间,北京百姓有个说法,叫作“跛龙病凤掌朝堂”。因为咸丰皇帝少年时伤过腿,因此称“跛龙”;慈安也总是病病恹恹的,是个有名的“药罐子”,因此才有这种说法。但真正称得上“跛龙病凤掌朝堂”的,倒是庚子事变后回銮的慈禧和光绪皇帝。这时的慈禧已经患有多种疾病;而光绪因变法失败和八国联军的入侵,身心受到沉重打击,精神和体力更是江河日下,况且他这时已经完全丧失了权力,被困于瀛台,这样的皇帝还不是“跛龙”吗?正巧,此时宫里的人也在急着找同仁堂,要他们再担起供奉御药的差事。因此,经张濬一说,此事立刻就办成了。虽然这时清朝腐败不堪,国库空虚,可是对御用药物的要求仍是很严格。

信誉岂能拿黄金换?

作为中国药业龙头老大的掌门人,许叶芬具有一个成功管理者所应有的宏图大略和铁腕手段,但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有似水柔肠。四大房的后代,都是她的孙辈。她像一切慈爱的祖母一样,宠爱他们,他们的合理要求,只要自己能做到的,她都会尽量满足。许叶芬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捎信给乐达仁,让他赶紧回来。可是信还没到德国,乐达仁已经回到奶奶身边了。那天夜里,他给奶奶讲了自己在德国见到的新鲜事儿,讲了克虏伯工厂,讲了柏林的大街,讲了克林德被杀死后,吕海寰因为怕德国人报复,紧张得不敢出门,还讲了德国人怎么管工厂,怎么开店。

“要我看,德国人就是一个字‘严’,厂主管得严,工匠干活也严,那真叫‘一丝不苟’,要不各国都爱买德国人的东西呢。”乐达仁两眼闪着光说。

许叶芬喜滋滋地望着孙子,兴致勃勃地听着他讲“出洋”的新鲜事,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凝眉思索,一会儿又点头称道。最后,她感慨说:“咱们老祖宗说过,‘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看来古今中外都是这个理。”

同仁堂刚刚经过一场劫难,自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可是许叶芬并不因此放松管理,也不降低标准。

同仁堂有一种药叫作“紫雪”。据《同仁堂药目》载,它属于“伤寒门”:“疗伤寒一切积热瘟毒,发斑隐疹不透,口燥舌干,热闭神昏,狂言乱语,邪热发黄,瘟疫时气,小儿急热惊痫,并皆治之。”

紫雪的处方很独特,它不仅需要滑石、石膏、磁石等矿物药,还需要沉香、元参、犀角、羚羊角、牛黄等贵重的细料。这还不算,它还规定,需要用“黄金百两”。这是有根据的,《本草纲目》就认为:“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

可是同仁堂经过八国联军入侵的战乱,损失巨大,制紫雪的百两黄金也不知去向,有人说是被洋鬼子盗走了,有人说是出了内鬼,而同仁堂一时又无力筹集到这么多黄金,怎么办?

有人就出主意说:“没有黄金百两就算了。其实,有些药铺制作紫雪时,压根儿就没有用金子。再说了,咱们就是用了‘黄金百两’,又有谁知道呢?”

许叶芬一听,脸上挂了色,厉声喝斥道:“怎么,要砸同仁堂的牌子?”

此言一出,不单是说这话的人,所有在场的人都愣了。他们都知道夫人治店虽严,却不轻易发脾气。许叶芬问那位进言的人:“你可知道祖上的遗训吗?”

那人头上沁着汗珠子,背着祖上的遗训:“记得,记得,‘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还有,咱们药行里有句话是怎么说的?”许叶芬仍然板着脸。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哼,我还以为你把祖上的教诲都忘了呢!”许叶芬说,“祖上还有话,‘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味不正故不能应症耳。’这紫雪是同仁堂的名药,就因为制作时不敢省人工,不敢减物力,修合必求工,品味必求正,才能蜚声天下。如果因为没有人看到,就不依古法炮制,那还能保证药效吗?岂不是欺神灵,骗鬼神,辱没祖宗,有负天下人吗?”

那人连说:“您说得对,您说得对。”可他心里却在想,“您说的是对,可是没有黄金百两,您又能怎么办呢?”

巾帼不让须眉 捐金集资保质量

过了一会儿,许叶芬的气平了,才发话说,把乐家的女眷都召集来。

女眷都知道,乐家没有大事,不会把她们召来,可谁都不知道是什么事,不免有些紧张。

待女眷齐集之后,许叶芬把详情道了一番,然后问大家,有什么办法能在造紫雪时加入“黄金百两”。女眷们面面相觑,谁都拿不出办法来。这时,夫人说:“既然都拿不出法子来,我倒有个法子,不过……”

许叶芬说到这儿不说了,只是吩咐了丫鬟几句。不一会儿,丫鬟拿来了老夫人的几件金首饰,往摆在当中的一张几案上一放。女眷们一看就明白了,老夫人是让她们捐首饰,用这个办法解决“黄金百两”的难题。既然这事关系到同仁堂的药能不能保证质量,老夫人又带了头,女眷们也就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金首饰,有的摘下了耳环,有的退下了手镯,有的取下了发簪。这么一来,终于凑出了百两黄金。在制作紫雪的日日夜夜中,许叶芬一直在旁监制,确保了古方紫雪的质量。

重修药目 查缺补遗

在许叶芬掌控同仁堂时,由她主持再次对《同仁堂药目》进行了修订和重刊。

在《同仁堂药目》中有这样的记载:“本堂之有药目也,有由来矣。先四世祖尊育公为太医院官,喜览方书,辨药味地道疑似……五世伯祖梧冈公守其遗训,于康熙壬午岁,在京都正阳门大栅栏路南设立本堂字号肆……炮制必依古法,购料不惜重赀。五易寒暑而丸散膏丹厘然各备,遂别类分门汇为一书,一时海内流播。”又介绍说,“迄今御房供奉各珍品亦必由本堂拣选,所谓门擅桐君之术,家传葛氏之方。”

经许叶芬时修订整理后的《同仁堂药目》,以乐平泉增补后的药目为基础,共有包括“补遗门”在内的十六门,四百九十五首药物,封面上印有“许叶芬署检”的字样。自此,同仁堂的药目至1949年之前,再也没有改动过,说明这些药目中收的药物经过长期使用,确实有效。

许叶芬主持同仁堂达二十七年之久,她不仅巩固了乐平泉时期同仁堂的各项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而且有所改进,有所发展。在她治理下,同仁堂内外相安,续写辉煌。她是同仁堂难得的女掌门人,可算是当时中国难得的女企业家。

同仁堂由乐平泉的中兴,又经过许叶芬的鼎故革新,步入了最辉煌的时期,即使烧遍了大栅栏的那把火和八国联军的抢掠,也没有让这块金字招牌失色。

猜你喜欢
大栅栏同仁堂黄金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黄金雨
同仁堂知嘛健康空间
盛逝
大栅栏 承载南城地脉 见证数度繁华
南北“同仁堂”谁是老字号
“一尺大街”长几米?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同仁堂的里子和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