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骨

2012-10-20 03:42李京生武博曹正青付万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吸湿性块状龙骨

文◎李京生 武博 曹正青 付万敏

▲龙齿墩

▲龙骨——三趾马下肢骨化石

今年是龙年,民间有很多关于龙的传说,以龙命名的物品,如宫殿中的龙椅、龙床;民间的龙船。中药中也有一些以龙命名的中药,如龙胆、龙葵、龙骨、龙齿、龙眼肉、龙涎香等。其中龙骨和龙齿比较引人关注。

龙骨的别名: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龙骨。

龙骨的应用历史

龙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名医别录》:“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吴普本草》:“龙骨,色青白者善”。《新修本草》:“今并出晋地,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雷公炮炙论》:“剡州、仓州、太原者为上,……五色者上,白色、黄色者中,黑色者下,凡经落不净……不用”。

龙骨的来源

古人由于历史条件的因素对龙骨来源一直认识不清,即使是著名的中医药家李时珍也是同样阐述不清,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龙”与传说中的龙的形态一致:“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收载的“龙骨”的来源有几种说法:死龙说,《名医别录》:“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龙蜕骨说,“皆是龙蜕,非实死也”;鱼骨说,“春水时至,鱼登龙门,蜕骨甚多,人采为药,有五色者”。李时珍对几种说法有怀疑:“窃谓龙,神物也,似无自死之理,然观苏氏所引斗死之龙及左传云……是龙有自死者矣,以当本经为正”。由于缺乏古生物方面的知识,李时珍勉强认可了死龙说,这是很遗憾的。

龙骨的来源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象类、犀类、鹿类、三趾马等骨骼化石,称之为“龙骨”;象类的门齿化石为“五花龙骨”,为龙骨中的佳品。

龙骨的产地与采收加工

龙骨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甘肃等地区。

古人对龙骨的采挖也有明确的记载,《吴普本草》:“龙骨生晋地山谷阴大水所过处,是龙死骨也,青白者善,十二月采或无时”。龙骨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挖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龙骨的鉴别

五花龙骨为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上有蓝灰色、灰黑色、棕色及红棕色花纹,深浅粗细不同,略似大理石之条纹。略有光泽,偶有小裂隙。质硬,易层层剥落,捻之可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可吸附于舌上。无臭,无味。

龙骨(过去有的地区又称为“土龙骨”)形状不规则。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表面常附着泥土,有的有纵纹裂隙或棕色条纹与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有的中空,摸之细腻如粉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多数蜂窝状小孔。吸湿性强。无臭,无味。

龙骨的质量与真伪鉴别

龙骨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泥土少者为佳。五花龙骨以质脆、分层、有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龙骨完全石化者不能药用;如用火烧有焦臭气或变黑者不能入药。龙骨的化学成分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并含铁、钾、钠、氯等化学成分。

市场上见到伪劣龙骨为劣质龙骨:含泥土多。伪品龙骨:熬制骨胶后的骨骼残渣,此种伪品外形呈破碎的骨骼状或不规则块状,体轻,易碎;动物骨骼,形似龙骨,用舌舔之无吸湿感。

龙骨的功能主治

性味:甘,涩,平。归经:入心、肝、肾、大肠经。功能主治: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用量:9~15 g水煎服。

龙骨的炮制

历史记载的炮制方法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有捣碎、研、水飞、炒、烧、煅、淬、酥炙、浸、煎、煮等,所用的辅料有酒、醋、黑豆、 栀子、黄柏、僵蚕、鸡、童便等。

晋《肘后备急方》记载了“捣碎”;在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医药书籍记载有多种炮制方法,如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中记载龙骨要“细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罗研如粉”,还记载了“水飞”法;明《炮制大法》中记载“洗净抟研如粉极细方入药其效始神”。《本草纲目》:“近世方法,但煅赤为粉,亦有生用者”。 “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凡入药须水飞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着人肠胃”。

现在本市应用的龙骨是按《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记载的炮制方法炮制的:

龙骨:刷净泥土,加工打碎。煎药时需先煎。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小碎块状。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有纵纹裂隙或棕色条纹与斑点。质坚硬,破碎面有的有蜂窝状小孔。吸湿力强。气微,味淡。

煅龙骨:取净龙骨,置煅炉内或适宜容器内,煅(600℃,1小时)至红透,取出, 晾凉,加工成碎块。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碎块状。表面灰白色灰绿色,破碎面有的有蜂窝状小孔。质酥脆。

龙齿的药用

龙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今多出益、梁、巴中。骨欲得脊脑,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

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鹿类、三趾马等牙齿的化石。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除去泥土。市售商品分为两类:除去牙床者为“龙齿”。带牙床者为“龙齿墩”。

龙齿 呈圆锥形、类圆柱形、类方柱形的牙齿,可明显分辨出门齿、犬齿或臼齿,有的破碎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黄白色、暗棕色、浅蓝灰色,有的表面可见有光泽的珐琅质。质坚硬,具有吸湿性,有粘舌感。气微,味淡。

过去商品中龙齿按颜色又分为“青龙齿”和“白龙齿”两类,青龙齿暗棕绿色,表面有棕黄色条纹,质坚硬;白龙齿黄白色,表面无条纹,有棕色斑点。

龙齿墩 为带有牙床的牙齿化石,牙齿多整齐排列其上,有的破碎成不规则块状。质硬,具有吸湿性,有粘舌感。气微,味淡。此种质量较次。

质量以不带牙床、吸湿性强者质佳,习惯认为“青龙齿”质优。如用火烧有焦臭气或变黑者不能入药。

北京市习用龙齿

龙齿的炮制:历史记载的炮制方法较多,主要有研、水飞、蒸、煅、淬、浸、煮等,所用的辅料有酒、醋、黑豆、远志苗等。

现在本市应用的龙齿是按《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记载的炮制方法炮制的,有两种:

生龙齿:去除泥土杂质,加工成碎块。煎药需先煎。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小碎块状,表面黄白色、暗棕色、浅蓝灰色,有的表面可见有光泽的珐琅质。质坚硬,具有吸湿性,有粘舌感。气微,味淡。

煅龙齿:取净龙齿,置煅炉内或适宜容器内,煅(600℃,1小时)至红透,取出, 晾凉,加工成碎块。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小碎块状,表面灰白色、白色、浅蓝灰色,无光泽。质脆。性味:甘、涩、凉,归心、肝经。功能主治:镇惊安神。用于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用量:9~15 g水煎服。

提到龙骨人们常误认为是与恐龙有关,恐龙由于生活年代久远,其骨骼化石已经完全石化,不能作为中药材或饮片药用。

龙骨与甲骨文

清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鹤年堂药店抓药, 王懿荣是个细心的人,煎药前他打开中药包对着处方一味味中药查看,发现其中一块已经打碎的“龙骨”上有花纹,他认为这是古代人有意刻划上去的,是一种文字,从而发现了甲骨文,王懿荣又打听这种龙骨的来历,最终他得知是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农民那里买来的,而此处是商代国都所在地。甲骨文在考古学上是重大发现。

龙骨、龙齿资源危机与保护建议

药用龙骨和龙齿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骨骼或牙齿化石,据研究古生物的人士说,动植物化石形成很困难,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外界条件首先是生物遗体迅速被掩埋,避免受到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的破坏;而后是石化作用。动物化石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中药用量的增加,龙骨、龙齿的用量也在增加,乱挖乱采的情况严重。对化石资源破坏很大,长此以往子孙后代将无化石资源可用。

笔者建议,鉴于龙骨、龙齿资源日益减少,势必资源枯竭,从中药中消失,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资源,呼吁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少用或不用龙骨和龙齿,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龙骨、龙齿列入中药材品种保护名单,禁用龙骨和龙齿。

猜你喜欢
吸湿性块状龙骨
架龙骨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添加不同辅料牛膝浸膏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的相关性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黄芪多糖防潮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湿性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
厚层块状特低渗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
LTE上行块状导频的信道估计研究
影响火炸药吸湿性因素的研究
识别真假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