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的加工

2012-10-20 03:42陈瑞生陈相银张露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羚羊角黄白色薄片

文◎陈瑞生 陈相银 张露露

▲羚羊角纵片

▲羚羊角横片

羚羊角为珍贵常用中药。临床应用于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羚羊角的采集加工过程比较复杂,国内产于新疆,产量极小,现在基本上无商品,今大部分从俄罗斯等地进口。经销全国各地,以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大城市销量较大。

羚羊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史应用市售羚羊角的品种甚多,其所属原动物各有不同。但是正品羚羊角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经猎取后锯取其角。赛加羚羊别名高鼻羚、大鼻羚羊。体型中等,体长1.2~1.4米,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因而得名“高鼻羚羊”。

赛加羚羊雄兽具角,长于眼眶之上,向后微倾。角上部黄白色如蜡。角基部之横切面几呈圆形。角之表面约有10~20个轮脊,轮脊间相距约2厘米。角上部至尖端处光滑无轮脊。雌兽无角,仅有短的突起。幼兽7个月时即开始长角,只有雄性的赛加羚羊才生有这种美丽的羚羊角。

羚羊角药材性状:为长椭圆形,略呈弓形,长15~33cm;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血红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20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微,味淡。

质量以质嫩、色白、光滑、有血丝者为佳。

若将这种珍贵的药材用于临床,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炮制加工,该药材的炮制加工主要根据北京现行版炮制规范以及《中国药典》。通常来说羚羊角的规格有:羚羊角片(横片和纵片)和羚羊角粉。

羚羊角片(纵片)的炮制方法是取羚羊角原药材,大小分开,温水清洗,去“塞”,加工成极薄片(0.5mm以下),干燥。羚羊角片(纵片)外观质量为长条形的极薄片,多卷曲,边缘有小波状。切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光滑,隐约可见平直丝条纹,半透明,有光泽。质坚韧。气微,味淡。

羚羊角片(横片)的炮制方法是取羚羊角原药材,大小分开,温水清洗,去“塞”,加工成极薄片(0.5mm以下),干燥。羚羊角片(横片)外观质量为横片为类圆形薄片。类白色或黄白色,半透明,外表可见纹丝,微呈波状,中央可见空洞。质坚韧,不易拉断。气微,味淡。

羚羊角粉的炮制方法为取羚羊角原药材,洗净,去“塞”,干燥,打成小块,粉碎成细粉(指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有能通过六号筛不得少于95%的粉末)。羚羊角粉的外观质量为淡灰白色粉末。气微,味淡。

目前羚羊角粉的用量比较大,主要功能为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惊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关于羚羊角的功效古代文献中也多有记载。《本草拾遗》:主溪毒及惊悸,烦闷,卧不安,心胸间恶气毒,瘰疬。《药性论》: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主小儿惊痫,治山瘴,能散恶血。

猜你喜欢
羚羊角黄白色薄片
来自森林的植物薄片
ATR-FTIR技术在赛加羚羊角鉴别中的应用分析
牛膝
羚羊角临床注意事项
泽泻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
——从形味性效到临床(3)》
你真好
你真好
月出
地西泮片联合羚羊角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惊厥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