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2012-11-27 07:49朱菊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病例实训病人

朱菊华

(镇江市丹徒区卫生进修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校护理专业学制四年,基本护理技能的学习安排在学生入校后第三、四学期,专科护理技能的学习安排在第五、六学期,所以当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时,学生对很多操作程序已遗忘或不熟悉。护理实训是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学生的阶段性护理训练,旨在使学生尽快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近几年,笔者在这一阶段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教学对象及分组

2008级护理班44人为对照组,2009级护理班45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入学平均成绩、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2 教学设计

2.1 编制训练计划和要求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21项基础操作和5项专科护理操作,根据护理实训10周时间,编制训练计划。

把21项基础护理操作和5项专科护理操作,依据各项技术操作项目的知识要点,通过临床病例将每项护理技术编制成护理病例,如昏迷病人的口腔护理,脑血管意外病人生命体征的测量,外伤病人的输液。本护理病例来源于临床真实病例,教师进行了适当修改。要求结合病例收集资料,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护理程序的工作方式完成对病人的护理。

2.2 教学过程设计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复习示教—学生练习—学生回示—教师再指导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针对每项操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随机将实验组45名学生分为8组,每组5~6人。实验组教学过程如下。

2.2.1 学生练习阶段 我校将实习前10周定为护理实训阶段,教师将编制好的病例及相关训练计划和要求发给学生,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计划每周掌握3~4项操作,熟悉2~3项操作;要求每组编排好护理操作的顺序,按计划进行,有顺序地练习各项操作。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合作,并安排好谁是病人,谁操作,谁总结,进行循环或轮流。

2.2.2 教师课中指导阶段 每项操作课中由教师集中指导。选派某组完成某项操作,约给15~20分钟的准备时间,由小组长将准备情况向教师汇报并提供这项操作计划。如针对这个病例查阅、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估,具体的护理操作流程(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师给出指导性意见,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

2.2.3 学生反复练习阶段 在此阶段,两位教师巡视8组学生,解答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并指出学生操作中的不足。

2.2.4 确定演示组 每周安排3~4项操作的演示时间,随机抽取一个小组作为演示组,抽取一组作为评委组,其他组作为观众组。根据每项操作情况教师确定课堂演示时间,演示组按计划进行操作。过程为:介绍病情,评估健康问题,演示护理操作,终末处理。整个护理过程要求以病人为中心,操作完成后进行总结。

全班讨论:演示组总结后,评委组各抒己见,找出整个演示组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问题产生的可能情况和解决办法。

2.2.5 教师总结阶段 教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对操作要点和易出错的环节重点讲解、演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做组织管理工作,维持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对上台发言条理分明,有理有据,表情生动,声音洪亮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其他发言的学生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与质疑,并记入平时成绩。

在课后练习中,演示组学生承担指导其他学生练习的责任,对一些共性问题教师集中指导。

3 结果

实训最后一天,对每位学生抽考两项操作,学生考前学习评分细则,教师考前统一评分标准。两组考题、考核方式完全相同,由同一教研室教师考核;对两组学生期末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确定≥85分为优秀,两组优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85分的学生须补考,补考合格后方可实习。

表1 两组学生期末测验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学生期末测验成绩比较(,分)

注:*两组比较,P<0.05

对照组实验组人数 成绩81.67±7.4592.05±9.34*4445

表2 两组学生考核优秀率比较

4 讨论

护理实训是学生临床实习前,强化护理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以往护理实训教学中,我们采用的传统方法是示教法,其基本过程是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学生回示—教师指导,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单项操作技能,但其仅是简单、机械地完成护理操作任务,在练习时理论知识应用较少,操作时达不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于护理实训教学,对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4.1 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专业护士要负责病人的全程护理,需协调护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人际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因此,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其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能使其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4.2 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要想顺利完成示教任务,必须进一步相互交流、相互了解,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避免工作中只注重单项操作的熟练而忽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小组合作护理实训中,往往采取情境模拟的形式,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学会了换位思考,提高了沟通能力。

4.3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护理实训教学中,从学生拿到护理病例开始,需要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成员独立完成各自操作任务。小组成员要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在相互交流中,能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1]。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每项操作完成后,观众组指出演示组存在的问题,相互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能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2]。在教学中,要求每位学生有勇气演示,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3]。在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彼此尊重,共享成功,使每位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其主体地位得到肯定与提高[4],从而提高了综合素质。

[1]许宇峰.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讨[N].江苏教育报,2009-06-30.

[2]李献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价值取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沈建华.谈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84.

[4]马金秀.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内科护理学见习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9):69-70.■

猜你喜欢
病例实训病人
谁是病人
“病例”和“病历”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病人膏育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