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学位型研究生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估

2012-11-27 07:49郭吕华黄江勇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口腔医学专业学位

郭吕华,方 颖,杨 岚,黄江勇

(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广东 广州 510140)

研究生培养方式一直是教育专家研究的课题之一[1,2]。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式更具特点,因为口腔医学对其临床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本研究对口腔医学学位型研究生经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中南地区3所院校2009级口腔医学全日制研究生102名,其中学位型46人,学术型56人;男生44人,女生58人;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28.4岁。

1.2 方法

(1)培养方法:学位型研究生按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即按导师组[3,4]分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学位型研究生,第一学期上公共课,自第二学期起进入临床按每学科3个月(但入学所选的专业学科6个月)的原则轮转,最后6个月病例收集作答辩论文,并以典型病例方式完成答辩。(2)评估标准:A为≥80分,B为70~79分,C为60~69分,D为<60分;临床技能百分制(口腔临床4个学科各25分),沟通能力100分(接诊方式、病人满意度各50分),就业意向100分(本人与接收单位各50分);学术型研究生按国家研究生培养条例执行。(3)统计方法:所有资料输入电脑,经S P S S16.0软件统计分析,P检验分析数据,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见表 1~3)

表1 两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学生沟通能力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学生就业意向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目前国内较成功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

“5+3”模式将成为医学生培养的主流模式,即5年的院校教育,加上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5,6]。“这不单纯是人才培养制度的确立,也意味着医学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对这一模式,业内专家给予了高度称赞,认为有望厘清院校教育、毕业后培养的概念,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将院校教育和毕业后培养通过制度衔接起来。“5+3”模式也是国内公认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典范,我国的广州医学院及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全科医师培养经验较为成功: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特别是临床实践能力较好,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2 我国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

从我国的学位条例来看,无论硕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都要求培养“学”和“术”两类不同的高层次专门人才[1,2]。如果说学术型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的问题,那么学位型研究生从事科研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侧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用”等问题。1986年,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型”学位两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即既要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也要培养应用部门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定位“学术型”学位是指以科学研究为方向,关键在于具备科学家素养,培养其科学研究所具有的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锲而不舍、甘于寂寞的科学家精神;而“专业型”学位是指以实践为方向,经过较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并树立实干家精神,即培养实干家所具有的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基于以上精神,国内以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为首的部分高校逐步推出了两年制“学位型”与三年制“学术型”的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与就业效果[3,4,7]。

3.3 借鉴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的效果

由于国内专业型口腔医院不是太多,难以满足所有口腔医学研究生就业的需求,故大部分口腔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可能分配到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工作,这就对其口腔医学全科知识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7,8]。因此,借鉴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进行培养尤为重要。表1显示,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接受全科医师培养后与学术型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得分有较明显差距,即优秀以上的(A)与不及格的(D)人数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2显示,两组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存在偏差,即优秀以上的(A)与不及格的(D)人数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3结果与表1、表2结果相对应,两组学生就业意向满意人数的比例也存在明显不同,即十分满意的(A)与不满意的(D)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上结果证实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在经过规范化全科医师培训后其实际操作技能、处理日常临床问题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对其就业有相当大的帮助,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自信心增强,减少了用人单位再培养的周期,收到了双赢的效果;相反学术型研究生由于毕业后大多就业于医疗机构而非科研机构,其临床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故学生自身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不高。

3.4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全科医师培养模式

在学位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其培养目标、导师组制的指导、答辩评价等诸环节要采取特定的方式[9,10]。目前,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已成为共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除在校集中学习外,大部分时间还用于工作实践。对这类研究生实行导师组制的培养,更有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论文质量的提高。所谓导师组制,是指由深厚理论基础、较丰富指导经验的校方导师,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理论基础和一定指导能力的各职业部门导师共同指导、培养研究生。校方导师一般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多年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但他们对各职业部门的具体实际问题、特殊背景等不十分熟悉,所以他们以学术指导为主;而各职业部门导师对本单位的现实与发展、本部门的技术问题有清楚的了解与认识,因此,他们以指导实践工作为主。通过实行导师组制,发挥导师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不仅有利于学位型研究生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研究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学位型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撰写论文的目的在于增强研究生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专业学位论文必须立足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制约某个部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采集数据准确,论证严密,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优秀的专业学位论文不仅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而且能为职业部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生学习生涯非常短暂,一般国内各大院校对口腔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半年的专业和基础课的学习,剩下的时间为临床实践和科研。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最终考核目标是论文答辩,而大多数科研课题是针对基础或临床基础方面的研究,因此,多数研究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基础科研的实验研究,只有很少的时间用于临床工作。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研究生毕业后临床技能不如同期的本科毕业生,或者专业知识狭窄难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有可能会影响到毕业后的就业。如果要满足学校的要求,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压力就会非常大,而且科学研究不一定都能获得满意结果,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可能会使有些研究生不得不采取其他手段以达到毕业要求,这一现状令人担忧。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分出学位型与学术型两种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模式,对学位型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中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中心,将理论学习、模拟训练、临床实践3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10,11]。该培养体系要有以下特点:对研究生在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有明确的培训要求与认证标准,每项临床技能的培训流程采用阶段学习、阶段认证的方式,研究生只有通过认证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以确保教学质量与病人利益。整个培训流程是:理论学习→理论考核认证→模拟训练→考核认证→临床见习→考核认证→临床实习→考核认证。这种培训模式一定要贯穿口腔医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创建覆盖口腔医学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教学环境,可部分解决目前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口腔医学研究生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4-7.

[2]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7):26-31.

[3]孙子林,季江,蒋犁,等.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2):249-293.

[4]徐爱凤,侯本祥.关于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2):30-35,259-260.

[5]陈天辉,李鲁,施卫星,等.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31-34.

[6]王惠.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现存问题与建议[J].实用全科医学,2007(10):71-72.

[7]王嘉德,袁琛,柴惠丽,等.关于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毕业生调查报告[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4):29-35.

[8]Yeweng S J,Huang S F,Ren L J.Orthodontics in China[J].J Orthod,2002,29(1):62.

[9]白玉兴,历松,王邦康.我国口腔正畸研究生临床素质培养的思考[J].北京口腔医学,2003,11(3):170-172,484.

[10]翟洁梅,雷雅燕,胡瑜,等.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2011,8(15):17-18.

[11]徐国华,胡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9-10.■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口腔医学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