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地区少数民族高血压病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的质性研究

2012-11-27 07:49滕冬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测血压血压计高血压病

滕冬梅,仲 磊

(1.伊宁卫生学校,新疆 伊宁 835000;2.伊宁县农四师70团医院,新疆 伊宁 835116)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域辽阔,为多民族聚居地。由于地域偏远,经济文化落后,新疆地区高血压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知晓率、治愈率、有效控制率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率较其他民族高,达40.50%[1],血压控制率不高,严重影响哈萨克族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高血压病也是新疆蒙古族人群的好发疾病,1991年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为20.22%[2],而个别地区患病率高达42.00%[1]。近年来,新疆回族人群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达到31.95%,高于2002年全国农村水平(18.60%),也高于2004年宁夏贫困农村地区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率[3]。新疆的哈、蒙、回3个民族多居于山区,经济、交通、卫生服务状况较差,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人群高血压病的自我管理意识,改善生存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个案访谈方式了解少数民族高血压病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增强其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在某医院就诊的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高血压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高血压联盟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 m H g、舒张压≥90 m m H g),年龄≥18周岁,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能明确表达自己观点,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身体虚弱,精神状况差的患者;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未完成访谈的患者。样本量以资料信息达到饱和、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为标准,最终获得受访者15人。受访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以面对面、半结构性、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将欲访谈的内容以条例形式先行设计,当做访谈指引,避免影响资料的完整性及正确性。采用半结构式个案访谈法,对谈话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访谈应自然、气氛轻松,时间30~40分钟;访谈时充分运用有效沟通技巧,鼓励受访者描述真实体验和感受。采访者对谈话内容不作任何评价。访谈内容包括4方面:(1)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高血压病的分级、诊断标准、并发症等;(2)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3)自我检测及运动原则;(4)脑卒的简单急救方法。

表1 受访者的一般资料(n=15)

1.2.2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仔细阅读所有的文字记录,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在资料分析过程中,采用G a t e s[4]的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即:(1)仔细阅读所有访谈记录;(2)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3)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4)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5)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辨别相似观点,升华主题概念;(7)返回受访者处求证。反复阅读访谈记录,并按一定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同时穿插研究者自己的观点,使最终形成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1.3 质量控制

充分考虑受访者的代表性,依据人口学特征、民族选择个案;研究者经过质性研究的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访谈经验;在访谈中不对受访者的描述进行评判;研究过程采用多元交叉法,由两人分别独立分析资料,资料来源包括访谈资料和现场笔记。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知识缺乏

由于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患者大多住在较偏远的农牧区,缺医少药,从“技术操作型”到“系统的疾病管理”的治疗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患者高血压病基本知识缺乏。N 7:“我从没参加过高血压病知识讲座培训班,除了每次开药时从医生和护士那里了解一些之外,不知道还有什么途径可以让我了解更多、更详细的相关知识。”N 12:“医生和护士的指导比较简单,通常向我们介绍不要吃过咸的食物,少吃肥肉和动物脂肪,多吃蔬菜和水果,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但是具体吃多少、吃什么没有详细的介绍,比如,食盐吃多少,我不太清楚。今天,听了护士的讲解,才知道每天吃盐不能超过5g。”

2.2 治疗依存性差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药物治疗只能通过影响血压升降的某些环节使血压降低,并不能根治,因此,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是长期性的。国内有研究指出[5],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应加强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患者大都知道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但不了解相关医疗知识。对高血压病的了解大多来源于报刊、电视广播等,比较肤浅,不够全面系统。本研究发现,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尤其是农牧区患者对高血压病医疗知识缺乏了解,服药依存性较差。N 1:“我没有每天坚持服药,常常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不吃,感觉头涨、头痛时才吃药,没有不舒服就不吃药。”N 2:“听说降压药有很大副作用,并且要每天吃,我现在还年轻,不想每天吃降压药,我最近没吃药,好像还可以,只是睡觉不好时,有点不舒服,我想坚持一段时间再吃药。”

2.3 自我检测不足

自测血压能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参与高血压病的治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药物、非药物或两者相结合的疗法,提高治疗信心。自测血压还可以避免“白大衣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患者自测血压的人很少,大部分家里也很少准备血压计,不知道血压的测量方法,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在医院或诊所测血压。N 5:“我的父母和我都是高血压病,但家里没有血压计,即使有血压计,我也不会测血压,家里的其他人也不会测,我只是偶尔去医院开药时测一下血压,听了医生的讲解,我想应该给家里买一台血压计,但不知买怎样的血压计好。”N 9:“我女儿给我买了血压计,但我不经常测,大约一两个月测一次,有时我女儿回来督促我才测,我的高血压病不严重,没什么感觉,不用经常测。”

2.4 传统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伊犁地区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为:主食加盐的烤馕,饮用大量的加盐奶茶,食用的肉类以腌制为主,蔬菜瓜果摄入少。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构成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居民高盐、高脂肪、低维生素、低植物纤维的膳食结构,如果躯体活动少,必然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因此,高血压病发病率较高。N 14:“我每天都喝奶茶,已经习惯了,一天不喝都感觉不舒服,我的朋友都喜欢喝酒,对我来说不喝酒太困难了,如果不喝酒,我就没有朋友了。”N 6:“我喜欢吃肉,特别是肥肉,喜欢喝咸的奶茶,吃菜少,特别是吃水果少,活动少,所以很胖。”

3 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即自我管理对血压的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在遵医嘱的同时,明确自己对健康的责任和义务,两者结合才是自我管理。因此,应从以下4方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1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

本研究显示,新疆少数民族人群高血压病知识缺乏,尤其是缺少本民族特色的高血压病知识教育。因此,要定期举办高血压病健康知识讲座,根据不同民族的特征制订不同的讲座内容及宣传教育材料。如在不同民族社区卫生服务站放置不同少数民族语言的高血压病防治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供患者免费取阅;举办各民族专家专题讲座,并组织患者进行讨论;开展“双语”医疗咨询、答疑活动。

3.2 提高患者服药依存性

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从而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6]。因此,我们应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合理用药,切不可随意停药或无规律服药,向患者宣传正确的服药知识,除用药相关知识宣教外,还应进行个体化指导用药。对服用长效剂、控释剂、缓释剂者,指导其整颗药吞服,不能掰开服用;对服用短效制剂、血压控制不稳定、自行增减药量者,指出其行为的危险性,督促其到心血管专科就诊,进行药物调整;对记忆力差常忘记服药者,把药放在常用醒目的位置并记录,服药后作登记,防止漏服或多服。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督促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准确用药不仅可以提高药效,更好地控制血压,还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3.3 加强自我检测

向患者讲解检测血压的重要性,根据个体情况介绍测量血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检测血压完全依赖患者或家属,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并协助制定家庭测量血压记录表,定时检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对需购买血压计者提供指导。对血压计的准确性有疑问者给予校正,告知患者每月至少测血压一次,如条件许可,应每周测2~3次,只有坚持经常自测血压,才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利于自我管理及病情控制。

3.4 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新疆牧区牧民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独特的饮食习惯,如饮食中动物性食品(羊肉、牛肉及脂肪等)摄入过多,喜饮奶茶(含盐较高)、吃盐腌风干肉类食品,富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等[6]。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引起新疆伊犁地区高血压病发病率高,难以控制的主要因素。因此,健康饮食非常重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减少钠盐摄入。长期摄取高钠盐能引起高血压病,这种血压升高与同时出现的体液容量扩张、钠泵抑制因子水平提高和钠-钾泵活性降低有关[7]。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g。

(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

(3)补充钾和钙,增加含钾、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

(4)多吃蔬菜、水果。研究证明,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原因可能是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

(5)饮用绿茶。各种茶中绿茶含茶多酚最多,有较强的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降压作用。

4 小结

质性研究强调研究对象的主观性、个体性、整体性及相关性,重视意义产生的背景、事实的自然活动性及现象间的相关性[8]。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法,深入探讨伊犁地区少数民族高血压病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患者知识缺乏、服药依从性差、自我检测不足、传统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建议借鉴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为少数民族高血病患者制订自我管理行为计划,提高其健康水平。

[1]赵蕾,王坤,郭艳英,等.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哈、维、汉4民族30岁以上高血压及部分有关危险因素调查[J].高血压杂志,2006,14(3):214-218.

[2]胡以松,姚崇华,王文志,等.2002年中国部分民族高血压患病情况[J].卫生研究,2006,35(6):573-575.

[3]张毅,张俊华,陈志峰.贫困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报告[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5):88-90.

[4]Gates K M.The experience of caring for a loved one:Aphenomenological study[J].Nurs Sci Q,2000,13(1):54-59.

[5]熊静帆,周海滨,彭绩,等.深圳社区高血压人群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355.

[6]郭淑霞,李娜,程江,等.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与高血糖及高血脂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79-281.

[7]符云峰,李素琴.高钠盐摄入对钠泵抑制因子水平和钠-钾泵活性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0,8(2):173.

[8]刘可,颜君,张美芬.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区别[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68.■

猜你喜欢
测血压血压计高血压病
莫忘给血压计“体检”
莫忘给血压计“体检”
血压计的测压原理
先排小便再测血压
血压计巧防脑中风
爱焦虑的人别自测血压
测血压时别憋尿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