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管理调查分析

2012-11-27 07:49赵宇冰林丽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依从性血压高血压

赵宇冰,李 瑜,林丽明

(甘肃省电力公司卫生所,甘肃 兰州 730000)

高血压在全世界人群中广泛流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和2006年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城乡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1]。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1]。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患者年龄日趋年轻,对于中、青年人群,导致血压增高的原因主要是影响外周阻力的危险因素,如社会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快、交感神经和R A S系统过度激活兴奋,以及不运动、肥胖、高盐高糖高脂肪摄入等,在这些危险因素的助虐下最终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2]。高血压正在威胁着更多中、青年患者,因此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其血压的控制及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对386名患者进行包括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指导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我公司卫生所所辖社区高血压患者共386例。男322例,女64例,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8.5岁,对初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均建议前往三级医院进行系统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筛除标准:(1)未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2)不能配合者。(3)合并严重靶器官损害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及高血压急症、次急症患者。

1.2 方法

对386名患者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包括家族史、吸烟史、身高、体重、饮食及运动习惯、夜间睡眠情况及就诊时是否接受药物治疗等,并进行血糖、血脂、血尿酸、尿蛋白化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调查发现有196名患者有长期吸烟史。结合每位患者的资料进行危险分层评估,确定患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案,定期随访(至少1次/周),反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具体操作方案如下述),1年后随访并对所有患者再次进行疾病基础知识问卷调查,进行上述化验及相关检查,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1.2.1 健康教育(1)低盐饮食:近年来,动物实验、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均确定了盐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亚洲人群尤为显著[1]。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饮食偏咸,部分患者日摄盐量甚至达20g。对患者宣讲盐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及目前经循证医学证实的低盐饮食对高血压的治疗意义,建议低盐饮食(<6g/d),并对机关食堂食盐量进行监测和评价。

(2)适当运动: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及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因工作及社会生活的需要,运动量明显减少,同时高热量饮食摄入过多,肥胖患者逐渐增加。对每位患者建议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并进行运动量指导(要求每周最少运动3次,每次约30分钟,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不主张短期剧烈运动,以防止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使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建议戒烟:采用口头宣教、在诊所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向患者讲解吸烟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例如可能会加速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影响药物的疗效等),指导患者戒烟。

(4)调整睡眠习惯:调查发现,部分患者长期睡眠不足,建议患者早睡(晚间11点以前),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睡眠习惯者,建议睡前阅读、听音乐等辅助改善睡眠;对长期睡眠障碍者,建议前往医院正规诊治。

(5)心理干预:调查发现,中、青年患者因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惧怕药物副作用及长期用药会产生依赖性,并担心由此可能给工作及前途带来的负面影响,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情绪,以致不能配合治疗。应对每位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个人预防保健措施等,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解除交感系统的过度激活。

1.2.2 药物治疗 目前国内市场降压药物种类繁多,不同厂家又有不同的商品名,各种降压药的剂型剂量、服药时间、方法及要求不同。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未接受心血管内科医师的正规治疗,其选择的药物多来源于其他病友推荐或自行购买,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性缺乏正确认识。对每位就诊患者我们依据首次就诊时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个体的药物治疗:没有禁忌证的患者多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选择降压平稳的长效药物以更好地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遵循小剂量联合治疗方案[3],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向患者告知不能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进行血压监测(包括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 结果

通过对386名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发现,经过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等综合管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明显提升,90%以上的患者掌握了自我血压监测方法,对自我的血压控制方案、目标有了基本认识,两名患者通过实施非药物治疗方案血压控制正常。管理前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保健意识、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健康问卷调查结果[n(%)]

3 讨论

中、青年人群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面临更大的社会及家庭生活压力,因此这个阶段的患者可能会缺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心理恐惧等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4];同时这一部分患者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调查发现,通过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监控等管理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对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可以延缓甚至减少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事件发生、发展。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综合管理。目前在国内,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需要社区医生来协助完成,社区医生要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管理每位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作为社会主力军的中、青年患者?通过社区的小样本调查研究发现,结合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的综合管理手段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非常有效,这对提高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及控制率有一定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

[1]刘治全,牟建军.盐敏感性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孙宁玲,赵连友.高血压诊治新进展[M].北京:中国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

[3]戴俊明,傅华.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43-144.

[4]雷宇春,王忠勇.青年人高血压病临床特点分析[J].人民军医,2003,46(11):630-631.■

猜你喜欢
依从性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