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2013-03-04 05:11刘浩宇常广磊张冬颖
重庆医学 2013年27期
关键词:心源性器官内科

刘浩宇,常广磊,段 芹,张冬颖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400016)

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已成为中国人口首位死亡原因[1]。近年来,到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增多,在医院内死亡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加[2]。归纳、研究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特点对更好地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减少死亡等严重事件发生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回顾分析心血管内科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差异,拟为临床处置、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200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死亡病例的病案资料。排除所有非心血管疾病为主要诊断的死亡病例,将心血管疾病为主要诊断的死亡病例共181例纳入本研究统计。其中男103例,女78例;年龄36~95岁,平均(73±11.4)岁,60岁以上者156例,60岁及60岁以下者25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收集的心血管内科死亡病例资料的心血管疾病罹患情况、直接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差异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疾病国际统计分类标准(ICD-10)为依据,将患者所有诊断均归入统计。两组均值比较用t检验,构成比/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疾病罹患情况

2.1.1 患者疾病总体罹患情况 181例死亡患者的疾病罹患情况见表1,冠心病和高血压分别为115例(64%)和96例(53%),是本研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病因;心血管死亡病例各种并发症中,肺部感染(104/181,57%)最常见,其后分别是糖尿病(45/181,25%)、脑血管疾病(28/181,15%)、慢性肾功能不全(16/181,9%)。

2.1.2 不同性别患者疾病罹患情况 不同性别死亡患者罹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及并发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3 不同年龄组患者疾病罹患情况 本研究中,不同年龄组死亡患者的疾病罹患情况存在差异,60岁以上患者死因以冠心病(110/156,71%)、高血压(90/156,58%)为主;随年龄增加,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表2)。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死亡患者常常伴有心、肾等靶器官衰竭(22/45,49%)。

2.2 死亡的直接原因 181例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前3位分别是心源性猝死(44/181,24.3%),多器官衰竭(24/181,13.3%),心源性休克(24/181,13.3%),其他依次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大出血、感染性休克等。

表1 心血管死亡病例罹患基础疾病情况

表2 不同年龄组心血管死亡病例基础疾病罹患情况(n)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冠心病(64%)和高血压(53%)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这与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相一致[3-4]。提示应当高度重视冠心病和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本研究显示,60岁以下年龄组死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病变等其他心血管疾病,60岁以上年龄组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提示制定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诊疗、抢救预案及临床路径时可参考不同年龄层、不同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设计;不断提高基层医院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水平,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抢救和治疗能力。

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在规模较大、分科较细的医院中常常先到呼吸科就诊,而在规模较小的基层医院一般归入大内科收治[3]。而本研究发现,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疾病死亡最主要的并发症(57%)。随年龄增加,死亡人群并发肺部感染的比例逐渐增加,可能与年老者抵抗力降低、综合疾病多有关[5-8]。提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更应得到重视。门诊医护人员要注意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分诊;呼吸科医生要注意患者的心血管情况;心血管内科或大内科医生在收治此类患者时既要注意治疗心血管原发病,同时也应加强肺部感染的控制及其相关指标的随访。

有学者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其远期心血管危险性相同[9-10]。本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死亡病例常伴有多器官衰竭(49%),提示合并糖尿病引起心血管危险性的增加,可能与其靶器官损害增加、多器官衰竭有关,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重点保护其靶器官功能。

本研究显示,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第1位是心源性猝死(24.3%),这与美国情况类似[11-12],提示心脏疾病急性症状发作后的1h内的抢救一定要争分夺秒,在政府推动下各个城市“15分钟卫生服务圈”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今后将成为防治心源性猝死的第一战线,需要政府重点关注、并加强其心血管抢救能力建设。而多器官衰竭(24/181,13.3%),心源性休克(24/181,13.3%),顽固性心衰(20/181,11%)共占了全部心血管病死亡原因的38%(68/181),提示器官衰竭、特别是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需要全社会加深认识,以便在医务人员争分夺秒抢救患者时,提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效率、促进彼此信任,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医疗公平和效率。

[1]胡东生,顾东风.中国1980~2010年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回顾[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059-1064.

[2]王剑星.某医院“十二五”门诊量、住院人数预测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3):360-360.

[3]魏智民,蔡建芳,崔华,等.北京地区4 9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回顾性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3):297-301.

[4]Grimes DS.An epidemic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Q J Med,2012,105(6):509-518.

[5]Eeden SV,Leipsic J,Man SFP,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ng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2,186(1):11-16.

[6]Akgün KM,Crothers K,Pisani M.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common pulmonary diseases in older persons[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2,67(3):276-291.

[7]Jane-Wit D,Chun HJ.Mechanisms of dysfunction in senescent pulmonary endothelium [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2,67(3):236-241.

[8]Cazzola M,Page CP,Calzetta L,et al.Emerging anti-inflammatory strategie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Eur Respir J,2012,40(3):724-741.

[9]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36.

[10]Grundy SM,Cleeman JI,Merz CN,et al.Implications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Ⅲ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04,110(2):227-239.

[11]陈泗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与心脏性猝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15(2):84-86.

[12]Deo R,Albert CM.Epidemiology and genetic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Circulation,2012,125(4):620-637.

猜你喜欢
心源性器官内科
类器官
勘 误
ORGANIZED GIVING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