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需要反思

2013-03-18 16:21雷亚斐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笔者班主任

雷亚斐

(河南煤炭卫生学校,河南 平顶山 467013)

不知不觉笔者已在学校当了两届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时常遇到挫折和困难,为此,笔者认为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为班主任工作寻找新思路。

1 要让学生抬起头走路

刚开学不久,笔者听说班里有不少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笔者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已有了隐私和自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笔者给他们布置了一篇题目为“我的家”的作文。几天后收到了几十篇作文,笔者都以书信的形式及时回复了他们。从这些看似寻常的文章中,发现10位学生的父母离异,或离异后又组建了新的家庭,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少了许多,特殊的境遇造成他们自卑的心理。即使这样,他们渴望成功与关爱的信念却从未消失。父母离异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4,虽然这仅仅是我班的现象,但这也是这个时代所有学校的一个缩影。

慢慢地,这部分学生就表现出纪律散漫、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对教师的批评不予理睬,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上进心,甚至对同学大打出手。最终有个女生因旷课累计80学时而被勒令退学。

反思: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单亲家庭子女大批出现。现实生活表明,相当一部分的单亲家庭学生由祖辈或亲戚抚养,被溺爱或错过最佳教育时机,所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

笔者虽然对每位学生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但是没有对他们进行深入持久的关注。如果从入学起就建立档案,加强对他们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付出更多的真情和爱心、花费更多的心血和精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他们就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知道自己没有被抛弃,被遗忘;如果笔者用自身的包容和现实的生活真理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相信他们就会消除忧郁、改变散漫行为,遵守学校纪律,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2 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

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犯了几次错,反复教育收效不大,无奈之下笔者把他们的家长请来,由于家长一直没有跟笔者联系过,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状况了解甚少。于是,笔者对他们入校后的情况向家长作了详细介绍,并请家长到护理实验室,让孩子把刚学过的护理技术操作——铺备用床,向家长“汇报演出”,看着孩子们像模像样的“表演”,几位家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后,每位家长都跟自己的孩子进行了交谈,每位学生都流着泪向笔者和他们的父母做出保证。此时,笔者更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这就是笔者要的“效果”。

可是,后来笔者跟这几位学生家长电话联系时,发现他们在交谈中言语不冷不热,明显有了抵触情绪。

反思: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两个最主要外因,在教育学生成才这个目标上虽是一致的,但由于对教育的复杂性理解不同,以及对学生教育方式上的差异,班主任与学生家长间难免会产生矛盾。教育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开放、现实、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因此,班级管理不能只面对学生,还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并充分发挥家长作为教育者的重要作用。

如果笔者能经常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庆祝活动、联欢会和亲子户外体验活动,就能增进家长与其子女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同时也为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如果学生出现了严重问题,笔者先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形成“统一战线”,然后再做学生的工作。这样班主任就成了学生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

3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育人专家孙维刚说过,“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活着而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做事先做人,做人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笔者给学生讲了自己给父亲洗脚的故事,随后给他们留下了一道作业题,星期六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星期一上课笔者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洗了。”又过了一个月的时间,笔者问大家:“有谁一直坚持给父母洗脚?”这一次大家鸦雀无声。学生都把它当做一次必须完成的“作业”,一旦完成了就不再理会。

反思:一个人,只有懂得爱,才会善良正直,才会有同情心、责任感。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永恒主题。学会感恩是一个人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表现,是做人的根本原则。父母之爱是世间最伟大、最无私、最浓烈、最深沉、最真挚的爱,感恩教育应以学会感谢父母为切入点。一个人如果连感恩父母之心都没有,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

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爱的能力,不能简单地认为一次“作业”就能让学生学会这种能力,而是要积极营造一种感恩的氛围。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实践活动,并且制订一个长期的计划,通过有步骤的实施,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最终转化为自发的感恩行动。

每位班主任都有着真诚的教育情感,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但是,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遇到困难,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通常,我们会拼命地掩饰错误,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和“理由”来原谅自己,其实,每一次自我原谅都是新错误的开始。要想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不在乎是否犯错误,而是如何看待已经犯的错误,是否“反思”[1]。即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如果班主任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对自己进行检讨、解剖,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那么,就离成功不远了。

当班主任的经历让笔者知道作为班主任只凭激情和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反思中成长。

[1]李镇西.做一个反思型班主任[J].天津教育,2006(1):22.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笔者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老师,别走……
夸夸我的班主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