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医学模式下消化内科学教学研究

2013-03-18 16:21王艺伟徐晓璐徐茂锦李兆申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器官医学科学

张 玲,王艺伟,徐晓璐,徐茂锦,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

内科学是医学生要掌握的重点临床内容之一,就目前内科学理论教学而言,大多是按教材中划分的系统或章节向学生讲解具体内容。一些院校已注意到上述教学方法的弊端,在临床教学中实施了病案讨论教学,具有一定的整合意义。但就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开展整合性知识的学习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值得临床教学工作者思考。

1 开展整合医学模式教学的意义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由多个系统、器官组成。虽然各个系统、器官发挥各自的功能,但实际上,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许多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均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有着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时会相互重合。所以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各个系统的疾病作为孤立的疾病,要教授学生整体观,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关注局部[1]。因此,改革现有的医学课程教学模式非常必要,应实施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医学模式。在整合医学模式下开展内科学教学具有很多优势:(1)能将疾病的发病机制清晰地展现,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点进行整体架构,使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具有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将发病机制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联系起来。不仅加深学生对疾病的掌握,而且避免死记硬背、孤立看待疾病的临床表现,培养整体医学思维模式。(2)加大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联系以及临床医学各个学科之间融合。(3)各个器官、系统的内在联系得到清晰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4)让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形成整体观念,避免简单、孤立地对待临床症状及检验结果。(5)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整合医学模式增加了此方面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目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 消化内科学教学特点

消化内科学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1)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肝、胆、胰、脾、腹膜及肠系膜等多个脏器的各种病变,病种纷繁复杂。(2)由于腹部脏器很多,消化道的临床症状多缺乏特异性。如许多其他系统的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也可表现为消化系不适,因此,考虑问题必须全面周到。如恶心、呕吐,可能由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精神因素、脑膜炎、肾功能衰竭、妊娠等引起。(3)社会、心理因素参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忽略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必要时应加以干预。(4)有些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可累及多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伴有多种并发症。(5)炎症性肠病多见于年青患者,这类患者需长期治疗,治疗费用昂贵,经济负担重。此外,有些患者仅有肠外表现,如反复发作的难治性肛瘘,容易误诊。

3 整合医学模式下消化内科学教学方法

3.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学手段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实施整合医学模式,首先必需做好师资培训工作[2,3]。(1)充分认识到整合医学模式的意义。内科学教师多由临床医师承担,由于分科较细,教师仅了解自身学科的疾病。因此,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让他们明白开展整合医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以整体观看病的“大师”。(2)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从传统的不断重复的知识传播中解放出来,不断学习、改进课程设计。(3)丰富自身的跨学科知识。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不但要促进教师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教授教学内容,而且要将整合医学模式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培养跨学科人才。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

多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如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可将枯燥的理论问题实例化、抽象的理论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更好地展现出来,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便于其理解授课内容。因此,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枯燥、死板的发病机制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融入人文、法律、伦理、专业知识等,将涉及的多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

3.3 训练自学及临床思维能力

由于医学的特殊性,医生需要终身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书本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同一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多种疾病共存,相互影响,不仅给诊断带来困难,也常常使治疗较麻烦。为此,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基本概念与理论,还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3.4 注重科研创新思维的渗透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可将科研的理念和思维渗透给学生,通过实例介绍、讲小故事等形式,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我校开展的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活动,鼓励本科生及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由专职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科研资料,了解相关方面的科研动态,参与课题研究。此外,指导学生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

总之,医生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相关知识的有效整合,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临床医学人才。

[1]樊代明.整合医学初探[J].医学争鸣,2012(2):3-12.

[2]高小青,杜杰,汤军.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下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81-82.

[3]迟作华,刘振.优化整合医学教学方法培养“会学”型医学人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88-89.

猜你喜欢
器官医学科学
类器官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ORGANIZED GIVING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医学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