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唐卡的教学模式

2013-03-18 16:21蒋高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唐卡绘画特色

蒋高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近年来,我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美术教育要求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根据当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本土艺术资源,同时也需要学校具有大胆创新意识、把握地方特色,灵活教学内容[1]。唐卡绘画艺术也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在全国各地藏区高校和民族院校充分开展。有些高校的艺术专业开设了唐卡绘画方向,有些则把唐卡绘画作为特色课程。笔者现就如何利用本地艺术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的优势,如何设置课程,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如何将这门艺术推向大众,并发扬光大做一浅探。

1 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根据唐卡艺术的自身特点和现代美术授课方式,合理设置课程、分配学时、选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对开展唐卡教学有重要意义。

课程的设置应紧扣培养目标,着眼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拓展与深化,逐步形成教学环节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完整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到本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大纲和课程方案中明确体现唐卡的特色,在内容上,全面体现唐卡的发展进程、度量经和构图特点、表现手法以及各流派的差异。教师必须精通一家一派的绘画技艺,既要有传统的训练,又要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从而确定教学方向。在课程结构和课时分配上,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充分利用地域等教育资源优势,确定课程定位。唐卡课程进入大学课堂才十几年,还没有教学模式可供参考,有很多难点有待于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经验积累。当完成一轮教学后,可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创新思想的教师对现有教学大纲与课程方案做相应的调整修改,使课程设置和体系更合理。

2 改变授课形式

2.1 传统师承关系的特点

在古代社会,艺术职业具有浓厚的手工艺特点,艺术家或艺人对技艺的传递普遍依靠师承关系维系。这种师承关系,在形式上表现为师徒关系,在伦理上等同父子关系。除了技术传承之外,艺术见解和精神的延袭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在传统绘画艺术教育观念中,对于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如果不究其师承渊源,便失去了艺术上的师承关系,也就失去了艺术创造的根本意义[2]。唐卡绘画艺术的传承和中国传统的艺术传递相似,主要是以寺院中以师带徒的形式或家族沿袭的形式代代相传。

2.2 以当代师生观念进行授课

在当代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观念和道德标准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而学生作为学习者其思想和行为准则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的不同艺术取向和发展需求已经被逐渐认可。教育者在视教育为己任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在美术教育中,单一的绘画艺术教学系统已经被多种文化元素、艺术流派交融的教学观念所影响,单一的教育观念已经被多元文化观念所取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融入多种艺术思想,避免艺术传承中学术思想僵化[3]。专业知识的教学要落实到一个个的“点”上,而专业知识的驾驭与运用又需要掌握一块块的“面”,学好每一个知识点,便于打好基础,掌握好每一块专业知识面,便于灵活运用。点和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艺术思维就是知识点与专业面串联的纽带,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以点促面,以面顾点、面点结合的作用。因此,唐卡绘画教学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采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教与学存在很强的交互性,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服务对象。

3 多学科横向交叉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藏族美术与宗教美术联系起来,充分借鉴现行传统美术教学中水墨画、工笔重彩画、油画等的教学模式,面对不同画体,善于对绘画语汇、审美取向、表现技法等方面宏观把握。在研究传统唐卡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工笔重彩设色和用笔等表现技巧,借鉴西方油画的技巧,不断丰富和完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应用已学习的唐卡表现技法结合工笔画技法,融合现代绘画工具材料,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表现藏区新生活、新风貌。结合现代藏族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生活,在传统唐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新唐卡作品,既不失藏族绘画的基本格调,又不失传统唐卡的元素。

4 深入生活,加强交流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捕捉到鲜活的创作素材。在唐卡教学的实践环节中,组织学生到藏区进行实地写生与创作,既能让学生体验藏区生活、感受浓郁的藏文化艺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又能给从事唐卡教学的教师到藏区文化艺术相对深厚的地方深入体会的时间,将民间的绘画技艺做系统的整理使之完善。比如青海的热贡艺术之乡——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那里的热贡艺术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也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包含了唐卡、泥塑、堆绣、木雕、石雕5种艺术形式。也可通过积极举办学术讲座,有计划地邀请省内外从事藏族美术研究的知名学者、社会名人来校讲学,进行交流和指导。

5 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

唐卡种类繁多,且在绘画表现形式、造型、构图等方面与其他画种有极大的区别,要对其进行系统讲解,需要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师可采用分阶段教学法,对每阶段确定相应的要求和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第一阶段进行线描训练,涉及到“黑唐卡”的表现技法。第二阶段进行“彩唐”的学习和创作,同时到青海或西藏观摩、见习[4]。使整个教学从学习到创作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内容和过程。在观摩、见习前必须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悬念去看,去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观摩后要写出总结报告,对观摩的内容进行思考,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需要什么样的素养,如何在传统艺术表现方法上得到灵感,给自己的创作注人新鲜的血液。

唐卡课程需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学习传统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可根据现代绘画材料、创作方法、表现手段,将已学的唐卡的造型、构图作为参考,以藏族群众的现实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将现实内容与传统唐卡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做一些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的唐卡绘画技能融于自己的创作中,最后达到作品既有民族内容,又有民族绘画形式,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更加完美。唐卡教学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加以深化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唐卡教学之路。

[1]荣梅.如何突出高师美术教育的地方特色[J].甘肃科技纵横,2005(3):148-149.

[2]牛乐.论专业美术教育中的师承关系[J].教育革新,2008(9):68-69.

[3]兰锐.特色课教育应学科化——唐卡教学的任务和面临的问题[J].职业圈,2007(5):129-130.

[4]刘康杨.关于唐卡特色课程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1(8):73-74.

猜你喜欢
唐卡绘画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