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引领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3-18 16:21于新蕊张书锋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药理学药品思维

于新蕊,郝 勇,张书锋,胡 聪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8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纽带学科。药理学教学承担着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的任务[1,2]。如何构建“桥梁”、编织“纽带”、完成任务一直是我们的教研课题,受医学论文撰写中提取关键词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关键词引领法,即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提取3~5个关键词,引领学员围绕关键词进行联想、分析、比较、归纳、拓展,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 关键词联想

联想原意是因某人或某事物想起另外相关的人或事物,它是一种心理现象。在生活、学习中,人们通过联想可以把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并加以利用,从而取得丰厚的收获。在药理学教学中采用关键词联想法,可使学员在学习中充分挖掘并利用隐性资源进行丰富联想,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欲望,发散思维,开阔思路,自主构建广泛的知识网络,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的。如我们在学习总论部分药物的代谢内容时,采用了关键词联想法,即先配图给出3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词——羊肉串、酒、牙疼,引起学员极大的兴趣并纷纷议论,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学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医学信息进行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形成羊肉串—烧烤—致癌,饮酒—醉酒—肝病,牙疼—用药—甲硝唑3条线路。同时,围绕这3条线路进行提问,如烧烤食品吃多了为什么会致癌?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不醉,而有的人沾酒即醉?为什么过度饮酒会导致脂肪肝或肝癌?牙疼用药除了甲硝唑还有哪些?用甲硝唑后为什么不能饮酒?等。激发学员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其在欲望的驱使下主动学习芳环类药物的代谢、含氮药物的代谢及肝药酶知识等。该方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将枯燥、抽象的内容趣味化和具体化,在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发了学员学习动机,在引导学员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强化了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 关键词分析

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采用关键词分析法,可引导学员发现问题的本质,准确把握知识的内涵及外延,有助于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同时可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及判断能力。如在学习“药物不良反应”内容时,针对目前我国某些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及个体对不良反应认识上的偏差,采用了关键词分析法。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我们在授课时从中提取3个关键词展开分析:一是合格药品,这意味着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特性,用药后发生了不良反应不等于药品质量有问题;二是正常用法用量,这意味着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不等于医疗事故;三是无关或有害,它意味着不良反应有轻有重,如轻的胃肠不适,严重的“海豹肢儿”。关键词分析法使学员思考时融入了社会因素,拓宽了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视野,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把握不良反应的本质,促使其在工作、生活中能科学、理性地看待药品不良反应,充分发挥宣教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办法的落实。

3 关键词比较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有助于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4]。关键词比较是比较法的一种表现方式,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有助于提高学员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如我们在“拟、抗胆碱药”的学习中,针对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的作用,采用了关键词比较法,即在学习完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后,引导学员提取眼内压、青光眼、瞳孔和视力4个关键词,然后请学员依据抗胆碱机制推测阿托品对关键词的影响,并与毛果芸香碱进行列表比较。瑞士教育家亚美路曾说:“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我们在学员已知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作用机制对抗、理论上对眼的作用相反的前提下,采用关键词比较法探讨阿托品对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员的主体地位,遵循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使学员既培养了思维,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化了记忆。

4 关键词归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读书要从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其中,由厚到薄的主要方法即归纳。归纳是对学习内容进行的条理性总结,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再加工,在教学中一般运用于课堂小结。关键词归纳,即通过关键词对所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类,使复杂的知识条理化,以便对后续课程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运用。如青霉素G是抗生素类药物学习中“举一反三”的“一”,是其他抗生素药物学习时的参比对象,学员必须深刻理解并牢固记忆。为此,我们在小结时采用了关键词归纳法,将青霉素G的抗菌谱归纳为“五球、四杆、三螺”,将其特点归纳为“一低、二高、三不”,将其过敏反应防治措施归纳为“一问、二试、三观察、四注意”。这种归纳过程促使学员对所学知识依次进行梳理、分析、组合、提炼、归纳,使复杂、繁多的知识条理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调动了学习兴趣,激活了思维,培养了“精优”意识,提高了“薄—厚—薄”综合学习能力。

5 关键词拓展

叶圣陶曾说:“教育学说虽然深奥万端,也可以用一句话包括,就是要学生‘生’。”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关键词拓展法促进了学员的“生”。拓展,即开拓扩展。关键词拓展,即针对某一教学任务或目标给出关键词,引导学员通过查阅文献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并与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进行互补,完善知识结构,把握发展趋势,培养求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如在学习了“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后,我们给出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癌症3个关键词,请学员写一篇相关的小综述。面对题目,学员必须从教材外获取资料并进行独立思考,将大量的分散信息加以整理、选择、归类、组合,从中发现自己需要的知识[5]。这一过程促进了学员信息获取、分析及处理能力的提高,而综述书写过程则培养了学员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综述的完成也意味着学员对阿司匹林的了解已从理论延伸到了临床,从传统应用拓展到了最新研究。关键词拓展法使学员体会到了自主挖掘知识的乐趣,并由此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促进了学员的“生”。

总之,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课程教学对学员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6]。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关键词引领法,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复杂的知识条理化,静态的教材动态化,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其求知欲望,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

[1]杨世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朱依谆,殷明.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2004.

[4]于新蕊,郝勇,邓淑风.恰当选用教学方法,提高卫生士官药理学教学效果[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3):214-215.

[5]李森晶,李晓霞,刘春风,等.“关键词提取与分配”教学法在医学教学应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08-109.

[6]刘桂英.药理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99.

猜你喜欢
药理学药品思维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艺术药理学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