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 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2013-03-18 16:21杨宝山赵海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指导员全民体质

杨宝山,赵海军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1 新时期学校体育的特征

学校体育伴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发展。进入新时期,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体育越来越贴近生活,它不仅仅是一种竞技运动,更是人们休闲、健身、娱乐的工具。学校体育也不例外。教育部在教改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将原有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这就给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学校将达标考核标准进一步降低,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健身行列中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体育教师不单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名体育健身指导员。

2 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关系

2.1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基础

学校体育面对的是广大青少年,他们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技能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能力。可以说,学校体育既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基础,全民健身运动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引导学生自觉健身,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2.2 全民健身运动是学校体育的深化

学生完成学业后步入社会,从学校体育转入社会体育的行列,会发现自己喜爱的项目大多来自学生时代的积累,深厚的体育功底可以使他们轻松地投入到全民健身行列中去。

3 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

3.1 全民健身对高校体育的基本要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强调:“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学校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习惯并成为群众体育骨干。”这说明,高校体育既要增强学生的体质,也要广泛地开展大众健身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建设国家的专业人才和群众业余健身的骨干与指导力量。我国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党中央也发出号召:“将发展群众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普遍增强国民体质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提高全民体质,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群众的需要。所以,国民体育应以健身为主,这已是大势所趋。高校体育也应顺应时代潮流,以健身为主进行改革,增强国民素质[1]。

3.2 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和关键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是我国国民体质和健康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终身体育是指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强调体育不是儿童期或青年期的任务,而是要持续一生的事。当代社会快节奏生活对人的全面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高速度、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了学生健身,就等于抓住了全民健身。所以,高校体育是本世纪实现全民健身的关键和基础[2]。

4 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

4.1 发挥高校体育资源师资优势,弥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

全民健身需要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大众进行健身指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数据,全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约有18万人,如果按照每1000名健身人群配备1位社会体育指导员来算,我国仅城市人口就需要24万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如果将我国农村人口计算在内,则需要的更多。在日本每2000名普通人群中就有1位社会体育指导者,以此标准计算,中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达到60万左右,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提出了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的更高目标。此外,《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表明,我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数量少,而且在指导服务水平与质量上与很多国家也存在着一定差距,表现为:我国较高级别的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仅占所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20.3%,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量的79.7%。从教育水平来看,具备体育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仅为总量的30.1%。我国真正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绝大多数为兼职人员,很多人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不少一线指导人员没有取得等级认证,缺乏科学与规范的管理,指导项目分类与分工不明晰,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尚不健全,指导人员以老年人居多等。

据统计,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约2万人,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专业,受过专业教育,有着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教育指导能力。因此,可以使这些专业人士成为大众健身的指导者,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角色,从而弥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上的不足。此外,体育院校(系)本身具备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才的能力,体育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通过培训可直接获得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认证,成为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人才,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4.2 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科研优势,提高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性

全民健身也需要科学指导,高校的科学研究、信息等资源优势能为全民健身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在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健身项目的挖掘与创编、健身器械的开发与研究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另外,高校利用科研室、实验室大量的仪器设备进行全民体质监测,也获得大量科研素材,在推动高校体育科研工作的同时,提高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性。

4.3 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硬件设施优势,弥补全民健身场地不足

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专门建设了一批用于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热情日益高涨,这些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必须根据学校规模与学生人数建成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体育场地与设施,这些场地与设施主要用于高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队的训练,但利用率并不高,特别是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很多场地、设施处于闲置状态,这与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在空闲时间向大众开放,能够弥补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也能够提高其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收取费用,使学校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全民健身是一项要求大众积极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的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

[1]张少云.关于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1):77-78.

[2]丁云霞.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9-50.

猜你喜欢
指导员全民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全民·爱·阅读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可持续全民医保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