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奶牛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3-03-23 01:50内蒙古杭锦后旗畜牧业局0154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奶站奶农奶业

李 敏 内蒙古杭锦后旗畜牧业局 015400

乳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旗奶牛数量不断扩大,品种质量不断提高,奶牛养殖业成为全旗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最具活力的优势产业。

1 奶牛产业现状

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来看,我旗是内蒙古划入东北牛奶优势产业带的旗县之一,也是鄂尔多斯市唯一被划入其中的旗县。杭锦后旗奶牛产业起步较早,早在80 年代初期就开始发展奶牛养殖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当地乳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后来因市场销售不畅、企业效益不好,农民养牛效益低,奶牛产业呈现下滑趋势。进入21 世纪,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愈来愈被人们认识,耗粮少、产出多、回报高的奶牛养殖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全旗奶牛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南北一条线”的养殖格局。奶牛养殖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我旗高度重视乳品质量安全工作,旗委、政府按照中央、自治区、市里的安排部署,通过加强奶站监管、饲料市场清理整顿、奶站制度建设等有效措施,保障了全旗奶业健康发展。全旗原有奶站160 多个,通过多次清理整顿,整合为现在的83 个,全部为大型挤奶器集中挤奶的小区牧场,其中给伊利交鲜奶的奶站 56个,给蒙牛交鲜奶的奶站27 个。2012 年全旗奶牛总数为5.5 万头,其中产奶牛3.3 万头,涉及奶农4500 多户。已建成万头奶牛镇1 个,奶牛养殖小区牧场92 个,其中千头奶牛牧场11 个,500 头奶牛牧场35 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90%以上,日产奶量达400 多吨,奶牛单体产量达20 多千克。2012 年以奶牛、肉羊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55%,奶牛产业已成为杭锦后旗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2 奶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杭锦后旗的奶牛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规模逐步壮大,效益逐年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奶牛个体生产能力低

饲养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相当一部分奶牛单产水平低、原奶质量差、经济效益低,影响农民养牛积极性。

2.2 奶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奶业协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在信息沟通、经验交流、风险回避、企业与农户利益调节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没有有效地把企业与奶农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利益调节机制没有建立健全,行业自我约束能力较弱。

2.3 奶牛防检疫工作压力大

奶牛数量的迅速扩张,大大增加了疫病发生机率。特别是近几年来,口蹄疫、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奶牛产业健康发展,阻碍着奶牛养殖效益的提高。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奶牛防检疫工作压力巨大。经过兽医体制改革,我们的防疫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但仍不能满足奶牛产业长足发展的需要,还需要不断完善。

2.4 原奶不能按统一标准收购

养殖户的鲜奶必须要交售乳品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养殖户处于弱势地位,企业收奶时执行自定标准,随意性大,给奶站和奶农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并使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的现象。

3 今后加快奶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快奶牛养殖小区牧场建设,推进奶牛养殖方式的转变

规模养殖是今后奶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措施。要坚持把建设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牧场作为奶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租赁、奶牛入股、土地入股、寄养等多种形式,整合奶牛资源和土地资源,使奶牛由散养逐步向小区牧场集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饲喂、统一销售,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奶牛集群化发展效应。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奶牛养殖用地,实施“三退三进三远离”发展战略,即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小区、进入牧场、进入市场循环,远离水源、远离交通要道、远离学校。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合理化布局,配套完善现有的初具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一批人牛分离的现代化高科技养殖示范区,逐步形成以小区牧场为主的生产格局,提升奶牛养殖水平和奶业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

3.2 加强奶业协会建设,完善服务职能

奶牛养殖协会作为行业性民间组织,对加强奶牛养殖业管理、规范行业发展行为、扩大奶牛养殖业对外交流、改善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奶业协会建设,逐步完善各项服务职能。积极探索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连接机制,协调解决好企业、奶站、奶农的利益分配问题,既要保证企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奶站经营者有正常的收益,又要保证奶农的合法权益,使奶协在奶业发展中切实发挥“桥梁”作用。

3.3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奶业发展水平

奶牛养殖,技术是关键,品种是根本。要想使奶牛产业获得良好的效益,就要从根本抓起,必须高度重视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工作,实现从速度数量型向效益质量型转变。一是要加强对奶牛冷配市场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奶牛冻精管理站,实行冻精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供精,全面整顿冷配市场,规范行业行为,加强从业人员管理,确保品种改良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建议上级政府对奶牛产业给予政策倾斜,在国家良种补贴、性控技术等项目中优先支持奶牛业发展,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良种奶牛数量和奶牛养殖效益,切实保护农民养奶牛的积极性,促进奶业良性发展。

3.4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龙头企业是开拓市场的主要力量,拉动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实行奶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当前,伊利、蒙牛两大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还要不断加强。为此要大力扶持现有的乳品加工企业达产增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市场能力,加快奶业产业化进程。要协调企农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企农之间紧密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关系,推动奶业产业健康发展。

3.5 强化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一是在养殖环节加大新技术引进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奶牛疫病监测、奶牛品质检测、饲草料等投入品监测,建立完整配套的监测体系,以提高原料奶产品质量。

二是对原料奶流通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建立第三方检测制度,加强对原料奶的质量监控。

三是加强乳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奶进出厂检测,必须严格把关,加强产品安检,决不允许问题产品流向市场。

四是加强乳制品市场流通监管,严格监督乳制品经营者,严厉打击经销假劣乳制品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乳制品市场消费安全。

3.6 加强动物防检疫工作,确保奶业健康发展

奶牛产业要大发展,防疫是根本保障,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继续推进动物防疫体系改革,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疫队伍素质,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对口蹄疫等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监测。同时要加强对奶牛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的排查检测、防治、清理工作,以净化牛群,提高牛群整体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

总之,当前奶牛产业发展正处于机遇和困难并存,利益与风险同在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排除万难,抓住当前奶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好机遇,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使奶业真正成为我旗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打造美丽幸福杭后这一目标的重头戏。

猜你喜欢
奶站奶农奶业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抗议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
三聚氰胺事件对奶站及奶农的影响——以内蒙古为例
我国生鲜乳收购站(奶站)监管状况调查报告
乳品企业对奶站的激励偏差与最优激励合约——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
四川将建奶业第三方检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