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2013-04-07 21:27史玲莉综述闫冀焕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结核抗原结核病

史玲莉(综述),闫冀焕(审校)

(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检验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免疫学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史玲莉(综述),闫冀焕(审校)

(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检验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结核;免疫学试验;诊断;综述文献

结核病是当今世界由单一致病菌引起的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我国有130万人感染结核,其中有约11.2万人为耐多药,仅次于印度的患病和耐多药人数[1]。目前临床上对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以接触史、症状体征、结核菌素皮试、影像学、分泌物培养、抗酸染色等作为临床确诊或排除的标准,存在漏检率高、与其他疾病难于区分等问题。因此,利用可靠、快捷、简便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来加强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已经成为共识。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结核免疫检测试剂的原理、应用效果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和阐述,并对免疫学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是常用的结核诊断和辅助诊断方法,其原理是Ⅳ型超敏反应,目前有4种结核菌素,即旧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卡介苗结素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结素。

1.1 利用PPD检测:PPD是一种粗糙未明确成分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混合物,PPD试验是将结核菌和结核蛋白作为抗原注入人体内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能引起变态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外周血的CD4+T淋巴细胞与肿瘤坏死因子γ(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γ)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均参与了结核菌感染的免疫病理过程。PPD注入皮内后与已感染结核菌人体的特异免疫细胞相互作用,释放一系列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活化,产生免疫变态反应,导致注射局部产生红肿硬结,硬结大小与反应的强度和结核菌感染的程度呈正比。

国内有试剂盒厂家将PPD作为靶抗原制备成ELISA检测试剂盒(如伊利康酶免试剂盒),但由于其成分复杂,不可避免会存在假阳性的问题。张民军等[2]对脂阿拉伯甘露糖、分泌性蛋白抗原、纯化卡介苗蛋白和人型PPD抗原进行比较后,证实PPDIgG是4种靶特异结核抗体中特异性最低的。但作为最早运用于血清学试验的靶抗原,PPD抗原制备技术完善,成本低廉,因此在国产结核抗体试验盒中得到了广泛采用。

除了不同厂家PPD纯度的不同会影响检测结果外,机体的变态反应、病情轻重也会影响检测结果,而且曾经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治愈的人群也会出现阳性表现,加上其测量为人为测量,测量方法以及方式等不同也造成一定的人为误差,而且由于其受卡介苗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干扰,也可造成假阳性的存在。变态反应前期,PPD试验可为阴性;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营养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患者,结核菌素反应可暂时消失;PPD试验反应强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相关,老年人免疫功能受损或存在免疫抑制现象,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患者,导致部分活动性结核也可表现为阴性。Jackson-Sillah等[3]对肺结核患者运用结核抗体检查的研究中发现,22%患者出现假阴性,其中有近2/3患者为61~83岁的老年患者,试验组有34例患者出现结核抗体假阴性,其中33例患者为老年患者;这部分老年患者的免疫系统较阳性患者更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很低。张晓希等[4]研究结果,在老年肺结核菌阳患者中阳性率为66%,特异度为50%。

因此,在排除以上影响因素的情况下,PPD试验阴性,常规可排除结核感染。PPD实验的强阳性结果有绝对的诊断意义,此时血中结核抗体的阳性率在结核病患者中也相当高。PPD试验阳性,提示结核菌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痰液细菌学检验和X线检查等进行分析,进一步确诊或排除。

1.2 利用BCG蛋白检测:目前使用该抗原作为包被抗原的试剂盒主要是法国VEDA LAB公司出品的TB-CHECK-1试剂盒,该试剂盒采用一步免疫层析法,采用有色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来特异性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若样本中含有抗BCG抗体,可先与有色物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再与固定于阳性反应区(T)处的BCG蛋白结合,产生一条玫瑰色线条。若样本中没有抗结核抗体,反应混合物经T流向质控区(C),在C区形成一条玫瑰色线条,表明试剂有效。该试剂主要检测IgG和IgA抗体,高浓度的IgM抗体也可被检出。而接种过疫苗的人体试验不起反应。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其整体灵敏度为86%(133/154),而特异度为92.8%(220/237),痰涂阳性患者灵敏度为86%(129/150),痰涂阴性患者灵敏度为78%(18/23)对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7%(113/130),对活动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灵敏度为83%(20/24)。周卫敏等[5]采用此方法对431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47.10%,其中菌阳肺结核185例,阳性率为51.35%,菌阴肺结核246例,阳性率为43.90%,远远低于说明书的灵敏度。这可能与国内人群普遍接种BCG疫苗有关。

2 基于细胞免疫为主的试验

2.1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IGRAs的原理即首次感染结核杆菌后产生的记忆T淋巴细胞将在人体内长期存在,当再次受到结核杆菌相关抗原刺激后,这些记忆T淋巴细胞迅速增殖成为效应T淋巴细胞。这些效应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和其他一些细胞因子来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并可以激活巨噬细胞。由于这个过程是针对特异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原得到反应,因此可以通过测定T细胞γ干扰素释放反应来检查患者是否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IGRAs的结果通过检测代表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反应后释放γ干扰素的量来判断。由于IGRAs技术使用的抗原是结核分枝杆菌RD1和RD16区编码的蛋白,这些蛋白在卡介苗中缺失,所以IGRAs能够较好地区别BCG接种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从而使IGRAs可以用于检测结核感染。

2005年,美国CDC批准使用QFT-G方法干扰素定量金标试验(QuantiFERON Gold Tes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010年美国FDA又批准了2种新的IGRAs方法辅助诊断潜伏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的方法,包括QFT-GIT(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 test)和T细胞斑点检测结核试验SPOT试验(the T-SPOT.TB test)。目前该方法已经列入美国、欧洲等地结核病诊疗指南,以协助诊断结核感染的存在。QFT-G和QFT-GIT由澳大利亚Cellestis公司开发研制,利用全血作为样本,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早期分泌靶抗原6(early secreted antigenic target 6,ESAT-6)、培养分泌蛋白(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10,CFP10)和TB7 3种抗原刺激γ干扰素的释放。而T-SPOT则是由英国Oxford Immunotec公司开发的使用外周血单核细胞来完成检测的,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ESAT-6和CFP10 2种抗原刺激γ干扰素的释放。有研究[6-7]显示,在活动性肺结核培养阳性的病例中,QFT-GIT的灵敏度为81%,特异度为99%,而T-SPOT的总灵敏度为91%,总特异度为86%。国内使用较多的是英国Oxford Immunotec公司生产的T-SPOT试剂,灵敏度和特异度与国外有较好的一致性。陈奎霖[8]对295例肺结核进行T-SPOT检测,阳性率为82.0%,85例健康人中,特异度为91.8%;190例涂阴肺结核中,阳性率为75.8%。曾谊等[9]用T-SPOT检测菌阳肺结核组阳性率为89.1%,特异度为95.0%。赵静等[10]对83例肺结核患者进行T-SPOT检测,阳性率为83.1%,其中菌阳肺结核43例,阳性率为93.0%,菌阴肺结核40例,阳性率为72.5%,健康对照50例,特异度为94.0%,同时证实T-SPOT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2种肺外结核中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是结核性胸膜炎。项杰等[11]在40例结核病患者中进行T-SPOT检测阳性率80.0%,在60例非结核呼吸道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检测其特异性为98.3%。但也有国外报道[12]在经痰培养或肺组织活检确诊的结核病患者中,T-SPOT的灵敏度为92%,但特异度仅为47%。

总体来讲,基于细胞免疫为主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手段,虽然样本来源不同,样本量大小不同,不同的实验组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所不同,但相对于涂片和培养等方法而言,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检测辅助手段。但IGRAs检测的结果也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营养不良、癌症化疗和结核-艾滋病共感染等。最主要的是,其使用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在我国临床的使用,且其实验周期超过24h,实验操作相对繁琐,也不适合口岸快速通关和临床检测。

2.2 T细胞亚群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T cell subgroup,OKT):OKT方法有流式细胞仪法和抗碱性磷酸酶法。据农初师[13]报道,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T细胞亚群数量下降,尤其是CD4显著下降,但是CD8增加,CD4/CD8比值下降。由于T细胞亚群测定非特异性,在结核病的诊断上作用不太大,目前国内也只用于动态观察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3 基于体液免疫为主的试验

用于体液检测的免疫方法主要是斑点免疫金渗透技术(胶体金法)、ELISA技术、免疫印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不论采取哪种方法,其原理都是患者体内特异性抗体与试剂盒所包被的抗原能够特异性结合,而后通过一定的显色方法获得检测结果。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主要取决于各种方法所包被的结核特异性抗原的种类。

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致病菌,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已于1998年完成其基因组编码了大约1 000种蛋白,但大多数的蛋白功能却不明确。

3.1 以细胞壁抗原为主的检测方法

3.1.1 脂阿拉伯甘露聚糖抗原(lipoarabinomannan,LAM):LAM抗原是分枝杆菌菌壁表面抗原。其核心骨架为甘露聚糖,侧链为甘露糖、阿拉伯糖单位,分子以磷脂酰肌醇锚定在胞质膜上,是糖基磷酸肌醇糖脂家族中的一员。至少有2类LAM,即araLAM和manLAM,分别来自于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和H37Rv Erdman株。LAM具有高免疫原性,能诱发速发皮肤反应、血清学反应、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但不能诱发迟发皮肤反应。

目前检测市场上有很多检测试剂盒是以LAM作为包被抗原或与38KD和16KD联合作为包被抗原的检测产品。国内使用较多的包括上海奥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B-DOT诊断试剂。TB-DOT采用斑点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将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分离纯化,点样并固化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膜上包裹的LAM抗原捕获人血清样品中结核分支杆菌抗体,被捕获的结核IgG抗体可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胶体金缀合物标记呈色(SPA能与IgG特异性结合)形成红色斑点,根据是否出现红色斑点即可判断阴、阳结果,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李光明等[14]对50例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和62例肺结核并胸膜炎患者进行检测后发现,检测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血清阳性率为76.0%,检测胸腔积液的阳性率为96.0%。检测肺结核并胸膜炎血清阳性率为83.9%,检测胸腔积液的阳性率为87.1%。周卫敏等[5]对431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65.43%,其中菌阳肺结核185例,阳性率为69.19,%菌阴肺结核246例,阳性率为62.60%。赵静等[10]对83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75.9%,其中菌阳肺结核43例,阳性率为79.1%,菌阴肺结核40例,阳性率为72.5%,健康对照50例,特异度为70%。阳幼荣等[15]对113例确诊结核患者(69例肺结核、肺外结核44例)检测,阳性率为80.53%,非结核疾病组53例的阳性率为30.19%,健康组50例特异度为90%。

相对于其他抗原而言,LAM抗原的特异性相对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用来检测患者LAM抗体的LAM抗原多是直接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中纯化而得的,由于LAM非还原端帽化结构的存在,而这一结构也存在于分枝杆菌的阿拉伯半乳聚糖中,这可能导致环境中的非致病分枝杆菌感染人体产生的抗体由这部分抗原表位激发进而构成抗体诊断出现假阳性的重要来源。

3.1.2 结核菌糖类脂抗原(tuberculous glycolipid,TBGL):TBGL抗原是分枝杆菌胞壁上的糖脂类物质,具有菌属特异性,是从H37Rv菌株分离纯化而成。Maekura等[16]用在结核分枝杆菌H37Rv纯化的海藻糖-6,6-二霉菌酸酯(索状因子)作为抗原来诊断抗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球蛋白,结果显示糖脂类是血清学诊断中有效的抗原。随后,Maekura等[16]在TDM中混入更多的亲水性糖脂,构建了一种新的结核糖脂类抗原,并利用这种抗原成功建立了一个高灵敏度的结核血清学试剂盒,并由日本协和医药株式会社生产为成品ELISA试剂盒。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TBGL抗体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灵敏感度为80%,肺外结核则为83.3%,特异度为96.6%[15]。

3.1.3 基因工程表达纯化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度蛋白(tuberculosis-specific antigen,TB-SA):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刘军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较高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度蛋白(tuberculosis-specific antigen,TB-SA),成都永安制药有限公司利用该抗原研制的ELISA检测试剂盒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李光明等[14]利用该试剂检测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血清阳性率为72.0%,检测胸腔积液的阳性率为90.0%。检测肺结核并胸膜炎血清阳性率为80.6%,检测胸腔积液的阳性率为83.9%。鲁启超等[17]将该试剂用于成人结核病的诊断中,测得灵敏度为71.9%,特异度为91.9%。周卫敏等[5]对431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87.24%,其中菌阳肺结核185例,阳性率为89.19%,菌阴肺结核246例,阳性率为85.77%. 3.2 以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 A,SP-A)为主的检测方法: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是飞沫的主要组成成分。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主要分布于支气管表面和肺泡气液界面上,其中含量最多的是SP-A。它是一种亲水性蛋白,在肺泡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在肺的先天性免疫应答中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增加及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表面活性蛋白仅占表面活性物质组成的10%,担负着宿主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其中SP-A占总量的50%左右,SP-A在结核杆菌素质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正调节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SP-A可提高人类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但该指标在结核病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缺陷,抗结核治疗对SP-A的影响较大,且其他疾病可能会导致该指标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SP-A在人类不同疾病中表达的水平是不一致的,如在艾滋病、矽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肺泡灌洗液中SP-A水平是升高的,而在细菌性肺炎、肺纤维化和囊性肺纤维化中表达是降低的。由于肺结核患者肺内受累情况不同,结核菌感染的肺段与非受累的肺段SP-A的表达不同,不排除由于痰液稀释可能导致测定痰液中SP-A低表达的可能性。Gold等[18]研究,在局麻下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获取肺泡灌洗液,同时抗结核治疗1周及1个月后复查肺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样本来源于通过X线确诊的病变肺段及没有病变受累的肺段,结果显示肺结核病变受累肺段的肺泡灌洗液中SP-A的水平是降低的,抗结核治疗后相应肺段的SP-A水平升高,而未受累肺结核的肺段的S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迟晶宇等[19]研究表明血清SP-A可作为反映肺泡毛细血管膜屏障功能损伤早期而敏感的外周血标志物,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肺结核的诊断。

3.3 以多种抗原的混合为基础的检测:除以上抗原外,人们还发现了大量分泌蛋白,如Ag85复合物、38KDa蛋白、A60抗原、16KDa蛋白、14KDa抗原、31KDa抗原、MTB81(88kDa抗原)和BCG缺失抗原,如MPT64、ESAT-6、CFP-10、MTB48、KatG抗原、U1蛋白等。利用多种抗原的组合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灵敏度,并提出了结核感染的“条形码”理论,即在结核病特定的阶段表现为特定抗原的存在或缺失。这一理论揭示了现有的结核免疫学诊断发展过程的一个缺陷,即用单一抗原来标记结核病的特定的阶段。上海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3种(38KD、ESAT-6和CFP10)和4种(MPT64 Mtb68 Mtb6.8和Mtb16.3)特异抗原优势肽段制作的ELISA试剂盒,用以捕获人血清或血浆中可能存在的结核抗体。王瑛等[20]实验证实其灵敏度70.4%(254/361),其特异度84.9%(245/288)。痰涂片阳性和培养阳性患者组中,阳性率分别为74.1%和81.8%,菌阴肺结核组阳性率为70.4%,特异度为84.9%。

蛋白芯片技术的应用为多抗原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它利用微阵列技术将纯化的结核菌抗原固相于同一膜片上,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膜上快速进行,再以免疫金作为标记物在膜上显色,然后通过加入芯片识别系统进行结果分析。夏季等[21]利用该技术同时检测LAM、38KD、16KD、CFP10、ESAT-6抗体,130例临床标本显示,以任一抗体检测阳性诊断为结核病阳性,则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77.5%,正确率为83.1%。但该方法尚没有通过认可。

在芯片的结果判断上,2项抗体检测阳性作为结核病诊断标准的诊断试验确诊患有结核病的价值较高,而以1项抗体阳性作为诊断标准的诊断试验否定患有结核病的价值较高。

虽然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但是其对设备以及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在结核普查和流行病学中的应用,然而在耐药菌种检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22]。

4 免疫学检测结核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学检测结核的方法因其经济、简便、快速等优点备受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关注。但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还应关注造成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以便综合评判,作出准确的结论。影响其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4.1 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因素

4.1.1 我国感染现状:我国属于结核病感染高危险国家,感染例数多,患病人数多,新发患者多,死亡病例多,农村患者多,耐药患者多。相对于低结核发病国家,很多人存在自然结核菌感染的情况,在体内存在一定的低水平抗体。据统计,目前现有的结核患者只占结核感染人群的10%左右。

4.1.2 鸟分枝杆菌复合体(mycobacteriumavium complex,MAC)的感染:用鸟分枝杆菌致敏素进行皮肤迟发反应进行评估认为,7%~12%的成年人已经是MAC的亚临床感染者。而用抗体检测,所用的抗原很有可能与MAC的抗原有同源性,从而导致假阳性反应。

4.2 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因素

4.2.1 免疫水平的影响:不同人群机体的免疫水平存在差异,患者处于临床感染的初期,体内抗体水平较低,未达到检测的最低量,尚处于“窗口期”,易产生抗体阴性。Yoshinari等[23]等报道,感染结核后1~2个月才能检测到IgG,而这与国内报道的有一定的区别,但究竟“窗口期”是多长时间,尚无定论。

4.2.2 重症患者:一些重症肺结核患者(如HIV等)虽然痰结核菌阳性,但由于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或用药后抑制了免疫功能,抗体检测容易出现阴性,但经过治疗,全身情况好转后,抗体可以阳转。

4.2.3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退行性病变,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细胞免疫下降,一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陈旧病灶复发,往往病情重,进展快,易出现干酪样坏死性空洞或纤维厚壁空洞,甚至发展为难治性肺结核。而其免疫学反应却易出现假阴性反应。

4.3 其他影响因素

4.3.1 不同地区人群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人类白细胞抗原组成不同,不同人群对来源于East-6和CFP10的蛋白的多肽抗原的识别存在较大差异。

4.3.2 治疗的阶段性对检测的影响:白广红等[24]研究证明结核病患者受16KD、38KD、LAM3种抗原刺激产生的3种特异性抗体与患者感染结核菌的严重程度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当患者受到结核菌严重感染时,结核抗体水平会增高;当结核患者受到治疗时,结合抗体水平会下降。如抗酸染色阳性的菌阳患者,结核生物蛋白芯片检测的阳性率达86.4%(184/213),经过治疗的住院患者,结核生物蛋白芯片检测的阳性率为51.3%,抗体水平下降。

刘尚武等[25]报道,未治疗的结核患者,EAST-6、LAM和38KDa高于对照组,治疗后,EAST-6、Rv2626c降低,而38KDa、LAM水平增高。治疗8个月后,相比发病较轻的患者,中等程度和严重程度的患者具有较高的ESAT-6、FdxA和38KDa。而陈旧性结核的患者抗TBGL抗体和抗LAM的阳性水平明显高于无陈旧性结核的患者。

4.3.3 肺结核的侵犯范围和损伤程度:肺结核的范围越广泛,IgG抗体的水平越高(P<0.01),纤维空洞性结核中IgG和IgA抗体的水平最高,空洞只与抗38+16KDaIgG抗体水平有关(P<0.01),而干酪性肺结核中IgA抗体的水平最高。双侧损害的患者,8个月后,38KD、LAM高于单侧的肺损害。这一发现一方面提示这些关联抗原特异性地受到抗结核治疗的影响,同时也提示部分血清学标志可以用来预测治疗后果。

4.3.4 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先于结核病占70%~85%。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组织内含糖量也高,有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并且,高血糖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机体杀菌能力降低,有利于结核杆菌的存活,而同时,活动性结核病能促使糖代谢进一步紊乱。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DA明显升高。

4.3.5 年龄的影响:抗38KD[26]和LAM的IgG和IgM抗体水平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是独立且相反的,在儿童期,抗体水平较低,在老龄期,抗体水平高。

4.3.6 检测方法的影响:除抗原的选择外,CUTOFF值的设定等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4.3.7 结核菌L型的存在

综上所述,随着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的进一步纯化,促进了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的发展。但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多而复杂且分枝杆菌的体液免疫反应与HLAⅡ类抗原的表型密切相关,众多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在结核诊断中如何应用尚无定论;并且不同患者的免疫细胞识别细菌的抗原不同,其反应性有所不同,单独一种抗原不能被所有结核患者的免疫细胞所识别;再加上众多因素导致了免疫学实验假阳性、假阴性的存在。因此,相关蛋白抗原的融合表达或几种抗原的联合应用是今后结核诊断的发展方向。

[1]RAVIGLION MC.The global plan to stop TB[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6,10(3):238-239.

[2]张民军,周助权,沈荣柴,等.4种靶特异性抗体检测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9,28(3):187-189.

[3]JACKSON-SILLAH D,HILL PC,FOX A,et al.Screening for tuberculosis among 2381 household contacts of sputum-smearpositive cases in The Gambia[J].Trans R Soc Trop Med Hyg,2007,10(6):594-601.

[4]张晓希,郭壁砖.结核抗体检测和PPD试验对老年结核的诊断价值比较[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2):128-132.

[5]周卫敏,王翠肖.结明三项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33):85-86.

[6]CHEN J,SUN J,ZHANGR,etal.T-SPOT.TB in the diagnosisof active tubeiculo-sis among HIV-intec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 immunodeficiency[J].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2011,27(3):289-294.

[7]KAMPMANN B,WHITTAKER E,WILLIAMS A,et al. In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 do not identifymore children with active tuberculosis than the tuberculin skin test[J].Eur Respir J,2009,33(6):1374-1382.

[8]陈奎霖.结核抗体在诊断结核病中的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08.

[9]曾谊,冯枭,宋梅梅,等.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2):100-102.

[10]赵静,蒋彩花.抗结核抗体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防痨杂志,2009,31(1):19-21.

[11]项杰,王艳萍.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1):62-63.

[12]KANG YA,LEE HW,HWANG SS,et al.Usefulness of wholeblood interferon-gamma assay and interferon-gamma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J].Ches,2007,132(3):959-965.

[13]农初师.肺结核病不同治疗周期血T淋巴细胞的测定[J].广西医学,2006,28(3):435-436.

[14]李光明,陆小娜.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1,52(11):1426-1427.

[15]阳幼荣,吴雪琼.两种结核病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对比研究[J].医疗器械,2011,8(28):129-130.

[16]MAEKURA T,OKUDA Y,NAKAGAWA M,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tituber-culosis glycolipid immunoglobulin G antibody assay for rapid sero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J].JClin Microbiol,2001,39(10):3603-3608.

[17]鲁启超,董云秋.血清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46(2):82-84.

[18]GOLD JA,HOSHION Y,TANAKA N,et al.Surfactant protein A modulates the inglammarory response in macophages during tuberculosis[J].Infect Immun,2004,72(2):645-650.

[19]迟晶宇,胡华,杨燕,等.菌阴肺结核患者血清SP-A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31):7-9.

[20]王瑛,乐军,王洪秀,等.多表位融合抗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58-1059.

[21]夏季,蔡晋,邓少丽,等.蛋白芯片联合检测5项结核抗体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3):220-222.

[22]张俊仙,吴雪琼,邢婉丽,等.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基因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4):491-494.

[23]YOSHINARI O,RYOJI M.Rapid serodiagnosis of active pulmonary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y analysis of results from multiple antigen-specific tests[J].J Clin Microbiol,2004,42(3):1136-1141.

[24]白广红,李耀军.结核生物蛋白芯片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5):597-599.

[25]刘尚武,李王平,邹远妩,等.胶体金与蛋白芯片结核抗体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4(5):388-391.

[26]HAUSTEIN T,RIDONT DA,HARTLEY JC.The likelihood of an indeteruninate test result from a whole-blood interferon-release assay for the diagnosis of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chlidren correlateswith age and immune status[J].Pediatr Infeat Dis J,2009,28(8):669-673.

(本文编辑:刘斯静)

R52

A

1007-3205(2013)11-1475-06

2012-11-20;

2013-03-27

史玲莉(1977-),女,河北保定人,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主管技师,医学学士,从事卫生检疫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11.047

猜你喜欢
结核抗原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355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