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

2013-08-15 00:45王晓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育

王晓军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世纪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形式。如何在日常德育课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在中职德育课中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初浅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

(一)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大作用。在现代网络条件的情况下,许多课程资源在网络上都能找到。中职德育课程内容涉及《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多门课程。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更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课堂教学服务,在与网络的经常接触过程中,发现其中拥有丰富的资源。对于德育课的教学设计而言,虽然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涉及门类多,但几乎所有的门类在网络中都有一些现成的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它,借鉴它,整合它。把时间多用在教案的思考与设计上,用在对这些已有素材的科学性、有效性的鉴别和合理采用上,做到让教案随学生情况变动,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变动,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设计较之过去,具有了较丰富的时代气息,较多样的形式,更能符合学生需求,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网络信息广泛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挖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开拓了我们自己的视野,随时了解新的教学理论方向,了解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新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教学设计中,用这些最新的信息引导学生。同时用电脑备课,用电子文档的方式保存,随时有新的想法、新鲜的内容,都可以充实进去。这样我们的教学研究、教学思考就可以随时进行,实现从内容、方法、设计上不断钻研、推陈出新。再者,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根据网络所能提供的信息,事先设计一些相关的空间,留给学生通过活动或网络等探索知识,更加符合“教学是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这一新课程理念,使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可变空间,使其思维的火花更灵动,让学生在探索和惊奇中不断充实、领悟、提高。这种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的转变,教学形式更加灵活,知识容量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为提升德育课堂教学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交流,获得有效支持与帮助

教师课前利用网络资源还可以进行网上的交流,如通过教师博客、BBS等交流学习心得、教学体会,相互提供教学资料。如在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生活消费”一节知识时,书中有“生活消费的结构和水平”、“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两个板块的内容。“生活消费的结构和水平”这个框题,主要讲了物质生活消费的概念、精神文化消费的概念、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表,“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这个框题主要讲消费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以及从四个方面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这些理论内容。怎样让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兴趣,让学生真正在头脑中对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形成深刻印象,笔者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网上同行进行探讨。大多数网友同意笔者将本节两框内容重点放在第二框题“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上,建议用课件给学生形成视觉冲击,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适当的超前消费是合理的消费这些现代观念。特别是在“消费方式健康,摒弃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这一点上,网上同行给笔者提供了一些有震撼力的图片,以至于本节教材的课堂教学脱离了呆板与枯燥,充满了形象性、趣味性和生动性,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是运用教学课件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是各不相同的,其中视觉和听觉器官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且同时利用多种知觉比利用单一知觉的学习成效更高,因此视听觉协同活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网络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条件下,笔者运用网络优势,尽可能制作成兼演示图文、动漫以及录像资料等为一体的课件,代替了以前只有听觉冲击的录音和只有视觉冲击的幻灯片,产生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效果,刺激学生各种感官的活动,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情境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关系时,笔者用多媒体呈现了我国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现实时政材料,由此引发学生思考,要学生分析相关原因。这样的情景引入,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而且能区分几种不同的国家职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被这些社会热点所吸引,从而增强了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品尝到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二是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材背景材料,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过程,是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结建构的过程。学生能否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关键在于他们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所产生的效果如何。在讲“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这一问题时,就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照,放映“医务工作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抗击非典”录像,并和“劣质奶粉事件”相比较,使学生加深了对集体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认识,很好地理解“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又如在讲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课时,课件展示从网上找的三个典型人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介绍他获得的一系列称号以及他能得到这么多称号的原因;“海空”卫士——王伟,简介王伟的英雄事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强调他为中国及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他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将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然后让学生分析三位人物对社会有怎样的贡献?由此归纳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贡献大、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同时理解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最后让学生分析三位人物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特征是什么?自然而然地得出本课的中心观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如此设计既体现了时代性,又避免了空洞说教;既掌握了书本知识,又进行了时事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上恰当地将反映教材内容的背景材料展示出来,学生就会主动地将头脑中业已形成的认识与新材料加以对比,从而深刻地理解教材原理和观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是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实际生活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现实生活画面,以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目的,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堂生活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讲“职业道德”这一内容时,提前要求学生到各实习单位拍摄相关场景,许多学生还在其中录下了自己的镜头,不仅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进行自主思考与学习

德育课教学背靠的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中职学生学习上压力不大,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因而他们往往更多地关心社会,思索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有着一定的探究欲望。在设计教案时,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好问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条件,改变学生在以往德育课堂中以听为主的局面,让他们课堂中根据教师的引领,查阅相关信息,鼓励他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在课堂中完成适当的课业练习。这些都是把学生的心思紧紧地锁在课堂中,贴在所学的知识上的关键举措。比如在讲“职业素质与职业生涯设计”时,让学生上网查找“珠三角需要什么职业技术工人?企业招不同工种时有什么要求?”的资料;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的学习时,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收集我国国企改革活力增强、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以及物价保持平衡、党和政府反腐败成效显著、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例;在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节时,请学生上网查阅“我国农业如何面对入世竞争”、“世界粮食问题”等信息。除了网上查阅资料,课堂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学习成果。教学实践表明,巧妙地设计好相关问题,给学生指定学习路径,给学生搭建一个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平台,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中除了听觉动起来,手也动起来,思想也动起来,在课堂中有事可做,有问题可想,有目标去完成。学生在主动性的趋动下去学好德育课堂相关知识,课堂变得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单打独斗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思考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和观点,还培养了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效益真正得到了提高。

三、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内外互动,让课堂内外实现有效衔接,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时,课外更是学生日常的真情流露和更真实内心展现的时候,也是教师行为最易影响的时候。所以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坚持与学生课外情感交流,促进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将课堂的学习效果拓展到课外。通过学生网上提交作业,师生网上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学生网上心理咨询,学生参与网上一些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网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形成自觉正确运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在网络资源与环境中进一步强化了德育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实践证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增强教学感染力、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余胜泉,吴娟.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朱永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层面[J].中小学电教,2008,(4)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S].2008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