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康复学教学的探索

2013-10-08 06:55黄思琴谭玖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阶段康复教学方法

黄思琴 周 园 褚 楚 谭玖清 张 丹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0016)

临床康复学是以临床各科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为中心,从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特征、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等几方面对疾病进行描述,是康复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1]。临床康复学广泛涉及各临床学科和边缘学科,这就决定它与一般基础课的教学是不同的,单一的传统讲授教学会使学生缺乏深刻认识,跳不出理论课死记硬背的圈子,领悟不到课程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精髓。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交互式教学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教学能将学生聚集起来,培养其团结合作的精神。为此,授课老师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巧妙融合,恰当地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形成具有多元化教学特色的临床康复学教学。

1 临床康复学教学的阶段安排及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概况

我校临床康复学一般为一周四学时,但是仅有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应在课时之外增加学生周末的自主见习,加深对康复科疾病的感性认识。因此,第一阶段应安排学生课余时间在临近医院康复科进行自主见习,增强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并记录自己难以理解的部分。第二阶段为基础知识的讲授,应用多媒体等进行讲解,此阶段主要在每周前三个课时完成。第三阶段安排在第四个课时的前半段,大约需20min,学生为此阶段的主导者,他们针对自己在第一阶段留下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争取达到互相启发的效果。第四阶段为一周课时的最后20min,由老师归纳总结并解答疑问,并布置学生预习下次课时内容。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2]。见表1。

表1 临床康复学教学模式及时间分配

2 多种教学模式在临床康复学中的应用

2.1 PBL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和研究的全过程,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在临床康复学教学的四个阶段中,PBL均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第一阶段中,学生可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在自主临床见习中寻找答案,有所收获,并在后面几个阶段中带着问题与老师及小组成员互动,进一步得到问题的答案。

在前一周理论课末,教师即可布置下次课时内容,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准备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主动预习,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到临近医院康复科见习,增加感性认识,并记录自身无法理解的问题。如在 “脑卒中”教学中,可以预留此类问题:a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b脑卒中主要的康复治疗方法;c运动疗法的种类;d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有哪些?预防方法有哪些?这些问题均是 “脑卒中”教学的重难点,虽然有部分内容在 《神经病学》也学过,但基于学生理论知识遗忘现象较为普遍,提前预习、见习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临床特征和运动疗法这些临床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自主见习能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从而帮助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从中发现大量有价值的细节问题,因此以问题为基础的课前预习、见习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意识。总之,通过PBL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4]。

当然,为确保理论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对学生预习见习的成果适当地进行检查。例如在上课前10min,教师随机选几名同学回答预留问题或分享见习体会,当然学生也可以提出新问题,使教师在传统讲授中有所侧重,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浪费过多时间[5],使得理论课授课过于压缩,打破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对过难问题可在之后阶段解答。

2.2 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学中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6],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这样的教学还能促进交流,将快乐蕴藏在学习中,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更能产生知识的火花。而老师在整个过程应起到导航的作用,使交流向更深、更广发展,并在适当的时候解答学生的疑惑,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互式教学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在第一和第三阶段,主要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在见习时学生之间相互解答问题,并共同发现问题,能提高学习效率。而第三阶段是小组讨论阶段,因为有第一、二阶段的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深刻,同时起到巩固基础知识学习的作用[7]。

在第二和第四阶段,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第二阶段,教师以传统讲授为主,利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理论知识。但是,传统教学也不能单独依靠教师个人的教授,应该将学生的问题、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蕴含在其中。比如,在脑瘫的运动治疗课程中,老师教授Bobath技术时,随机请一名学生当病人,另一名学生当医生做操作,完成后老师再指正错误、讲授要点及示范正确操作,使学生真正理解该技术的 “what?how?why?”而在第四阶段,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的同时解答同学遗留的问题,突出此次学习的重点。这是整个教学阶段的关键,可由此估计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掌握程度。在此阶段,教师还应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表扬优点,指正缺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8],并理清思路。

2.3 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临床康复学不是医生一个人给病人治病,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尤其在临床康复治疗中,需要运动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各方协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加强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分融入学习环境[9],还能节约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使教学过程更顺利地进行。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更适合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如在联系自主见习地点时,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与不同的医生交流,与不同的治疗室协调,再相互交流,得到更多的收获。而在第三阶段,则是小组学习的验收期,学生之间可以适当开展运动疗法手法的练习,增强对治疗手法的理解。如在颈椎病康复治疗的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积极开展推拿治疗,互当病人,互为医生,练习按、摩、推、弹拨、牵拉、点穴、震颤等手法,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手法水平,还能帮助同伴改善颈肩症状,一举两得。总而言之,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学习,得出结论,学习能力可得到进一步提高[10]。同时学生与教师共同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互教互学的环境,使教学达到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目标上的均衡,使教师的教学真正渗透在学生的心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临床康复学的自身特点,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理论教学的各个阶段。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通过传统教学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又吸取了PBL教学方法及交互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优点[11],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增加学生的收获和体验,使学生从 “学会”到 “会学”转变,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用知识来改变思维和行为的转变。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12]。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多种教学方式优势互补,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适合于临床康复学的独特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康复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

[1]唐强,张安仁,姚新迪,等.临床康复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

[2]曾菊绒,胥晓丽,徐天娇,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机能实验教学的探索[J].陕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10(9):1010-1012.

[3]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9-70.

[4]陆建霞,陈正平.浅谈PBL教学法在临床康复学教学中的应用[J].2008,9(17):67.

[5]董新春,杨纯生,贾 杰,李晓.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疗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2):1126.

[6]刘珍芳.交互式教学研究评述[M].远程教育杂志,2009,17(6):50-51.

[7]李亚梅,贾郎,贾功伟,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及评价[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5):387-388.

[8]郑伟卿.交互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329-340.

[9]杨宏伟.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研究——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1,(30):38-41.

[10]王占民.小组合作在解剖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1):331.

[11]黄素霞,俞芳.谈PBL教学模式与医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2(9):69-70.

[12].张凤仁,崔泓.康复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7):593.

猜你喜欢
阶段康复教学方法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