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四一”工程 培养“三用”药学人才

2013-11-27 04:00别同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药学实训技能

别同玉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300)

高职教育是办学共性和个性化特征的统一体,只有办出特色才具有市场竞争力[1]。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自开办以来,秉承“育人为本,质量求存,开拓创新,凸显特色”的专业建设理念和“培养优秀药学人才,创建一流专业品牌”的宗旨,一直坚持药学专业特色的打造和专业创新的探索,始终追求让学校、社会认同的专业成就,努力实现使学生、学校、用人单位满意的专业价值。经过几年的办学经验,打造出了“三四一”工程,培养了“三用”药学人才。“三四一”工程就是通过“三个就业方向”、“四会技能”和“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有用、能用、好用的药学人才。

1 “三个就业方向”确立的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药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医药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为了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校对省内医药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人才需求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药品使用服务单位需要的药学执业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对高职药学人才的需求量较小。高职药学人才主要分布在二级以下医院和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用岗位;医药商品制造企业和医药商品流通企业所需的药学执业人员学历层次相对偏低,对高职药学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所以,中小医药商品制造企业和医药商品流通企业已逐渐成为高职药学人才需求的主体,为此我校药学专业确立了“三个就业方向”(见图1)。

图1 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相应执业岗位

确立“三个就业方向”,目的是顺应医药企、事业单位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市场接轨,提前将学生纳入就业指导性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建轨道,形成以药学专业为核心,向药品使用服务单位、医药商品制造企业、医药商品流通企业三个就业方向辐射。根据学生意愿,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一专多能、面向基层”的药学人才。

2 “四会技能”的培养策略

“四会技能”,即会说、会干、会思、会学。“会说”,强调的是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会干”,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把意识转变为行动的能力;“会思”,强调在干的同时要善于思考,具有出谋划策、不断完善的能力;“会学”,突出的是学习能力,自我创新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其具体培养策略如下。

2.1 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四会技能”培养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的“四会技能”,首先要有“四会”的教师。在专业团队建设中,坚持“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原则,做到“四个转变”,即从重视引进向重视培养转变;从重视物质条件保障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转变;从重视管理机制的建设向重视激励机制的建设转变;从重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向重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提升科研水平、学术能力转变。专业骨干教师每年考核一次,考核合格者,对其给予嘉奖并继续留任;定期举行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多媒体优质课件竞赛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展示平台,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尽快成长为专业骨干教师;坚持专业教师下临床、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以体现专业教师团队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构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五阶梯”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培训进修、攻读学位、人才引进、校内培养、结队带徒等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方式来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向高层次发展,努力使其尽快成为市级或省级骨干教师,提升其专业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和内部培养等形式,不断完善“引才、留才、用才”的良好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精通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符合专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专业团队,从而为“四会技能”的培养创造前提条件。

2.2 构建“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四会技能”培养的基础

确立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模块、强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理论转化为应用,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螺旋式上升,将课程体系设置为“四大模块”(见图2)。

图2 药学专业“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框架

对上述课程体系框架进行内涵分析和关系解读可以看出,基础能力与素质和核心技能是支撑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否取得成功的保证,职业技术能力是就业的关键所在,发展能力是职业技术能力的拓展,4项能力各有侧重,又互为支撑,构成“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高职药学专业的就业导向。在实施过程中,把学生“四会技能”的训练设置为教学重点,开设相应的技能养成课程,开展专门化技能实训,并进行重点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科学地构建课程体系,为“四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2.3 开展技能竞赛——“四会技能”培养的途径

市场对高职药学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市场需求的主体已逐渐由原来的药品使用服务单位,向医药商品制造企业和医药商品流通企业迁移。学校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主体的变化,适时调整选修课程结构,拓展知识和技能模块,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整合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与技能特点,有意识地在相关课程中开发竞赛项目,有效地促进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证书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以省、市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在校内定期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多种竞赛活动,在赛前对整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员培训,让每一位学生的技能都有所提高。通过组赛、班赛、校赛的逐层竞赛,层层选拔优胜选手,对校赛的优胜选手进行相应培训,参加市赛、省赛,让参加过市赛和省赛的选手为其他学生做示范、讲感受,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参赛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参赛选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根据专业的课程性质,有意识地将竞赛内容与相应的课程有机融合,并将技能竞赛制度化、规范化,以凸显竞赛的驱动功能。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既规范和提升了学生说、干、思、学的技能,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为“四会技能”的培养开辟了有效途径。

2.4 采用“三三三”监控机制——“四会技能”培养的保证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把“三三三”监控机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三三三”监控机制,即三线监控——教学工作线、学生工作线、教学督导工作线;三级监控——学校、系部、教研室三级监控;三评监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与社会评价教与学。学校建立健全了弹性学分制度、班级管理考核制度、教师提高学历制度、教师教科研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实践制度、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实验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数据化、信息化,用管理制度来约束运行机制,以运行机制来规范“教、学、考、评”等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一个协调、有序、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调节、不断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有效进行,其为“四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证。

3 “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

“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即练习、见习、实习一体化。根据高职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毕业生既要掌握高职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又必须具备很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岗位技能实训是专业教学的重点,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我校自开办药学专业以来,一直重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药学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实验实训基地项目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校外实训基地由多家医院、医药商品制造企业和医药商品流通企业组成,覆盖面广,职业岗位群多,资源丰富。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力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设备和技术,合理利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校院联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将学校的理论学习、综合训练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搭建了练习、见习、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保证了学生实验实训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3.1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药学岗位工作流程,探讨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分解为多个训练模块,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课程安排紧密围绕“药学专业的职业实践”这条主线,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与渗透。理论教学以“基础、实用、够用”为度,实践操作技能以“实用、熟练、善用”为宜。教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岗位,将学生掌握的岗位技能与真实工作情境实现零距离对接(见图3)。

图3 药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流程

训练时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阶段有梯度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同时制订知识、技能及态度目标和考核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模式是以实践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从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需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并通过小组共同讨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见图4)。

图4 “项目”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结构示意图

根据药学专业的课程特点,对部分专业课实施“项目”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集体合作与沟通交流的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4 “三用”药学人才的培养

“三用”:有用、能用、好用。有没有用,是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能不能用,是对人才的职能要求;好不好用,是对人才的效能要求。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有用,而且要能用,并且要更加好用。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我校在药学专业建设中,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大力推进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专业道德塑造。根据医药行业对高职药学人才的要求,紧扣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职能化设计和实施,坚持“人才培养理念与学校定位相对接、药学教学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对接”的原则,精心打造“三四一”工程,保证了“三用”药学人才的培养。

我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采取校院联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经过探索实践和精心打造,促进了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学校的声誉、办学质量、专业水平均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效应。近几年,我校药学专业生源充足,生源的知识基础总体较好,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已毕业的两届毕业生均取得了双证,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均为100%。

[1]王来柱.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4):41-42.■

猜你喜欢
药学实训技能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