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的中职药剂专业教学探索

2013-11-27 04:00孙必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药品岗位中职

王 军,孙必华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教育部研究制订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要求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制度,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逐步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广东省区域产业的特点,根据岗位要求设计研究新的教学形式,应用新的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更适应岗位需求。

1 广东省医药相关产业现状

广东省是医药大省,医药相关产业发达,行业需求旺盛。根据2010年药剂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制课题组的不完全统计,广东省零售药店近30 000家,药品批发企业1 3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300多家,注册许可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84家,医院上千家。各地“一甲”、“二甲”医院所占医院总数比例较小,乡镇医院较多,且乡镇医院对中职药剂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在企业中,零售药店的数量庞大,且对中职药剂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1]。

2 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的主要岗位及能力

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的中职药剂岗位涉及领域广泛,有零售、批发企业需要的药品营销岗位群:如营业员、购销员、验收员、养护员、保管员等;乡镇医院、社区卫生院需要的药剂师;药品生产企业需要的制剂工、检验工、仓管员、销售员等。

在这些岗位中,以零售药店营业员为主。营业员岗位能力除需具备临床医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及中医中药等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学会服务礼仪,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需要具备熟悉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正确保管药品和对药品进行分类储存、养护能力;合理采购药品保证药品正常供应能力;具备药品销售技巧和方法、收集药品市场信息能力;合理指导顾客购买及正确使用药品的能力。

3 传统教学方法和内容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要求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必须与生产岗位、工作任务相联系[2]。尽管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但由于传统模式难以改变,致使目前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仍然没有脱离本科教育的框架。众所周知,我国本科教育沿用的是苏联模式,以科研为目的,培养的学生比较适合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特别是药剂专业。传统的本科教育以化学为主,使得药剂专业的学生精通药物生产制造,不懂药品使用和销售常识。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本科以上学历的科班出身,行业经验不多,没有药店销售经验,教学模式也照搬传统模式,重知识、轻人文、不沟通。另外,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偏理论化,教学方法以说教为主,因此,“教”与“学”都不能满足药店营业员的岗位需求。

4 结合岗位需求的教学形式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鼓励教师活跃的教学思想,并尝试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药品营销方向的学生,服务意识、仪容仪表和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将团结协作、文明礼貌和人际沟通等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4.1 小品表演法

对于医药商品营业员这个岗位,对顾客介绍药品时,需要亲切的表达和运用礼貌用语。但是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害羞、不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小品,通过表演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其在表演中学习文明礼仪和沟通、表达能力。在药品营销、药事管理、药理学、药物化学等课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比如在学习“药物治疗和使用知识”时,教师选择解热镇痛药、降压药、降糖药、抗菌药等常用药物,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种药,以此为主题自编自导表演小品(见图1)。为了编写剧本,学生就会反复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学生中,有人扮演患者,有人扮演医生、护士或营业员,患者描述病情,营业员介绍和推荐药品。这种小品表演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对枯燥难懂的药品知识有了深刻的记忆,也锻炼了其职业素养,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2 知识竞赛法

在教学中开展知识竞赛,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让学生在竞赛中锻炼了思维和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荣誉感。

例如,药物化学或药剂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会觉得其枯燥无味,即使学完了也没什么印象。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设计成竞赛题目,第一轮为必答题,第二轮为抢答题,第三轮为加分题等。将学生分成5~6组,每组中的每位学生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每组学生的成绩之和就代表本轮比赛中本组的成绩。

在竞赛过程中,由于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答题,因此,个人成绩就会影响小组成绩,从而让学生为荣誉而战,有压力也有动力。课后学生表示心跳加速,注意力很集中,学到的知识终身难忘。还有一些平时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学生,经过几次竞赛锻炼,增强了自信心,也变得活跃开朗,善于沟通。

4.3 体育比赛法

体育比赛往往能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通过游戏,寓教于乐,通过互相帮助,争取胜利,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友谊。

例如,作为药店的营业员,中药的性状鉴别(认药)和调剂知识必不可少。特别是认药方面,药材品种较多,容易记混。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时,可以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10种药材,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辨认,之后轮换。待全部学生准备完毕后,参照体育比赛的淘汰制,两小组之间进行对决。教师任选几种药材,每组抽出一名学生为代表进行辨认,正确者胜出。当然,要想获得比赛胜利,只靠一节课的学习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互相帮助,才能取得好成绩。

4.4 视频制作及应用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卫生职业学校药学类专业的在校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均呈现增加的态势[3]。班级的人数较多,给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往往会被忽视。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让学生在实验前观看视频,不但能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现场演示受局限的问题,而且学生能在课上课下反复多次观看,既强化了知识点,又节约了教学成本。

药物分析是讲述药品质量控制概念、药品检验知识和技能的一门实践性学科。学好药物分析必须掌握基本的分析技术和规范的操作技能。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根据学生喜欢声音和图像的特点,按照检验岗位需求,选择了最基本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将其制作成药品检验操作技能的系列电视教材,以供教师和学生点播。

例如笔者编辑制作的系列视频之一——《苯甲酸溶液摩尔浓度测定》(见图2)涵盖典型的溶液定量配制与浓度测定所必需的“移液”和“滴定”工作任务,主题突出、逻辑合理,适合中职学生学习。

观看过视频的学生反映“看别人做一遍,比听教师讲许多遍还明白”。过去实验中的许多细节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注意不到。在播放视频后,学生都会按照视频中的要求去做,模仿视频中操作者的动作,还互相讨论,纠正不规范的操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药品检验操作技能的相关视频采用非线性编辑,其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效果变换无穷。视频的画面色彩明快又不失朴素,较适合教学,有配音、配乐、解说和字幕,操作细节部分有特写和标记,计算部分有公式和运算过程,便于学生课上学习和自学。

另外,视频中的操作者是我校学生,学生在观看时很有亲切感。经过培训,操作者仪表端庄大方,动作娴熟规范,操作面干净整洁。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教育,事半功倍。

5 结语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

笔者介绍的包括应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方法,引入了竞争意识,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

与区域产业对接的中职药剂专业岗位需求的是具有医药常识的、有推销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开心学习、快乐成长,大方热情、文明礼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更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四)[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春玲,武昕.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45-46.

[3]朱燕,金中杰,黄刚.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药学类专业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4):22-24.■

猜你喜欢
药品岗位中职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