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检测技术项目教学案例设计

2013-11-27 04:00袁绍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药物检测

王 娟,袁绍莉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

项目教学模式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式[1]。这些知识不是按照其本身的逻辑组织,而是按照“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组织的,是个体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将“学”与“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和推崇。

药物检测技术从药物检测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以药物检测基本知识、化学基本技术和常用分析仪器等通用技术作为铺垫,围绕药物的“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检测专项知识与技术这条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并将这些知识与技术应用到代表性药物的质量检测中,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以往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体现,理论与实践脱离,专业知识又比较枯燥、乏味、深奥,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应用项目教学模式后,使“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2]。因此,笔者总结教学经验,将项目课程模式应用于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来,以典型项目阿司匹林的质量检测为例,对项目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1 教学内容

1.1 项目名称

实施项目为阿司匹林的质量检测。本项目单元的设计以《五年制高职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性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以提高药物检测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已经学习药物的鉴别、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总结,自行设计项目方案,并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以最终的检验报告单作为最终成果进行教学活动。

1.2 教学时间及任务划分

根据实际工作要求,本项目单元的实施细化为5个任务,用5学时完成(见表1)。

表1 检测项目任务划分

2 教学项目节选的背景

2.1 项目选取依据

药物检测技术是五年制高职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选用的是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它服务于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滴定分析是药物检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之一,本项目所选用的阿司匹林作为水杨酸类药物的代表,含量测定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综合体现了本课程教学的目标:掌握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相关理论,熟练掌握常用化学基本操作,通过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为本”的意识。

2.2 学生特点

授课对象为药物制剂专业高职三年级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了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的知识及技能,水杨酸类药物的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知识,但对于药物结构、药物性质及检测方法3者的联系认识不明确,规范操作意识不强;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了查阅《中国药典》和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能完成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在学习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大多数学生有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但学生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3 教学目标

作为专业课,以提高学生技能作为教学的重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从而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依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笔者将该项目的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和态度3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要求。

3.1 知识目标

能说出阿司匹林质量检测的内容;能说出阿司匹林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能阐述阿司匹林含量测定的原理。

3.2 能力目标

能依照阿司匹林的质量标准,规范操作阿司匹林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能依据阿司匹林的结构,分析阿司匹林的性质,设计阿司匹林的质量检测方案;能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正确、规范地填写药品检验报告书。

3.3 情感目标

树立“质量第一、质量为本”的工作意识;具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 重难点分析

4.1 重点分析

依据教学目标中对阿司匹林质量检测项目知识和能力两个层面的要求,本项目单元的重点为:制订阿司匹林检测方案,应用比色法实施药物鉴别和检查,通过滴定操作完成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4.2 难点分析

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生平时操作随意性较大的特点,本项目单元的难点为:电子天平的规范操作、碱式滴定管的规范操作和检验报告书的规范填写。

5 教学设计

5.1 教法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项目教学法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除此以外,还合理应用分层次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并结合容量分析、化学分析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有学生都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5.2 学法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法指导是关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在进行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自己查阅资料,构建知识体系。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拟订项目方案、实施项目任务。养成了自主学习、实践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得到增强。

6 教学实施

6.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项目实施所需的试药和仪器,碱式滴定管操作视频资料、质量检测方案PPT;学生准备:学生分组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收集阿司匹林质量检测资料。

6.2 教学过程

依照课程目标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将本项目单元细化为5个任务,用5个学时完成。

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情景导入→任务描述和分析→制订计划和方案→实施项目任务→任务评价与总结(见表2)。

7 教学评价设计(见表3、表4)

采用多元的评价形式,以学生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评价依据,采用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结合的评价形式。技能操作中,以小组自评(30%)、组间互评(30%)和教师评价(40%)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3个方面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讨论

项目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能尽可能地预见整个教学过程会出现的问题,并能驾驭整个教学过程;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小组成员角色分配,教师应做好标记,认真观察,以防止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要对学生的表现和项目完成情况,做出合理并具有约束力的评价,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做好观察和指导工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2 教学过程设计

表3 师生评价

表4 组间互评

[1]施天慧.药事管理与法规项目教学案例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9-70.

[2]杨伟民,刘佳.药学类高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的项目教学法应用探究[J].化工时刊,2012,26(3):64-66.■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药物检测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