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创新 体现两个有利
——2014年高考试题综合评述

2014-02-04 21:04陈庆军高一鸣
中国考试 2014年12期
关键词:题海战术主观题命题

陈庆军 高一鸣

坚持改革创新 体现两个有利
——2014年高考试题综合评述

陈庆军 高一鸣

2014年的高考命题特别是全国卷的命题,在进一步优化考查内容和试题形式、体现能力与素养的考查方面,做了新的探索和尝试。本文试从“两个有利”的视角,对命题思路、试题内容与形式、命题技术、测试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等进行了简要的评析与阐述。

高考试题;综合;评述

1 总体评价

2014年的高考命题尤其是全国卷的命题,继续坚持以考生为本,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核心,注重学科素养,突出学科特点,贴近现实和考生实际,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考生进入高校后的进一步发展。各科命题继续对试卷结构、题型功能、试题呈现方式、评分方法等进行探索和创新,命题技术技巧和试题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出“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特色,多数试卷达到了高考应有的效度、较高的信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较好地完成了为高校选拔新生提供可靠测试数据的任务。

近几年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全国及分省市的高考命题为有效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进行不断探索,试题设计基本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嬗变,同时体现出由考查学习结果向考查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的转型;多数试卷尤其是全国卷的考查内容已经摆脱中学教科书的局限和束缚,改变了以往“教材搬家”式的命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远离教材”的特征。高考命题坚持以能力考查为主导,优化命题内容,改革命题方法,在较好地体现试题选拔功能、使得“高分低能”现象大大减少的同时,也给相对传统、僵化的高中教学以强有力的冲击,使得高中教学所惯常采用的“死记硬背”基本失灵,“题海战术”也在渐渐失去往日的效力。

然而,当前高中教学对高考命题的变化反应迟钝,很多教师意识不到命题改革对传统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冲击,不能去认真、深入地探究高考命题的新变化新特点,依然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总是拘泥于教科书,习惯于按照教材的结构顺序组织教学,根据教材篇幅均衡地分配时间与精力,把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作为应对高考的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法宝。随着高考命题的不断改进和创新,高中教学与高考脱节的情况依然十分突出。

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顺应了高中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与要求,必然对高中教学产生强有力的反拨作用,迫使中学教师对教学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并寻找新的出路和对策——这将引发一场真正的教学变革。高中教学要想改变被动局面,就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策略,摒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使教学走上科学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的高考命题改革及其影响,其功德无论怎么估价都不过分。

2 主要特点

2014年普通高考全国卷和部分省市卷的试题,比较忠实地贯彻和体现了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提出的原则与要求。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文献材料,联系现实和生活实际,创设新情景,设置新问题,反映学科的基本结构;各科试题均注重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突出考查运用已有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呈现出较好的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也有利于中学教学的增效减负。就整体而言,全国卷的命题水平和质量明显高于分省市的命题。归纳起来,2014年的高考试题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1)试卷的题型结构和题型功能进一步优化,学科特征凸显。客观题大都以学科文献或背景材料为依托,问题设计普遍具有综合性和一定的思维深度,能力考查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加;主观题考查的主题突出,各设问之间普遍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其能力要求和问题难度有明显的层次。与此同时,客观题的思维含量和难度渐趋加大,而主观题的难度则相应地有所降低,两者的难度差距呈逐渐缩小的趋势,这反映了命题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卷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充分一些。

(2)命题强调对学科体系的建构与整合。高考试卷中的试题按照学科内容的逻辑顺序排列,很多题目注重揭示知识的内在关联,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结构,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地分析问题。这不仅有利于人才选拔,也对高中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高中教学注重对模块分割、支离破碎的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使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改变高中教学拘泥于课本知识和现成结论、照本宣科的不良习惯。

(3)考查内容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试题主要涉及学科的主干知识,出“偏题”和“超纲”现象基本没有。试题强调对重要实事、概念及原理的深度理解、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和考生实际,关注高中课程与高校课程有关联的内容,关注学科发展方向,不少试题注意反映学术研究的新动态和新成果,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考查,体现了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过渡和衔接,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表现出较强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时代性。

(4)能力考查覆盖全面,力度到位,层次渐趋提高。全国卷全面涵盖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能力考查目标,能力考查的层次有所提高,能力考查的力度和广度加大。其突出表现是:各科试卷均注重考查学科的学习过程,即思维过程,加强了对独立思考和实践(实验)能力的有效考查;试题的开放性明显增加,各科主观题中普遍设置开放性试题或设问,给考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历史等学科的试题还设计了提出问题和设置问题的考查要求;不少试题切中了高中教学的某些软肋,暴露了考生阅读能力薄弱、知识理解深度不够、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等问题。

(5)试题难度整体上把握较好,但不均衡。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国卷的语文、生物等学科试题较易,物理、历史等学科试题较难。部分学科试题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命题加大了能力考查的力度,而高中教学尚未完全适应。这与其说是高考命题对高中教学的实际了解不够,命题与教学实际相脱节,不如说是中学教学因循守旧、僵化落后,跟不上高考命题改革的步伐。同时,有的省市出于某种需要而过分降低难度,这种做法影响了考试效度,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3 改进建议

长期以来,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由于我们对考试评价的全面研究不够,只看到传统考试的缺陷和弊端,从而引出了所谓“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对立的命题。迄今为止,我们一直忽视考试内容的改革和优化,各种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往往局限于简单重复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和解题技能,命题无异于“教材搬家”。这种落后的考试方式,把教学引上了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歧途。考试评价对于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和反拨作用,“考什么就教什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既然我们绕不开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影响,就应该自觉而充分地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不断强化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持续影响中学教学,使高考真正成为推动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强有力的杠杆。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1)高考命题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能力考查为主导的方向,积极探索、挖掘和优化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增强试题考查学科素养与学习潜能的力度和广度,提高其测试信度和效度,突出其选拔功能,兼顾其对中学教学改革的导向功能。然而,少数省市的高考命题采取迁就教学、迎合教学的策略,甚至被中学教学所“绑架”,试题主要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极少考查知识的运用和独立思考,鼓励了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这对于中学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是促进,而是促退,客观上产生了十分消极的负面导向作用。

(2)针对高中教学依然普遍而严重存在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顽疾,积极探讨通过高考命题改革特别是考试内容改革以有效遏制这一顽疾的对策。高考试题如能使高中教学特别是备考复习中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彻底失灵,如能引导中学教学真正关注理解性学习和独立思考,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引发一场彻底的中学教学的变革,那将是功莫大焉!

(3)从命题环节上进一步探讨缩小和控制主观题评分误差的有效方法。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主观题的评分误差居高不下,一直严重影响着高考的测试信度和考试公平。这固然主要是阅卷评分环节的问题,但是它关乎试题的考查意图能否有效实现,因此命题者不能漠然视之,也不是无能为力。试题设计要精心考虑阅卷评分环节能否真实地遵循命题者考查意图,确保阅卷过程将评分误差控制在最低限度。可以考虑取消大分值主观题,或减少主观题中大题的分值,这既能降低评分误差,又能增加优秀答卷获得高分的机会。另外,适当加大客观题在试卷中的比重,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对策。

(4)高考命题还应在试题中刻意展现学科魅力,从题干到设问都能使考生在不经意中进入学科思维的王国,使应试过程转化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能。近年全国卷和少数省市卷的个别试题虽有尝试,但很有限。高考命题若能更自觉更充分地发挥这一功能,那么,高考将演变为推动中学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最为有力的杠杆,并通过这个杠杆唤回中学教学本来应有的生命活力。

(5)部分省市的命题指导思想还存在着偏颇,亟待转变。有些省市为追求录取分数线的提高和所谓“减负”需要,从命题到评卷都刻意降低标准和要求,考查内容局限于高中课本知识和现成结论,阅卷评分不断“放水”,这在客观上恰恰迎合了传统教学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对教学改革没有任何积极导向反而成为桎梏。这种做法使试题的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都被不同程度弱化了。另外,分省市命题的试题水平和质量与全国卷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科学性、规范性、技术性和严谨性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距,这显然和人力、精力的投入不够有关。高质量的高考命题必然要有高付出,这是今后分省市命题需要认真对待的。

(责任编辑 吴四伍)

Persist in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Reflect Two Benefits:Comments on Test Papers of 2014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HEN Qingjun and GAO Yim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have made new exploration and experiments in optimizing the testing content and format and focusing on the candidates’competence and quality.The present paper gives a brief account and analysis on the testing approaches,testing content and format,testing techniques,testing validit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form suggestions from the point of the“two benefits”,which is to benefit the selection of talented learners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o benefit 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per;Comprehensive;Comments

G405

A

1005-8427(2014)12-0003-4

猜你喜欢
题海战术主观题命题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从陷入题海到没于人海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注重解题反思 回避题海战术——一道导数压轴题的多角度思考
同题异学(1)
魔幻薪题部落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