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2014-02-05 15:47媛,韩
职教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指导职业

赵 媛 媛,韩 舒 文

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赵 媛 媛,韩 舒 文

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基于文献研究,对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已有研究对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借鉴意义,提出高职生就业心理研究应更多地关注预防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综述

就业心理是指个体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它是在就业环境的熏陶下,个体经过不断的修养、逐步内化出的一种心理结果。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日益复杂,而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相对处于劣势,就业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认真研究高职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就业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针对现状和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对促进高职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知网期刊论文资料库中,以“高职”为主题,并含“就业心理”检索到的文章有501篇,其中,2007—2012年发表的期刊文章有451篇。在读秀学术搜索中,以“高职”“就业心理”进行全部字段搜索,共检测到100种中文图书,其中,2007—2012年出版的有74种,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其专著里,对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1-3]可见,我国对“就业心理”和“高职”的“就业心理”的综合研究,主要是在近5年,本文将主要从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干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

一、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

高职毕业生一般处于青春期的中期,智能迅速发展、情感丰富且较理智、自我意识基本趋于稳定、社会责任感逐渐提高,在即将面临的择业问题上忧虑感强烈,就业心理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就业心理期望过高

多数学者通过调研得出,高职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胸怀远大理想,职业构想完美,但却不愿正视现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怕吃苦,不愿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不踏实、浮躁的印象,影响职业规划和职业理想。如有人通过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得出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实际技能与社会要求有距离。[4]也有人提出,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就业心理期望过高,与现实情况存在落差。[5]

(二)自信不足导致自卑

高职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学历上不占优势,在应聘竞争时容易自惭形秽,心理上首先输给本科生,没有足够的勇气参与竞争,一旦受挫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否定自己的特色优势。还有的学生过于怯懦,过分依赖学校和家长,缺乏就业的主动性,缺少参与竞争的胆量和勇气,不敢面对应聘单位的挑选,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影响就业。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职生在就业期间更容易出现自卑怯懦,愤世嫉俗的心理问题。[6]一些学者在其文章中指出,高职生在就业时普遍出现焦虑、恐慌、茫然的心理特征,缺乏就业的自信心,普遍存在自卑心理。[7-8]

(三)强调自我,缺乏市场意识

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相反,另一部分高职生在面临就业时盲目自信,甚至自傲,忽视自身的特点,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的工作和单位是不是适合自己,盲目追求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追求所谓热门单位、热门职业,导致就业时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高职生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傲有余,自醒不足,对就业市场和社会现状认识有偏差,导致职业期望值偏高。[7][9]

此外,通过学者们的研究发现,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还普遍存在虚荣、缺乏诚信,容易随波逐流,缺乏自强独立意识,职业观念滞后,职业需求模糊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学习无用心理。有学者从认知心理维度——个体自我认知的偏颇、情绪心理维度——多重情绪的相互交织、社会心理维度——环境影响的交错判断三方面分析高职毕业生存在的多维度心理逆境[10],视角新颖独特,重点突出。

综上所述,高职生在毕业前面临一系列心理困境,如由于自身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有差距,就业压力比较大,缺乏自信心;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性格方面有些欠缺,容易自傲、急躁,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导致就业心理期望逐渐降低,内心不安、焦虑、茫然。

二、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探究高职生就业心理困境的形成原因,对于解决高职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提高高职生的就业水平有重要作用。

(一)社会不良思潮影响及整体支持系统薄弱

当前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对高职生构成无形的心理压力。许多专家学者都阐述了影响高职生就业心理的社会因素,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有的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名牌化,促使高职生择业压力不断升级。如有人认为,在社会转型期,高职生容易受经济利益驱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和社会就业习俗观念的影响,产生错误的就业心理倾向。[11]也有人分析,社会因素主要是高等院校的不断扩张和就业制度的不完善。[6]

(二)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学校是学生们集中生活、学习的场所,学校的各种条件和环境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就业心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制还不能完全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是导致高职生形成择业心理误区的原因之一。有学者认为,学校疏于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等的教育和指导,降低了高职生求职中抗挫折的能力。[6][11]另外,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职生的就业心理。

(三)学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个人各方面的影响都颇为深刻。因此,父母的价值观、家庭经济状况等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择业。[9]父母习惯包办的家庭教育方式使高职生缺乏对未来的规划。[11]此外,父母的社会地位、社交能力、对子女的期望、与子女的关系、家庭环境和氛围等都影响着高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他们毕业后就业心理的影响也较大。

(四)学生自身认识与能力的不足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有学者指出,高职毕业生正处于人生心理变化的突出时期,部分毕业生对自己和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自身的能力素质与市场需要不相适应,对就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有些高职生认知能力不强,有些高职生的决策能力不强,从小就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6]面对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就业压力时,高职生都不善于调整自我、摆脱“危机”,因此,容易出现心理失衡,步入择业误区。[9]

此外,有学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高职生的就业心理,指出高职生个体社会化方式的缺陷、传统就业模式与外部环境影响和社会整体支持系统较薄弱的影响,导致高职生产生就业心理逆境。[10]也有人通过自行设计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问卷,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就业压力来源于六个方面:(1)职业素质评价的压力;(2)就业竞争环境的压力;(3)自我认识与定位的压力;(4)就业心理预期的压力(5)缺少求职帮助的压力;(6)专业供求矛盾的压力。[12]还有人研究了职业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求职择业的影响,包括影响高职生的职业选择、求职中的行为表现的职业生涯规划、求职过程的心理状态等。[13]

综上所述,高职生之所以产生种种就业心理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与客观交织,传统就业模式与社会环境影响并存。新形势下就业心理指导的滞后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等,都是高职生产生心理困境的重要原因。

三、建议措施

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是复杂的,诱因是多元的,因此,相应的干预策略也要多样化。综合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可采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社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援助机制

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有关高职生就业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建立平等、公平、择优的竞争机制和就业保护机制,采取行政调配和市场引导相结合,联合政府、高职院校及有关行业与区域对高职生的就业心理进行相关研究,以提出有效的就业心理引导机制及课程规划,提高就业心理指导的实效性。此外,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实行统一的保障制度,避免所有制性质、职业身份、工资分配形式的差别,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落实企业自主权,遵循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为广大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宽阔的就业渠道。有人还提出,要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生就业信息网,开辟专栏,为高职生查询就业信息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6]另有不少学者认为,通过心理干预,引导和鼓励高职生到基层就业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破解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10][14]

(二)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的作用

高职院校要依据专业、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为高职生就业提供坚实的心理保障。有学者认为,当前应重点加强高职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学生分析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从而端正就业期望值;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在实际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通过克服高职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怕吃苦、怕挑战、怕锻炼”的不良观念及“等、靠、要”的消极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15]也有人提倡,学校应依据实用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构建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积极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以准职业人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以企业为依托,以学生社团为纽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8]高职院校应引导高职生准确定位,形成正确的择业心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寻求就业。[16]更有人主张,为了提高高职生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高职教育应当从学生刚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心理储备教育,并贯穿始终。[17]

(三)全面提高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获得工作职位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生获得就业。获得就业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而拥有就业能力才能使毕业生获得持久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保障。一些学者认为,从观念、能力、潜力三个方面提升学生就业力,开展全程式的职业生涯和就业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定位,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是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18]也有人针对高职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议通过团体心理训练,提高高职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主要就业能力。[19]还有人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对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就业状况及归因进行测度和分析,认为就业指导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认知和评价能力。同时,应增强高职生的就业准备意识,指导其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合理调整就业定位;加强诚信教育,提高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提高其职业适应性。[20]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高职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立足于预防,科学干预,通过社会、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促进高职生就业心理健康发展,帮助高职生消除心理障碍,走出误区,顺利就业。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心理障碍等问题。高职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有自我认知问题、情绪心理问题和社会心理问题。部分高职生对自身气质类型、个性倾向等了解不充分,缺乏与自己心理特征相符合的就业取向认识,角色转换不充分,社会经验不足,对现实环境认知不确切,对就业程序不清楚,自身人文素质不完善,专业知识欠缺、对失败的认识等都导致错误的自我认知,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焦虑、紧张不安及狂妄自大等不良心理状态。

高职生的就业过程是一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家庭方面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父母的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学生本身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学校方面专业的选择、培养方式、就业指导措施、对教师的认同、同学朋友的影响,社会方面传统的职业评价、社会职业地位、社会角色模式等都不同程度地刺激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导致高职生出现情绪上的异常与波动,产生自卑畏怯、恐惧逃避、急躁矛盾、急功近利和消极庸俗等情绪心理以及从众、攀比、过度依赖、过度求稳、患得患失等社会心理。

高职生在就业中要正确评价自己就要对自身的知识、能力、品德等有一个综合性的客观评价,分析清楚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识并接受自我,实事求是,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耐挫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考虑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是不是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高职生求职应建立良好的心态,尽量把自己的愿望、能力、特长爱好等主观条件与就业政策、用人单位的要求等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各高职院校应制定符合本校学生专业特长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体系,防患于未然。

[1]张淑春,赵毅,相玉红.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2]王琳娜,黄昭彦.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姜晓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88-192.

[4]袁海燕,陶书中,冯梅.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及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117-118.

[5]吴国建.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防范[J].教育与职业,2010(5):77-79.

[6]卢新文.金融危机对高职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92-93.

[7]王保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8):63-64.

[8]盛英淼,陈淑芬.高职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就业指导对策[J].职业技术育,2007(23):81-83.

[9]关晋杰.高职学生择业心理误区与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92-93.

[10]何涛.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9-82.

[11]周旭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5):120-122.

[12]李兰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来源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62-63.

[13]唐民.职业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培养[J].职教论坛,2010(5):69-70.

[14]王冉.高职生就业心理预期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9(10):53-54.

[15]陈国梁.从高职学生就业流向看就业资源的重点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54,55,57.

[16]陶书中,黄君录,王佳利.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41-43.

[17]孙香珍.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储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6):128.

[18]杨岚.全方位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力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8):90-91.

[19]张云仙.基于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团体心理训练实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1):31-32.

[20]胡小爱.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5):58-60.

G715

A

1674-7747(2014)04-0067-04

赵媛媛,女,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师管理。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高职生就业指导职业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