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2014-03-18 21:25曲丽雯赵广龙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生理盐水阶段教学法

曲丽雯,赵广龙,徐 路

(青岛卫生学校,山东 青岛 266071)

项目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曲丽雯,赵广龙,徐 路

(青岛卫生学校,山东 青岛 266071)

为解决护理专业化学课时少、内容多的难题,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其综合素质。

项目教学法;护理专业;化学

项目教学法的起源尚有争议,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经验相联系,以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该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该方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师生角色的转换,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我校进行的项目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的按章节、按体系传授知识模式,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实践项目。实践项目包含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自主学习,实现“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设计、制定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同时将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取消,通过评价每次任务完成的情况,给出分数,汇总后即为该生的学业评定成绩。

1 项目教学法实施案例简介

以“生理盐水的配制”项目为例,说明该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项目名称:生理盐水的配制

描述:生理盐水是临床上常用的药剂

执行时间:第一学期

项目目标:(1)掌握由固体溶质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方法;

(2)了解生理盐水中溶质的理化性质;

(3)了解生理盐水在临床中的应用;

(4)学会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相互换算的方法;

(5)了解大量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培养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6)知识技能拓展。

学时安排:课堂6学时,课下数学时

必备知识:台秤、量筒等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因学生年龄小,文化基础薄弱,为降低难度,将项目划分为3个阶段:生理盐水的配制(2学时);生理盐水中溶质的理化性质(2学时);知识与能力拓展(2学时)。每个阶段都按照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和项目小结的程序进行。

1.1 阶段一:生理盐水的配制

1.1.1 项目设计(1)解释任务。生理盐水是临床上常用的药剂,本次活动的任务是配制生理盐水。

讨论为完成此活动学生应该准备什么?

(2)实例展示。

成分:NaCl

组成:ρB=9 g/L CB=0.154 mol/L

(3)答疑。此过程教师详细解释项目任务,提出阶段学习目标,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明白项目目标,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4)初步设计。明确项目目标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查阅教材、文献、网络等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等形式确立自己的初步操作方案及步骤。

(5)相互学习,修正设计。各小组交流自己的初步设计,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修正设计。此过程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非常有帮助。

如,实验方案一:

①计算:ρ=m/v,m=ρ·v=9×0.5=4.5(g);

②称量:使用托盘天平称量4.5 gNaCl;

③溶解:将称好的NaCl倒入烧杯中,加500 ml蒸馏水溶解,搅拌均匀;

④装瓶: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

实验方案二:

①计算:ρ=m/v,m=ρ·v=9×0.5=4.5(g);

②称量:使用台秤称量4.5 gNaCl;

③溶解:在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所称溶质;

④转移:待冷却后转入量筒中;

⑤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量筒中;

⑥定容:向量筒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线;

⑦装瓶:将搅拌均匀的溶液装入试剂瓶。

经提问、答疑、讨论,学生明白了方案一虽然操作简单,但没有考虑体积效应,不够精确;方案二考虑了体积效应,操作较麻烦,但准确率更高。同时也理解了两种方案各自适用的情况。

(6)教师审定方案。教师审阅各小组的设计,给出指导意见。

1.1.2 项目实施(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方案和步骤。

(2)以自己的设计为指导,各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训,并拍摄实训视频或照片。

1.1.3 项目评价和小结 各小组以PPT形式展示自己的设计和实施结果。要求每组派代表阐明各自的设计指导思想,并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此PPT中要说明以下内容:

(1)操作中所用主要仪器(台秤、量筒等)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各步骤的操作要点;

(2)介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不同表示法之间的换算;

(3)总结将固体溶质配制成溶液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展示成果(该过程在课堂上进行)。

1.1.4 项目小结 各小组重新完善PPT。教师对此PPT进行成绩评定。

经过此阶段的学习和实训,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学生还学会了制作PPT演示文稿,初步具备自行搜寻资料的能力;体会到了分工协作的好处和向他人学习的快捷。

1.2 阶段二:生理盐水中溶质的理化性质

1.2.1 项目设计(1)解释任务。生理盐水的溶质是NaCl。该阶段的任务是收集总结NaCl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设计实验验证NaCl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生理盐水在临床中的应用。

(2)答疑。经过阶段一的训练,学生已能较好地理解项目任务,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3)资料收集、准备。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但缺乏对网络信息正谬的判断。此时应指导学生正确筛选收集到的网络资讯。

1.2.2 项目实施(1)各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设计实验,验证NaCl的主要理化性质。

(2)通过提问与答辩,相互学习,对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3)教师审定方案。

(4)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方案,编写实验报告。

(5)各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训。

1.2.3 项目评价 该过程在课堂上进行。各小组以PPT形式展示自己的设计和实施结果,并派代表解说本组收集整理资料的结果,同时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展示的PPT中要明确体现阶段目标。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展示成果。

1.2.4 项目小结 各小组重新完善PPT后,教师给予成绩评定。

经过此阶段的学习和锻炼,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制作PPT演示文稿的能力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1.3 阶段三:知识与能力拓展

阶段三也是按照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和项目小结的程序进行。该阶段的项目任务:

(1)清楚生理盐水是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

(2)了解大量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及其原因,培养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心;

(3)知识、技能拓展:运用阶段一、二所学知识和技能,找出还有哪些问题可用此方法解决,并举出一个实例详细说明。

3个阶段中,阶段一是最困难的,随着项目的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阶段三大部分小组完成较快,返工现象显著减少。

完成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学习或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有: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浓度的换算;

(2)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3)NaCl的理化性质和生理盐水的临床作用;

(4)渗透现象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5)护士的职业道德;

(6)搜集资料和正确筛选有用资料的能力;

(7)知识技能再运用的能力;

(8)PPT制作能力;

(9)口头表达能力;

(10)团队精神。

2 项目教学法感悟

2.1 优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数不足的问题。

(3)通过查阅教材、文献、网络及咨询等方式获取资料,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获取知识的能力。

(4)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了铺垫。

(5)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了知识和技能再应用的能力。

(6)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7)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使学生能由“表层”想到“深层”,使知识的运用范围更广。

2.2 困难

(1)缺少较为独立的空间。学生讨论时很踊跃,会影响到相邻教室的教学。

(2)缺少能共享的可供学生使用的资料室。

(3)住校生缺乏上网查阅资料、制作PPT、拍摄录像等的条件。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任务设计者、指导者。各小组情况不同,教师不能用一份教案面对全班学生,需对不同小组给予不同的指导,有时一个小组可能要反复多次指导,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精力。

G424.1

B

1671-1246(2014)13-0057-02

猜你喜欢
生理盐水阶段教学法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自制生理盐水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0.9g/dl生理盐水稀释解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