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与临床、病理对照

2014-03-24 16:39王广平白红军荆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6期
关键词:管腔灌肠结肠癌

王广平,白红军(荆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回顾38例经临床手术与病理检查结果同影像学检查作一对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点、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作简要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2岁。男性与女性比例2.1∶1。以30~50岁年龄(24例)多见,占38例病例的63.2%。

临床特点:右半结肠癌常有腹痛、腹泻、脓血便或/和稀便、消瘦、乏力、腹部包块;左半结肠癌常有肠梗阻、腹胀、呕吐、便秘及便血,直肠癌以便血多见。

检查方法:38例均行结肠钡剂灌肠双重造影,其中结合CT检查10例,B超14例,4例同时行口服法钡餐造影。

手术发现肿瘤部位:直肠14例,乙状结肠8例,降结肠及脾曲各1例,横结肠4例,肝曲2例,升结肠和盲肠各为6例和2例,发现腹腔转移者7例。

病理检查:腺癌18例,管状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2例,粘液腺癌10例,乳头状腺癌2例,低分化型腺癌2例,其中合并血吸虫病7例。

2 讨论

2.1 临床与病理特点

本组38例中,30~50岁年龄组最多(24例)占60.7%,其中41~50岁年龄组18例,占全部病例的1/2;稀便、脓血便、腹泻及腹部包块为右半结肠癌发病特点[1-4];而左半结肠癌以腹胀、呕吐、肠梗阻、大便带血为特点;直肠癌以便秘、大便带血为特点。

病理检查以腺癌多见,未分化型癌少见,粘液癌次之。本组病例中腺癌占57.2%,粘液癌占25.7%,低分化腺癌占5.1%。

2.2 检查方法的比较

钡餐灌肠为首选方法,它能显示病变范围、部位、管腔粘膜与邻近胃肠的关系,能显示肠管的移动度及其有无瘘管形成与其形态特点;B超能提示肿块的实质、大小与肿块的来源;CT能显示对管壁侵犯的程度、范围及有否腹腔转移,并能进行肿瘤分期并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一般来讲钡剂灌肠为首选方法,CT对直肠病变能充分显示,并能对炎性侵润与肿瘤侵润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故作者认为直结肠病变钡剂灌肠与CT检查结合是诊断直肠癌最佳影像检查手段。

2.3 影像学特征

X线钡剂灌肠有以下特点,①病变部位:直肠占36.8%(14例),乙状结肠占21%(8例),两者合计占57.8%,可见结肠癌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好发部位;横结肠占10.5%(4例),升结肠占15.7%,次为降结肠、结肠肝曲、脾曲及盲肠部;②管腔僵硬、充盈缺损、粘膜破坏、紊乱,管腔狭窄多见;③管腔溃疡及内瘘少见;④肠梗阻多见于左半结肠癌;⑤非向心性缩窄可与炎性之向心性狭窄鉴别;⑥回肠末端受侵犯,多有粘连征象。

CT特点:①肿块,充气造影时可显示管腔内不光整块影突于腔内或管壁或腔外;②显示管腔受侵犯程度、范围;③显示病灶周围组织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

2.4 鉴别诊断

结肠癌常应与肠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克隆氏病、阿米巴肉芽肿、恶性淋巴瘤及阑尾脓肿相鉴别,特别是结肠炎性狭窄与结肠溃疡。要结合临床发病特点,立足X线、CT及B超影像检查手段加以鉴别。

本组病例中,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脓血便多以右半结肠癌多见;腹胀、肠梗阻、便秘、大便带血以左半结肠癌多;结肠癌多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病理上以腺癌多见。影像学检查多可见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肿块、粘膜破坏多见。

[1]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23.

[2]孙子燕,夏黎明,韩瑞.胎儿结肠三维磁共振成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1,26(11):1216-1220.

[3]杨艳丽,滑炎卿.炎症性肠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35(2):139-142.

[4]邱健泰译.影像诊断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61.

猜你喜欢
管腔灌肠结肠癌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精细管腔类器械清洗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