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教育培训产业构建师范院校协同创新组织管理模式*

2014-04-02 07:08赵剑冬吴天生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广告行业广告学师范院校

赵剑冬,吴天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广东广州510665)

1 引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1]。广东从2005年开始启动省部产学研合作,促进了省内外高校与广东省内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联系。根据通过对广东省产学研办的数据分析,了解到理工院校相对更容易与企业建立联系,而省内几所师范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联系较少[2]。主要的原因在于广东省的建筑材料、纺织服装、汽车及摩托车、森工造纸、电子信息业、石油及化学、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等支柱产业更佳迫切需要理工学科的科技创新支持,而师范院校传统主要面向教育行业培养师资人才,理工学科相对薄弱,对社会需求了解不足。协同创新是产学研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必须有前期联系和合作沟通,然后多方围绕核心共性技术研发才能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所以师范院校如何开展协同创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 师范院校协同创新思路

高校如何结合优势学科开展协同创新必须从协同合作模式和组织保障模式两方面进行讨论。例如张水潮(2012)从目标、模式、平台、机制和环境等方面设计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系统原型,运用旋进策略理论分析了地方高校提升协同创新水平的可能路径,提出了校际协同创新、校所协同创新、校企协同创新等模式[3]。赵哲(2013)研究了辽宁高校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总结指出包括联合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组建各类协同创新平台、校企共建研发机构、开办教育特区等多种协同创新模式[4]。琳华(2012)提出构建高等院校为主导的由大学管理部门、学术政策委员会、技术咨询委员会三部分构成的协同管理模式[5]。徐兆铭(2013)提出在现有科研管理组织结构中引入矩阵式组织结构,以解决基于学科和专业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不适应协同创新的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需求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构建思路和配套措施[6]。

结合前期对广东高校的产学研经验的梳理[7-9],作者认为大学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对接具体产业开展协同创新。如图1所示,师范院校在教育学科群(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方面具有完整齐全的学科优势,所以可以考虑首先对接教育培训这个产业,通过教育培训(例如员工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环节加强和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同时也为校内其他学科提供与产业对接的平台。从企业管理者的视角来看,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和诸多培训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如果能针对企业实际培训需求进行定制培训内容,双方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从学校管理者的视角来看,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各行业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行业人员来高校参加培训,也为学校相关学科专业教师与行业人员交流提供了机会。另外参加培训又涉及到住宿、会议、调研和参观的完整需求链,也为高校旅游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提供了教学实践的机会。

图1 师范院校与行业企业对接模式

3 协同创新组织与管理案例

以下结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筹建“广告行业从业人员管理与技术培训中心”的案例讨论协同创新的组织保障。

3.1 行业需求概述

2011年初,中国广告业广告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实施。依据该评价制度举办的广告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得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大力支持,由中国广告协会组织实施。考试分为助理广告师、广告师和高级广告师3个级别,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监制,中国广告协会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证书》。2011-2013年,中国广告协会成功组织了多次职业水平评价考试,极大促进广告行业的规范化发展。2014年,该协会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将该考试纳入广告业企业资质认定、诚信体系建设、广告专业奖项评定等工作,同时完善奖励持证人员登记服务系统,开展人力资源和就业推荐服务,调动广告经营单位和大众媒体积极性,促进行业人员广泛参与该考试。2014年初,中国广告协会尝试联系广东地区各单位建立面向广东地区的考试组织和推广基地。

3.2 师范院校对接行业需求分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在信息技术学科群、机械工程学科群、汉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实力。学院在教育学科方面有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以及中文、美术、数学等二十七个师范类本科专业。学院的师资培训中心是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中心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主要开展培训高、中等职业学校的骨干教师、校长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学院还建有涵盖信息技术、工业工程、教育与外语、中文与经管、艺术等学科的50多个专业实训室的广东工业实训中心以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职业教育师范技能训练中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与中国广告协会行业需求的对接分析如下:

1)广告行业在广州具有三十多年历史,属于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范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广告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广告发布活动和广告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中国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州广告行业得改革开放之先机,借毗邻香港之优势,比内陆快走一步,至今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占据了中国广告的“半壁江山”。目前行业中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包括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黑马广告有限公司、广州千里马广告有限公司等。广州市2012年拟定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培育突破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百亿级新兴产业群。广告行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时尚创意”产业中的第三类“创意设计与策划-广告设计、品牌策划”。

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告学相关专业概况: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设立广告学专业,该专业属于文学类中新闻传播类一级学科下的本科专业。目前在我国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点中,广告学的本科专业点是最多的,超过新闻学专业点。在中高职学校该专业一般称为艺术设计(广告)或者广告设计与制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目前没有广告学专业,但却具有广告设计所依托的相关学科和专业,例如美术学、视觉传达、广播电视(影视广告)等专业,而且相关学科专业师资力量较强。广告设计分为平面广告和影视广告。从学科支撑而言,平面广告方向在美术学院有装潢与工艺教育、视觉传达两个专业有相关师资,影视广告在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广告)方向,该方向师资具有较强的视频制作和剪辑能力,在机电学院也有从事工业设计相关的教师,以及文学院有从事广告学课程教学的老师。近年该校经常组织相关专业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也获得了不少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从以上两点看出,广告行业在广州地区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与此同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有较强的师资培训经验,并在广告学相关专业方面也具有基本的师资队伍,所以学院是有可能借助教育培训的优势对接中国广告协会的行业需求,进而组织广告学相关专业师资与参加培训的企业人员加强交流,然后双方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而围绕广告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例如构建“影视广告设计与特效技术”等开展协同创新是有可能的。

3.3 组织管理思路

在对接分析的基础上,组织校内相关专家进行研讨,研讨重点包括对接该行业需求是否符合学校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发展规划、社会市场的前景需求以及结合该需求同时申报广告学本科专业的可行性。通过专家论证环节后进入筹建阶段。

参见图2和图3,对接的组织管理思路如下:①依托广东工业实训中心,成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并在基地下设“广告行业管理与设计培训中心”;②选拔出中心主任,该中心主任还兼任广告学专业申报负责人,将协同创新组织与学科建设组织相结合;③由中心主任负责筹集中心建设经费,可以向学校提出制度支持,例如中心主任成功启动项目后的激励制度,但学校仅给予配套制度支持但不投入启动资金;④中心成立后,主任负责对外联系和日常业务,在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协助下开展广告行业从业人员管理与设计培训工作,广告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委托给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注意在中心成立前,除了制定激励制度,还需要明确参与各方,包括学校、广东工业实训中心、中心主任所属二级学院的利益分配,而考试组织方面,由学校教务处按次提出经费预算;⑤培训环节的组织,邀请不限于校内,邀请全国重点大学教授讲授广告学理论,从广州各大广告公司邀请设计总监进行案例讲解,校内老师负责组织讨论和成绩评价。当校内广告学专业教师成长起来,逐步承担起广告学理论教学部分,甚至结合广告公司真实案例进行讲解,逐步承担起之前由外聘专家和广告公司设计总监负责的培训内容部分。在培训环节,举办行业小型研讨会促进行业人士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共同针对行业共性问题沟通探索成立协同创新中心。

图2 行业教育培训基地组织结构

图3 以行业教育培训为契机构建协同创新中心

3.4 相关问题讨论

1)筹办行业教育培训中心,可以遵循“项目启动,资金先行”的基本思路。尝试从市场需求方,例如中国广告协会处获得中心成立经费支持;或者结合科研项目申报等渠道获得项目经费,例如探索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绩效考核,结合科技管理不断探索;或者结合学科本科专业申报,例如广告行业管理与设计培训中心结合广告学本科专业申报同时建设行业教育培训中心。

2)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特色思考。以本研究提到的广告行业管理与设计培训中心为例,结合目前互联网发展对在线广告视频有较大的制作需求,可以考虑以影视广告视频设计与制作培训为主要特色和突破口。

3)如何宣传动员行业人员参加培训。结合产学研基本原则,产学研组织一般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更多发挥教学支持和科技支持能力,所以可以考虑将招生环节与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合作,由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招生宣传,或者在高校资产管理公司下成立独立的教育培训公司,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4 结语

协同创新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多模式、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系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面对师范院校理工类学科相对薄弱,科技创新支持与区域产业对接不足的困境,本研究提出师范院校应该结合教育学等优势学科率先对接教育培训产业,以构建面向行业人员教育培训基地为龙头,为校内所有应用型学科搭建与行业人员的沟通交流平台,最终多方通过沟通洽谈,围绕行业共性问题成立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模式。面向行业人员教育培训可以分为技术技能提升培训、综合技术案例培训、企业管理与技术管理培训三个层次,分别面对企业普通员工、中层技术骨干,以及高层技术管理经理。结合协同创新的需要,具体分析每个层次行业人员培训需求和模式。

[1]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EB/OL].[2013 -12 -16]http://www.dost.moe.edu.cn/dostplan/

[2]赵剑冬,吴天生.信息技术类专业产学研模式探索与政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3(3):92-94.

[3]张水潮.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系统及其旋进策略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6):231-235.

[4]赵 哲.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6):31-36.

[5]琳 华,安 实,付 强.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22):40 -43.

[6]徐兆铭,王哲,乔云霞.高校协同创新中的组织变革方向及对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3,11(6):15-19.

[7]赵剑冬,吴天生.广东高校产学研组织模式分析与政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3(13):30-32.

[8]刘 洋.省部产学研合作与大学发展——基于广东省的经验[J].高等教育研究,2013(8):36-40.

[9]袁国玲.高校协同研究需要制度创新[J].技术与管理创新,2013(1):66-68.

猜你喜欢
广告行业广告学师范院校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县域城市广告行业人才需求状况探析
脱靶篇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关于广告学专业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校广告学本科专业特色发展分析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基于嵌入式的LED显示系统创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