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实施成效与优化管理研究*

2014-04-02 07:09李玉凤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科技成果宁夏

杨 芳,李玉凤,韩 博

(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1)

1 引言

为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自治区财政于2005年设立了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成为宁夏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已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或验收、并进行了成果登记的科技成果,经中试能够进入产业化开发或直接进入产业化开发,并较快形成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项目[1-2]。

2 宁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总体实施情况

2.1 专项资金投入规模不断扩大

2006-2012年,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共安排项目170项,经费3 200万元,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18.82万元。年度立项数和资助经费分别由2006年的19项、3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1项、700万元;项目资助强度也由2006年的15.8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22.6万元(如图1所示)。

图1 2006-2012年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立项及经费投入情况

2.2 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是优势特色产业

从成果转化项目在产业领域的分布看,工业领域的项目共有45项,资助经费815万元,项目和经费数均占总量的27%;主要涉及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农业领域的项目共有119项,资助经费2 159万元,项目和经费数均占总量的70%;主要涉及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产业、马铃薯、道地中药材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专项资金在宁夏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领域均有立项支持,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各地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对具有地方特色、且能够做大做强、较快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图2 2006-2012年宁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产业领域分布情况

2.3 专项资金的实施主体是企业

按项目承担单位性质划分,企业承担项目118项(其中有27项与市县科技管理部门共同承担),资助经费2 218万元,分别占项目和经费总数的69.4%、72.6%。科研院所共承担项目32项(其中有4项与市县科技管理部门共同承担),资助经费536万元,分别占项目和经费总数的18.8%、17.6%(如图3所示)。可见,企业是宁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最主要的实施主体。

图3 2006-2012年各类机构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情况

2.4 专项资金引导社会投入作用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有75个已实施完成的项目共投入经费31 448万元,其中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投入1 247万元,占经费总额的4%;有63个项目由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共23 272.3万元,占经费总额的76%;有16个项目通过银行贷款等其他渠道筹集资金5 890.8万元,占经费总额的19%;有10个项目争取到主管部门或市县拨款;有3个项目争取到国家拨款。以上数据表明,专项资金具有“小资金、大效益”的特点,以1 247万元的投入引导承担单位投入配套资金30 211万元,专项资金与配套资金比例为1:24,带动作用明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经验总结

3.1 设立专项资金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措施

成果转化是创新链上资金需求量最大的环节,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3]。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设立,首先完善了宁夏的科技计划体系,使科技创新链条各阶段均有财政资金的支持与引导,有效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对调动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有效激发了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的主动性,充分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效果。

3.2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项目规范执行的有效保证

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在设立之初即对其定位、支持范围、支持重点和实施主体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管理办法,为后续的项目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使各个管理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守。正是因为有了制度先行,从而保证了项目申报与审批、实施与验收、资金管理等均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执行,也进一步保证了项目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3.3 产学研合作是项目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

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产学研结合,并在机制和模式上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例如:一些项目由高校/科研院所将其成熟的科技成果直接转让到企业并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一些项目则是高校/科研院所受企业委托围绕某项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待取得成果后直接在企业转化;一些项目组建了由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社、园区等共同参与的联合体,以生产为主导,以科研为保障,建立了生产、研究、推广“三合一”基地。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不但可以将科研院所/高校的成果转化需求和企业的技术需求有效对接起来,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势互补,保证项目取得实效。

3.4 “项目+基地+农户”是农业项目实施的成功模式

从目前已实施完成的农业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经验来看,普遍采取了“项目+基地+农户”的模式,即项目的技术研究任务主要由科研院所自主完成,并形成一套推广技术标准或种植规范,然后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进行试点推广,同时科研人员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相关技术要点和操作规范并能独立从事农业生产,从而达到示范推广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缩短科技成果的推广周期以及信息反馈的时间,并能在短期内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示范效应,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

4 存在的问题

4.1 专项资金投入总量小,资助强度低

虽然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在进入“十二五”之后,立项数、资助经费和资助强度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宁夏科技计划项目的资金配置情况来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经费投入总量占全区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投入总额的比重在2006年设立之初即为6.55%,到2012年仅为6.94%,增长了不到0.4个百分点,且期间发展很不稳定,多个年度都有明显波动(如图4所示)。说明虽然宁夏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投入在逐年增长,但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经费投入比例一直较低,且未形成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图4 2006-2012年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占全区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投入总额的比重

目前,国内许多省区都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其中尤以江苏省非常突出。设立8年来,专项资金从最初的3个亿逐步增加到10亿以上,已成为省财政预算内安排最大的科技专项资金,带动社会总投入761.4亿元,项目平均资助强度达到1 014万元,最多的达到4 000万元。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助推江苏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了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培育了一批骨干创新企业,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中坚力量[4]。而宁夏项目平均资助强度尚不足20万元,相对于资金需求量而言可谓杯水车薪,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宁夏科技成果转化最主要的瓶颈障碍。

4.2 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尚未建立

虽然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发挥了良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但从经费投入来源结构看,除了政府拨款外,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和银行贷款是项目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而风险投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多元化的投入渠道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且进展缓慢,缺乏有效的资本运作。同时,宁夏企业也缺乏正确的市场融资观念,认为政府投入最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并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资金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政府投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宁夏市场融资环境不尽如人意,企业对通过市场融资的期望值较低。

4.3 个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虽然宁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在项目验收时也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但仍有个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财务管理不规范、未实行独立核算,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比如,“超低灰无烟末煤的生产与制备”项目在实施期间投入资金15 030.87万元,其中包括科研资金与生产建设资金(包含土建施工费及设备费),科研资金与生产建设资金没有分开核算。“白蜡嫁接水曲柳系列技术示范”项目计划配套资金2.8万元,实际未落实。“无籽西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计划配套资金897万元,实际到位10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662万元未落实。

4.4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没有充分应用

宁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到目前为止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方法,从项目申报、立项评审到组织实施、结题验收各管理环节均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次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还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专项资金年度立项数和资助经费的不断增加,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不但资料积累差,数据统计不及时、不全面,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而且易引发重复申报、重复立项、过程管理缺位和管理不透明等问题,并造成项目信息的分散和流失,不利于项目成果的开放共享和后续研究,给项目信息的检索查询也带来一定困难,与宁夏科技事业和科技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5 对策建议

5.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成果转化投入

成果转化是创新链上资金需求量最大的环节,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据国外统计,在科技成果转化的研发、中试和生产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约为 1∶10∶100[5]。而目前宁夏科技计划体系仍然重在对创新链上游的支持,虽然设立了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但支持力度仍相对较弱。2013年宁夏区党委、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逐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规模”[6]。配套文件《整合科技资金加大R&D投入的实施(暂行)办法》中将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占全区科技支出的比重由18.4%提高到24%,其中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出,并明确主要以后补助方式支持[7]。这是宁夏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各类创新要素导向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政府部门应充分尊重企业对市场的价值把握,对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下决心要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在经过必要的论证评估后要切实落实好后补助政策。同时,由政府主导立项的成果转化项目要向技术先进成熟、惠及民生、量大面广的公益性、社会性项目倾斜,并根据项目规模、资金总量、市场容量和产业化前景等综合考虑资助额度,适当提高单个项目的资助强度。

5.2 优化项目资助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目前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较为单一。建议借鉴其他省区的做法,综合运用后补助、拨款资助、有偿资助、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方式,根据项目和承担单位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合理确定支持方式和资助档次。同时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培育企业投资主体为方向,以建立多渠道的金融投资体系为途径,使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逐步得到加强。一要积极开展与风险投资互动。建议在项目指南中强调优先支持已有风险投入的项目,并专门设立风险投资类项目,专项支持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参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二要积极鼓励企业使用银行资金。在经费资助方式上不断扩大贷款贴息的使用比例,引导信贷资金投入。三要帮助企业积极吸纳战略资本,策划企业上市融资。

5.3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从2013年起宁夏财政每年用于R&D投入的增速达到3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规模也将不断扩大,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上至国家、下至各省区都在加快建设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推动科技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例如,广东省科技计划管理、行政审批、科技奖励等86项业务全部在统一平台办理,已覆盖到县市的科技管理业务,并实现了与电子监察系统的对接;上海市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了发改委、经信委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实现了多部门多业务对外统一申报、对内统筹项目和经费安排。各地的探索和实践证明,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是加强科技宏观统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科技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8]。因此,建议宁夏科技管理部门将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上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开发建立覆盖自治区所有科技计划的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库、专家库、成果库的互联互通。

6 结语

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设立以来,立项准确,管理规范,项目实施情况较好,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夯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通过实践探索积累了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宝贵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资助强度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项目管理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为此,要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完善资助方式、建立信息系统等措施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马晓英.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绩效评价[J].科技成果纵横,2010(2):29-31.

[2]张乃中.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04(5):40-42.

[3]闫傲霜.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产业,2010(12):58-62.

[4]任海玲,孙兴莲,邵笑冰,等.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实践与成效[J].科技管理研究,2012(1):80 -83,88.

[5]王 卫,田 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J].技术创新与管理,2006(2):32-34.

[6]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宁夏科技厅网站:http://www.nxkjt.gov.cn.,2013 -08 -13.

[7]整合科技资金加大 R&D投入的实施(暂行)办法[EB/OL].宁夏科技厅网站:http://www.nxkjt.gov.cn.,2013 -08 -23.

[8]魏 薇.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0):148.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科技成果宁夏
宁夏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