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教练员的素质要求

2014-04-07 06:53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战术

曹 阳

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课余体育训练与其他教育活动同属学校教育的范围,但在具体目标、方法手段、教育内容、科学依据方面具有独特性[1]。它的特点是具有业余性、基础性、相对系统性、亚极限负荷、符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那么,什么叫教练员呢?教练员是指运动训练中培养和训练运动员者。对运动员的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和道德意志品质等全面负责。素质的概念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教练员必备的素质就是指教练员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它包括教练员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品质等等[2]。

2 合格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教练员的素质要求

2.1 高尚的道德品质

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都是课余体育教练员的座右铭。教练员的忠诚体现在对党的体育事业忠诚,热爱体育事业,热爱学生运动员,这是教练员做好工作的强大内在动力。教练员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较好的个人修养与品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谈吐文雅、衣着整洁、精神饱满等。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孟子认为“教者必以正”,自己“身不行道”就不能教育别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传道、授业、解惑”重任,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在品德技能人格上不断加以完善,并去影响学生,做一个在知识和品德有很高造诣的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运动员树立一个优秀的表率[3]。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指出:“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2.2 渊博知识与宽厚的理论基础

合理的知识结构、精通体育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以及相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一个教练员应具有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和依据,是决定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个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练,一定是一位思维敏捷,创造性强,而且解决训练实际问题办法多的人。只要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教练员应具备知识主要有四个方面。

2.2.1 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

课余体育训练教练员的工作离不开身体运动,如果教练员不了解人体运动时各器官的结构与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运动员不但起不到训练的效果,反而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教练员必须要精通基础理论知识并明白各知识内部联系,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教练员只有具备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把自身能力凸显出来。

2.2.2 专业知识与技能

为保证在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让学生运动员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较好的体育能力和技术水平,教练员必须掌握体育的地位、本质功能及一般规律与特性,明确和掌握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规律、特点及体育教学的原则、方法等体育理论知识,更应该掌握各个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动作技术、战术规则、比赛规则及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战术训练的原理、方法。在专业理论与技术上,良好的造诣是课余体育训练教练员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也是完成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基本能力和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知识不断地产生,所以教练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将新知识、新观点用到平时的训练教学过程中。

2.2.3 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知识

由于是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教练员要掌握教育规律,减少训练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做到事半功倍。而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仅仅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教练员,教练员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特点,掌握向运动员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是教练员应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教练员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与行为学等来武装自己并运用这些理论可以很好地解决运动员在体育训练与学习中反映出的各种有关问题,掌握和运用好这些理论有利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完成好课余体育锻炼的总任务[4]。

2.2.4 横向学科知识

现代体育发展的特点来看,体育科学的发展向着多学科和综合学科方向发展。体育即涉及作为自然物质的人,属自然科学,又涉及人们生活的各种社会因素,属于社会科学。体育科学具有二重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边缘科学不断产生,这就是要求教练员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运动员的知识面越来越宽越来越大,这就促使教练员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除训练中所必需的知识外,还应掌握体育社会学、体育人类学、体育史、体育哲学、体育美学、体育行为学、体育管理学、奥林匹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开阔视野,发展思维。

2.3 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2.3.1 教练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完成课余体育训练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正直、公正、团结热情、宽容、自制、乐观等方面素质。教练员的个性对运动员心理影响是明显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训练的气氛才能使运动员在训练上共同合作。教练员应热爱学生,对技术差、成绩不理想的运动员要更加关怀备至;对在比赛中受到挫折要帮助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加以诱导,鼓励继续努力,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3]。教练员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练员要能够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在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时,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有效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表现沉稳从容的心理品质,这也是运动员取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2.3.2 教练员应具备强健的体魄

由于教练员生活的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练员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具有在运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进行体育教学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适应社会体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学训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显著的直观教学。所谓“百问不如一见”,给运动员做示范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较好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基础能给学生运动员带来信心和力量,加强直观感知和对教练员的认同感,从而提高运动员训练的效果。同时,它也是教练员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人是身体方面与心理方面的一种和谐,没有这些,就很难胜任本职工作。

2.4 具备科学选材的能力

选材是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第1步。由于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体育器材、体育师资相对稀缺,训练经费不足,钟珉:浅探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教练员的素质要求就很难开展大规模的、有大量学生加入的运动训练,教练员就需要从众多学生中选拔有一定潜质的,身体、机能、心理、智力等方面符合运动专项特点的,思想品德好、勤奋学习的学生进行训练。教练员要了解到不同的竞技运动项目对不同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着不同的特定的要求。运动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证明,不同特点的运动员接受同样的训练却常常得到不同的训练效果[5]。因此,教练员必须选择最适宜的选手,接受特定项目的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练员在选材时注意范围要宽,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要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基本技术的测试,还要进行心理素质的测试,而且还要重视他们的文化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是不可取的。教练员具有科学选材的能力有利于发现具有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但是,由于选材的复杂性与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条件所限,难以进行细致的工作来达到选材的目的。

2.5 具备科学的训练方法

按照客观的规律办事,教练员的训练对象正处在自然生长的发育时期,不同年龄的学生运动员有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反映了他们的生长发育规律性,所说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在训练过程中,所使用的训练手段、方法、运动负荷的排等,必须与训练的对象相适应。训练手段不能成人化。因此,要保证学生课堂训练顺利有效地进行,就应该科学地选择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教练员了解训练方法的原理,而教练员要做到训练的科学性,就必须更新观念,破除陈规[6]。

2.5.1 科学的身体训练方法

身体训练是针对身体的某些系统而进行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的训练。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应注意的要求:1)要全面。根据青少年身体的机特点,加强一般的体能训练,使身体器官系统机能和各种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但要注重选择对专项影响较大的体能训练手段,使各种身体素质均衡发展。2)要有计划。教练员要根据项目的特点,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和对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体能训练在全年训练的比重。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科学安排好运动员生活作息制度,处理好运动员课余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3)要有针对性。人生不同年龄时期,身体素质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学生运动员正是身体发展的敏感期,所以要在这个时期,教练员对他们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使某素质在相应的年龄时期得到较好的发展,教练员要在发现运动员在训练时忽视质量时,讲明道理,加强检查,严格要求动作质量,同时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以保证体能训练的效果。

2.5.2 科学的技术训练方法

技术训练的前提是做好技术分析,以基础技术训练为中心,防止过早疲劳现象的出现。1)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技术还是形成战术的基础,运动员全面、多样地掌握技术,可以增多战术的数量,技术掌握得准确、熟练,可以提高战术的质量,任何水平的运动员都应重视技术训练,由于技术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即使是技术相当熟练的运动员,也要不断改进和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2)及时纠正错误的技术。教练员如果对运动员技术错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形成不正确的技术后,再来纠正比较困难,并给以后的训练造成障碍。因此,教练员要及时对运动员的错误技术、不规范技术要适时予以纠正。3)狠抓基本技术训练。技术训练要长抓不懈,使运动员牢固掌握以基本技术为核心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提高、掌握高难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基本技术训练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与进行。不宜片面去追求学习高难度动作。4)注意形成个人技术特点,培养运动员专项。在训练中,除了要求运动员统一的技术规格要求外,还应考虑个人特点。因此,要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要求,使训练更符合个人的实际,发挥个人技术特点。

2.5.3 科学的战术训练方法

战术训练包括培养战术意识,努力使基本战术与多种战术相结合,使战术与技术相结合等。1)培养战术意识。战术意识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清醒的头脑、敏锐的反应力、准确的判断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丰富的技战术体验等,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注意培养运动员的意识,这对提高其正确选择和合理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和临场的应变能力,同时要求运动员掌握比赛规则,对发挥其技术战术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培养战术运用能力。在教学训练中,要通过战术板、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训练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战术,了解比赛战术的变化规律,才能在比赛中去运用合理的战术。使运动员自觉做到个人行动服从局部战术,局部战术服从整体战术[6]。3)注意基本战术同多种战术相结合,对于一个队和一名运动员来说,需要较熟练地掌握一、两套基本战术,在此基础上,建立对付不同对手的多种成套战术。并且要把战术训练跟比赛结合起来,使战术训练同比赛一致起来。

2.5.4 思想品德训练方法

思想品德训练是指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的教育。课余训练中,结合训练和比赛实际,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如可以采用说服法、树立榜样等方法。因此教练员更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这一点在中小学课余训练中非常重要,教练员的言行对他们影响很大[7]。

2.6 具备正确感知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在世界各国的迅速扩展,拉近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距离,教练员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训练的一切工作,经常了解和研究专项运动训练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新的教学训练方法,不凭老经验,勇于创新,要建立学校之间的信息网络,更快地接受新思想,在训练方法上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教练员了解对方信息,再利用相应的战术去战胜对手。

3 小结

综上所述,一切训练计划与实施,比赛的指挥都必须通过教练员才能作用于运动员而变为现实,教练在整个课余体育训练中起主导作用,教练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身教重于言教,才能搞好课余运动训练的工作。在训练和管理过程中,教练员还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专业素质及思想品德等综合能力。没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教练员是难以胜任这个工作,也无法带好高水平的运动队。

[1]魏云贵,谭明义.论优秀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1(3).

[2]乔云萍.怎样当好一名教练员[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9(4).

[3]曲宗湖.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6]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教材小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7]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训练战术
丰富的课余生活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中间战术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巧用翻边战术
用“狼的战术”打伏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