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选拔与培养

2014-04-07 06:53陈文浩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临场裁判员篮球运动

许 凌,陈文浩

篮球作为一项极具对抗性、技艺性和观赏性的集体球类运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项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的体育项目。而篮球运动在中国,更是拥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各年龄层,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捧和青睐。在普通高校,篮球运动也已发展成为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内外各类形式、级别的篮球赛事活动日趋频繁,竞技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而篮球裁判工作,是搞好篮球比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比赛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的保证,对促进篮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仅凭高校体育教师的力量,已远不能满足学校各类篮球竞赛裁判工作的需要。因此,为了正确引导和提高高校篮球竞赛的运动水平,适应高等学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可考虑在校内建立一支以学生为主体的篮球裁判员队伍,大胆启用学生篮球爱好者担任裁判工作。这不仅符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发挥了体育的多元功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裁判力量紧张的矛盾,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增强学生对篮球裁判知识的了解。为了广大体育教师能够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生裁判员队伍,分析和探讨学生篮球裁判员选拔和培养问题就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1 建立一支学生裁判员队伍是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篮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娱乐活动。由于其简易有趣,且活动方便,从而吸引了各年龄层的爱好者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普通高校,篮球可谓当代青年大学生最为关注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普及程度之高,远胜于其他运动项目。同时,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篮球社团,并以社团为单位自发组织训练和比赛。但随着近十年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屡创新高。根据教育部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2 230万人,相比2000年556万的在校生规模翻了逾4倍。在升学率逐年攀升的情况下,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更是有增无减,赛事活动日趋频繁。在此条件下,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线体育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愈来愈重,根本无法满足学校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裁判工作的需要。

但可喜的是,在各高校青年篮球爱好者中,不乏具备一定篮球技术水平和篮球基本知识的学生,为篮球运动所具有的巨大魅力所感染。而且,他们每个人对篮球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与激情,希望能够在篮球场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和风采。假如利用课余时间,从他们当中选拔和培养一批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学生裁判队伍,势必将成为校园篮球主题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由此,既能缓解教师裁判人力的不足,同时也可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增进他们对篮球运动的理解,更可切实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高等教育培养全面素质型人才的需要。

2 如何选拔学生篮球裁判员

2.1 应了解学生的道德作风及个人修养

篮球裁判员是球场上的法官,其主要职责就是要保证比赛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在选拔学生裁判员之初,应将学生的道德作风及个人修养作为首要筛选条件。篮球是一项身体接触、力量对抗都十分频繁的运动,且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双方利益争夺非常激烈。这就要求裁判员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公无私的职业精神,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力求做到执法公正、准确无误,绝不能有丝毫偏袒心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判罚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已趋于成熟和稳定,为了能够建立一支恪尽职守、作风优良的学生裁判员队伍,应优先考虑在道德和品行上表现较好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

2.2 应注重学生的身体条件和体能

篮球裁判是一项脑力与体力并重的工作,学生在具有甘于奉献精神的前提下,其身体条件还应满足一些具体要求。在篮球比赛中,裁判员作为比赛的法官,必须不断调整和移动自身的位置观察比赛,以便准确地掌握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做出公正的判罚。这就对裁判员的身体机能和体能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选拔学生裁判员时,应考察其身体各方面生理机能,内容包括视力、身高、体重、速度、耐力、反应等,这些都将直接关系到其日后能否胜任临场裁判工作。

2.3 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由于在临场工作中,裁判员要承受不小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而且一般来说,个体心理负荷的承受能力差异较为显著。因此,在选拔过程中,心理素质水平的考察也十分重要。一名合格的裁判员需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在激烈的竞赛环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适宜的兴奋性和紧张度,不能随场上情况的变化而起伏。同时,注意力需高度集中,对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场上出现的任何情况,对关键场次关键球敢吹敢判。

3 如何对学生篮球裁判员进行培养

3.1 重视学生裁判的职业道德教育

篮球裁判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公正执法,而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构成了篮球裁判员的基本道德素质。当比赛中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裁判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则为准绳,公正地做出判罚。如果执法不公,就违背了裁判的职业道德,而失掉了准确,裁判工作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因此,首先应使学生牢记在临场的执法过程中必须保持公正、不偏不倚、认真对待比赛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情况。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作风严谨,态度和蔼,果断而热忱。

3.2 切实掌握规则理论的要义

教师应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规则,重点解答疑难问题,并利用电化教学设备使学生对规则和裁判法有一个直观形象的理解。规则是临场裁判员执裁的唯一依据,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研究规则、理解规则和通晓规则的解释。此外,在规则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介绍现代篮球技战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以使学生在临场执法中,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技战术打法有所心理准备。

3.3 规则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生基本掌握篮球规则的理论知识后,可通过教学模拟比赛组织裁判实践。首先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场上裁判的跑动路线、选位方法以及鸣哨的技巧,熟练使用裁判手势。其次,通过模拟特定比赛场景的方式,锻炼学生临场裁判的能力,培养场上意识,并可在实践中派遣有经验的教师同场进行演练和指导,使学生不断丰富裁判经验,以期最后达到独立执裁的水平。

3.4 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执法水平

由于篮球运动具有快速多变的特点,不仅要求裁判员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判断能力、手势和鸣哨的协调配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在关键比赛中,现场观众人数较多,气氛热烈紧张,尤其在比分接近的情况下,更需要裁判排除干扰、秉公执法。这就需要裁判员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多吹、多看、多思考。在学校举行的各类篮球赛中,组织裁判学习中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担任裁判工作,通过正式比赛的锻炼,提高判罚的准确性和控制比赛的能力,逐步达到独立完成比赛执法任务的水平。

3.5 由裁判员向篮球竞赛组织管理者的过渡

为了提高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结合篮球裁判员的培养,当裁判员的业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可适时安排他们承担校内各级比赛的组织编排、裁判以及管理等工作。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逐步由单纯的裁判员向竞赛的组织管理者进行过渡。

4 小结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单靠他们的力量确实很难满足学校各种体育竞赛的裁判工作需要。因此,在校内建立一支精湛的学生裁判员队伍符合当前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实际,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选拔和培养学生裁判员的过程中,首先应了解学生的道德作风及个人修养,注重学生的身体条件和体能,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以符合篮球裁判员的一般身心条件和基本道德要求。进而,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确篮球裁判员的责任和义务。在掌握篮球竞赛规则要义的基础上,理论结合实际,敢吹敢判,不断提高自身执法水平。

[1]高 鹗.现代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郭洪宝,惠建华.篮球裁判员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鲁 琦.重视高师体育专业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J].安徽体育科技,2001(4).

[4]都冰杰.论高校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1(1).

[5]吴建逊.论现代篮球运动裁判能力的培养[J].韶关学院学报,2004(3).

[6]裴益民.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问题的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1).

[7]梁 鹏.谈如何在高师体育学校培养高水平的篮球裁判人才[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1).

猜你喜欢
临场裁判员篮球运动
幼儿篮球运动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山东省青年排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县级医院是分级诊疗的“裁判员”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
社交临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裁判员位置转换的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