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藁城宫灯的影响及当代价值

2014-04-10 16:24刘金敏范亚斌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藁城宫灯图案

刘金敏,华 冰,范亚斌

(石家庄学院 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传统文化对藁城宫灯的影响及当代价值

刘金敏,华 冰,范亚斌

(石家庄学院 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藁城宫灯因其造型美观在我国灯具艺术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展到今天,仍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我国传统文化对藁城宫灯的艺术造型影响深远,使得藁城宫灯在满足实用功能基础上,呈现出多种艺术形式的审美特征。

藁城宫灯;传统文化;审美造型;当代价值

一、藁城宫灯概述

宫灯是一种纯手工艺制作、集装饰与实用于一体的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形象符号,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目前规模最大的宫灯制作基地,要数石家庄地区的藁城屯头村。屯头村的宫灯历史悠久。据传,明代藁城屯头村的李师傅心灵手巧,其手工制作的灯笼造型美观,喜庆吉祥,禁风耐用,远近闻名。一天,李师傅在藁城街上叫卖,巧遇县太爷,县太爷见其灯笼,尤为喜爱,视若珍宝,全部买下,并作为贡品进奉与皇帝,得到皇帝的青睐。由于皇帝酷爱灯笼精湛的工艺和美观的造型,使得藁城灯笼得以在皇宫内外四处悬挂,因此得名“宫灯”。此后,藁城宫灯生意愈发兴隆,技艺传世不绝并越发精湛。

传统宫灯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共有56道工序,包括挖竹篾,洗竹竿,钻座眼儿,糊纸,绘制图案等,各道工序都靠手工完成,生产效率极低。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宫灯在生活中用得越来越少,做宫灯的人也日渐减少,到现在已经看不到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宫灯了。[1]藁城屯头村是宫灯之乡,自20世纪80年代起,该村村民立足于传统,大力发展宫灯文化,并结合现代技术,对宫灯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开发,将传统纯手工艺制作发展成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屯头村也因此成为“大江南北独一村”的宫灯生产专业村。由于藁城宫灯造型创作不仅立足传统,还结合现代视觉元素发扬了造型优美的优点,因此使得藁城宫灯驰名中外。

二、传统文化对藁城宫灯审美造型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2]在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承载载体非常多,包括文学领域的诗词歌赋,艺术领域的音乐、绘画,建筑领域的造型等,范围之广无所不及,这些都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特色内容。

藁城宫灯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鼎盛期是在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皇宫中的艺术形态都是当时文化形态中最典型的代表,这些传统艺术形态对宫灯造型都有一定的影响,宫灯造型中体现出其他艺术形态所具有的美的特征。在此,笔者分别从藁城宫灯的造型、工艺、图案、色彩、材质和情趣上的审美造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而探究传统文化艺术形态对其的具体影响。

(一)传统建筑对藁城宫灯造型的影响

宫廷建筑是宫廷艺术中最大的艺术形式,它的整体造型特点首先是以木构架为主的空间结构。造型结构主要分三大部分:悬挑轻灵的屋顶、笔直的屋身和庄重的屋基。[3]10整体结构讲究对称美,整体造型无处不装饰,风格庄重华贵。这些都对藁城宫灯整体造型的创作影响极大。

藁城宫灯在外型上与我国传统建筑艺术造型相得益彰。整体造型有灯帽、灯身、灯托三部分。宫灯顶端是灯帽,灯帽由传统的龙、凤、鱼等吉祥纹样装饰,这些纹样从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都是垂直方向的,很像建筑的屋脊,边角起翘,轻巧灵动,和传统建筑的屋角形制非常相似;灯帽下面是灯体,传统灯体有四面体和六面体,后来主要是六面体,整体造型中间空,外部装饰丰富,给人以端庄、肃穆、沉稳之感。灯体上有上下镂空花牙图案灯屏,很像传统建筑的木花格门扇屋身,四面围合雕花木窗扇;最下面有灯托,很像传统建筑的屋基。灯帽外展,灯体内收,灯托垂直面积小于灯帽但等于或大于灯体,整体造型威严、华贵、庄重,讲究对称美。宫灯整体造型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单体建筑,因此宫灯可以看做是“灯的建筑”。

(二)传统家具对藁城宫灯工艺的影响

明清家具最大的特征就是造型复杂,装饰富丽豪华,制作精细,变化丰富,艺术价值极高。家具中大量运用雕刻的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及圆雕,造型奇巧,工艺精湛,整体造型厚重,具有庄严、雄伟的气度。这对于宫灯的工艺具有绝对的影响。早期藁城宫灯的材质采用名贵木材,这些高等木材进行雕刻打磨上漆后,柔和自然,典雅华贵,上面雕刻着传统的吉祥纹样,有浮雕和透雕,造型简练稳重,讲究线条美,工艺精细,极富艺术情趣。现在的藁城宫灯主要是纸雕,工艺主要是透雕,生动的整体造型结合了剪纸的手法,平面效果强;玲珑剔透的镂空雕刻是根据正负形的原理来展示精美丰富的图案设计,装饰富丽豪华,比剪纸更加立体,具有明清家具的稳定、厚重、雄伟的气度,观赏起来耐人寻味,艺术价值极高。

(三)传统图案对藁城宫灯图案的影响

中国丰富的传统图案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风格体现,藁城宫灯的鼎盛期主要在明清时期,所以明清时期的图案造型和风格对其图案造型影响最大。明清时期的图案在思想内容方面把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生活理想与图案形象结合起来,表现一定的含义,即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称为吉祥图案。[4]13吉祥图案通过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音、文字表意等一系列的传统手法来表现吉祥主题,这些手法完全应用到了宫灯图案的创作思想中。如以文字表意为主体的宫灯,有福字灯、寿字灯、双喜灯、大吉灯等;以象征手法为主的宫灯,有长方胜灯、双鱼灯、松鹤灯、白子灯等;以寓意手法为主的宫灯,有万年长青灯、万寿无疆灯、宝珠灯等;以比拟手法为主的宫灯,有金玉满堂灯、八宝吉庆灯等。每个吉祥主题内容不是单一一种图案,内容题材大多包括山水、走兽、花鸟、人物等,尽最大努力将多种美好的寓意应用到一幅画面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从纳福迎祥、团圆圆满、健康长寿、驱邪避恶、多子多福、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吉祥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心理和愿望。在阶级社会中,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劳动群众,都对美好生活怀有强烈的期望,因而代表这种吉祥寓意的图案成为人们借物抒情、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慰藉。藁城宫灯作为人们喜爱的一种集装饰与实用于一体的工艺品,它的图案设计必然成了满足人们心理寄托的承载体。

(四)传统色彩理论对藁城宫灯的影响

中华民族二千多年形成的色彩理论就是 “五色体系”,即青、赤、黄、白、黑五色。这五色是继承远古人类对单色崇拜,结合中国人自己的宇宙观——“阴阳五行说”,并与构成世界的其他要素——季节、方位、五脏、五味、五气相融合而逐渐发展来的。东汉经学家刘熙曾在他的《释名》中这样解释:“青色为主,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5]60传统的五色体系在藁城宫灯中有充分的体现,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醒目美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红黄色调是中国传统色彩的主要色调。红、黄色为“阳”,传统建筑中尤其用红、黄色代表“阳”和地位。现在的藁城宫灯仍以红、黄色为主,其他色彩为辅。藁城宫灯之所以以红色为主,主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红色,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情感和象征意义。首先,红色能够辟邪。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在许多国家和民族中,红色的东西都有驱逐邪恶的功能。其次,红色代表吉祥。在中国,所有吉庆之事都要用红色来渲染氛围,如新婚之际、新年期间、生子之时等。再次,红色还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紫禁城红色的门和墙与黄色的屋顶瓦相映生辉,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彰显出富贵的气派。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人尚红思想一直没变,并且延续到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而宫灯必然会承袭这一传统色彩理论。

藁城宫灯还以黄色为主。这是因为:首先,因为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黄色是土的象征,代表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其次,黄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如自宋代以来,黄色只限皇帝专用,皇帝的服饰、皇宫装饰多用黄色。再次,黄色是财富的象征,是黄金的颜色,如古人喜用金粉装饰各种精美器皿,许多古代雕塑、宫廷建筑用金黄色装饰,显得富丽堂皇。

藁城宫灯作为皇宫中的装饰品必然要服从于宫廷色彩的整体系统,这种以红、黄色为主调的色彩运用一直延续至今。

(五)传统轿子对藁城宫灯材质和情趣的影响

明清时期宫廷中的轿子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皇帝后妃、大小文职官员等出行都坐轿子,不同的官品在轿子的形制类型、帷子的用料颜色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以此来划分等级。宫廷中的轿子制作尤为精美,整体装饰雍容华贵,整体造型类似于一个小型单体建筑,有四面体的轿身,轿身是单一空间,内部是木制框架,用来支撑空间,这个木框架同时影响宫灯的框架用材。外围用帷帐封好,根据不同的等级帷帐的颜色和装饰图案各不相同,两侧轿帷留有小窗,另备窗帘。宫廷中的轿身材质都是布艺的,尤其是夏季,帷幕是薄纱,朦胧透光。这种材质明显影响了藁城宫灯的材质,圆形宫灯周围用红色纱布围合,上面绘有图案,六角形的宫灯灯屏,其材料一般采用绢纱、羊皮、窗棂纸等绷镶,其中绢纱尤其受人喜爱,朦胧中透着光,非常美。

轿身上有轿顶,轿顶造型类似于古代建筑的攒尖顶,四面攒尖,中间顶尖有代表不同等级的装饰,四角出挑,轻盈灵巧,宽度大于轿身。皇帝的轿子四角上还装饰有瑞兽,花轿四角装饰绸缎垂花,轿顶四周镶有坠穗,抬起来晃晃悠悠,垂花和坠穗随着节奏来回摆动,动感十足颇具情趣。这种情趣性设计突出影响了宫灯的制作。藁城宫灯的灯顶各角轻盈出挑,各角处和灯底部都配有坠穗,坠穗总是与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一起出现,其本身也具有长寿、吉祥之意。宫灯的坠穗多用有弹力的黄线为主,红线为辅,顶端一般配有珠子或者玉石,下方缠绕红线,将其挂在空中,随风摆动,动静结合灵动活泼。因此,宫灯也可以看做是“灯的轿子”。

三、藁城宫灯审美造型中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藁城宫灯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艺艺术形式,它的审美造型从古到今根据人们的审美变迁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离中国传统的造型思维形式、传统的创作思想,这是我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承袭。藁城宫灯造型在整个社会环境下受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影响,所呈现的艺术特征也充分展示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它的研究是有现实的当代价值的。

首先是文化传承价值。藁城宫灯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藁城宫灯审美造型中体现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展示。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我们今天的设计要立足于传统加上现代意识,没有传统,我们的现代创作就没有文化底蕴。藁城宫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继承、发扬,并持续发展下去。

其次是艺术创作价值。灿烂的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元素,通过传统文化对藁城宫灯创作的影响所体现的艺术特征,给艺术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手法,还能激起人们的创作激情。

再次是审美艺术价值。藁城宫灯自古以来就以美著称,其中蕴含着许多天才的艺术创作、精湛的技艺,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和情感。藁城宫灯,一方面可以让我们领略当时社会形态下人们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审美品位,另一方面对今天我们的审美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王蕾.藁城宫灯艺术特征与走向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赵鹏.古代灯具中的传统文化要素[J].包装工程,2010,(8):32-34,38.

[3]楼庆西.装饰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李振球.中国民间吉祥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5]刘熙.释名疏证补[M].北京:中华书局,2008.

(责任编辑 周亚红)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Influence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Gaocheng Lanterns

LIU Jin-min,HUA Bing,FAN Ya-bin
(School of Fine Arts,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

For their attractive appearance,Gaocheng lanterns have been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helightingarts.Till now,theyarestill popular inour daily life,and become one of the typical symbol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culture.Theartpatternof GaochengLanternsisdeeplyinfluencedby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Therefore,basedon theirpracticalfunctionsindailylife,GaochengLanternsshowustheaestheticcharacteristicsinvariousartforms.

Gaocheng lantern;traditional culture;aesthetic design;contemporary value

J529

A

:1673-1972(2014)04-0101-03

2014-05-25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传统文化对藁城宫灯审美造型的影响研究”(2014031328)

刘金敏(1977-),女,河北南皮人,讲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研究。

猜你喜欢
藁城宫灯图案
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乡镇人大主席会议
长信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大常委会 开展“对标先进找差距、推进人大规范化”活动月
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复工复产——石家庄市藁城区贾市庄司法所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人大力量——记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人大主席团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