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良小说《文联主席》的审美内涵

2014-04-11 08:34高剑芳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丹青文联艺术家

高剑芳

(石家庄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康志良小说《文联主席》①康志良《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下文中未标注之文献均出于此。因为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部描写文联主席的作品而备受瞩目。许多评论家对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给予了很高评价。他们肯定小说主人公盛丹青为了墨玉市文化发展而作出的不懈努力,肯定他“在困顿中的坚守与探索”[1]。

读完整部作品,笔者更感慨于作者对当下现实的那种力透纸背的透视和剖析,让我们更加理解了小说主人公盛丹青“在困顿中坚守与探索”的不易。小说对当下现实图景作了最真实的反映,它直面现实人生、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对生活作出了明确的价值判断。

一、直面现实,笔力千钧,对当下社会最真实的揭示

(一)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文学艺术家在当下环境中的生存境况

《文联主席》对当下现实社会的反映可以说是纤毫毕致,尤其是对现实情境下文学艺术家生存环境逼仄的真实境况作了具体而深刻的描绘,而这种逼仄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1.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对属于精神文明世界的艺术的消解

在经济高度发展过程中,以发展物质为中心的文明对属于精神文明世界的艺术是一种消解。经济浪潮中高速度的物质发展对文化建设冲击、挤压,对文学艺术的忽视使文学艺术边缘化。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就是许多人、政府的有关部门从不把文联当回事。用来装门面时,文联主席又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排出迎国庆的团体操,而政府答应的排练资金却迟迟不到位,作为文联主席的盛丹青必须靠借债来完成任务。用不着时,文联主席在有些人眼里就是可有可无的。一个文联部门,竟然只有两个半人——文联主席、秘书小雪和一个经常请假的司机。文联招聘工作人员,招进来三个,走了一对半。市长作为历史系毕业的高材生,却认为文化单位没什么用。甚至在市直机关电话册上,连文联的电话都没有。各种名目的会议要求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盛丹青没时间,领导就要求副职参加,可盛丹青连一个副职都派不出去。作品中的这些细节为我们展现了文化事业发展的真实境况——逼仄的环境、窘迫的文联人。

在基层,文化事业领导者不是热爱文学艺术的作家、艺术家,而是一个农村出身的电工,竟因为“有人”而把持岭南县文化局长达20年。这是文学艺术的悲哀。岭南县县委书记顾遥因怕落下不重视文艺的名声而邀请白玉纯出山,在与白玉纯把酒问盏中说了实话。为什么要让不学无术的李日生当文化局局长?那是因为李日生为乡里盖大楼,为省里某个领导的女儿花巨资买肾,成功挽救其生命,他当家侄子又是财政厅厅长。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领导们认为,“文化局又非什么重要部门,在领导眼里说白了吧,有无均可,不碍大局,所以历任领导也就装聋作哑,此乃人之常情。事实上上面的领导谁也没有支持和纵容他”。这句大实话道出了文学艺术、文化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真实处境,尴尬、无奈、悲凉。

2.不学无术但有势力者对艺术的压迫

小说以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表现了一群不学无术但有势力的诸如“李日生们”对艺术的压迫。一个没有多少文化、没有艺术细胞的农村电工,竟然成为一群艺术家、文学家们的领导——文化局长,这是何其荒唐。这位没有知识、文化的大老粗却监管着一大批艺术家,他随意挥霍公款,恣意打压、迫害艺术家。正义的艺术家们起而抗争,结果是力不能敌,走的走,病的病,竟无人能把他怎么样。就连白玉纯这样写过《进京赶考》著名作品的作家,也不得不去卖臭豆腐。如果不是屠金这样“有实力”的人用不正常手段将其拉下马,这些艺术家们不知道还要忍到什么时候。一些手里掌握着审批大权、经济大权的官员,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挟艺术家为其作画、写字,却没有丝毫的愧疚。

3.世俗偏见对艺术家的戕害

现实社会中深藏在潜意识中的世俗偏见是一把杀人的软刀子。人们需要艺术家,她们长得漂亮,戏唱得好,政客、世俗之人欣赏她们的歌、舞,但内心深处却歧视她们,把她们看做是戏子。忘情湖畔,省会市长陈冰钓鱼时钓上一条大红鲤鱼,因为钓得高兴,信口就说:“不知道吧,告诉你们吧,这红色的大鲤鱼呀,就跟你俩一样,是演员,是戏子,是名角儿,是苏三,是人见人爱的大红美人啊!哈哈……。”陈冰表面上是说者无心,但潜意识里是把妙红、彭玉玲当做让人看不起的戏子。这是内心深处的歧视。这些艺术家在官员生态场中是花瓶,官员接待客人要漂亮女演员作陪,朋友聚会也要女演员们陪着喝酒、唱歌、表演,在他们意识深处从未有对艺术家的尊重。盛丹青训斥舞蹈协会会长时说,“今后再不许团里女演员陪玩”,一句话道尽了艺术家尤其是女艺术家们的辛酸。如果说金钱压迫下他们还可以甘受清贫一心为艺术,那这种思想意识深处的蔑视让她们无法接受。可以说,这种潜意识是从精神上杀害彭玉玲的凶手。

屠金看起来是一个侠肝义胆的商人,为朋友、为这些艺术家提供了物质的、金钱的帮助,甚至出资帮助盛丹青开发皇家庄文化,为彭玉玲在忘情湖放生红鲤。但这些艺术家在他眼里不过是发展“事业”的活广告,尤其是那些女艺术家,在他意识深处不过是戏子罢了。他和那些官员、世俗之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他与殷妙红逢场作戏、打情骂俏,对玉玲百般呵护,大哥似的胸怀让人看似温暖,但实在不是妙红、玉玲们心灵栖息之地,因为他不会认真。当他放养红鲤鱼苗感动了彭玉玲,彭玉玲当着众人和媒体的面宣称要嫁给他时,他立刻退缩了,他想着的还是大学生秀。实际上,他把玉玲、妙红看成是和他手下的白鹭、柳叶一样,可以供他观赏甚至享用的女人。红鲤鱼是一种暗示,是一种被玩弄、愉悦的对象,而不是被当做生命中真爱的人。这就是艺术家们生存的意识形态环境。

(二)对官场生态的深刻揭示

小说多次写到了当下真实的官场生态,描写真实准确、切中时弊。每到官员换届,就到国外考察,所花钱财要职能部门出,职能部门为了堵亏空,就要想办法,怎样想办法?大家懂的。在官场,一些人在干,一些人在看,一些人在玩,懒政者比比皆是。事故发生了,市委秘书长打电话找各部门负责人,电话都打不通,而纪检部门在洗浴中心、茶社、歌厅门前却找到了这些官员的座驾;在全市几百人干部大会上,一些功能超强、外形超靓的手机里传来的是娇滴滴的女人的呼叫:“人家想死你了。”手机里存贮的是一张张美女裸体照,一条条官场亚文化的代表——段子,荤素都有。曾经从政现在从商的李清,人脉广泛,没有他联系不到的人,没有他摆不平的事,他就像是一个文化掮客,文场、酒场、市场、官场处处活跃着他的身影。

岭南县委书记顾遥因为怕自己管辖下的白作家卖臭豆腐串丢自己的脸,怕挨骂,于是找到白玉纯,决定把他安排到文联。但他为了县里借的教育基金能延缓上交,对罪恶累累的李日生睁一眼闭一眼,作顺水人情。白玉纯与顾遥一顿酒喝下来,终于明白了“事理”:顾遥要做两头的人情,上面得罪不起,下面又不能得罪。一方面要请他出山,另一方面还要李日生保外就医。作为领导,常常采用这种“万全之策”。事实上也正是这种万全之策混淆了是非,扼杀了真理,失去了民心。要么各打五十大板,要么各给恩惠一筹。领导的心思是息事宁人,群众的心思是讨个说法公道,论个是非曲直。既然不能明辨是非,又不能伸张正义,那就只有马马虎虎、稀里糊涂了。在这样的官场生态中,怎么不令作家们感到“心灵深处是一片心灰意冷,是一腔愤愤不平,是一派凄冷黑暗……”。

屠金向忘情湖投放鲤鱼原本不过是跟彭玉玲开的一个玩笑,不想却被省城的陈冰市长当真了,组织专家论证,要搞放鱼仪式,真是动作不小。在仪式上,市长要屠金讲几句话,屠金请盛丹青给写个讲话稿。盛丹青应诺下来。屠金兴致勃勃地说:“到时候我邀请你和白作家参加,有两位作家在我左右,谁也不敢小看我,我也沾上文气了。”作家沦为商人文化招贴,不知是幸也非幸?难道搞文化与商业联姻,真的是建立文化大省、发展文化艺术的唯一途径吗?对此,笔者持怀疑态度。

二、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盛丹青

小说塑造了一批为了自己心爱的艺术孜孜追求的艺术家,尤其是小说的主人公——墨玉市文联主席盛丹青。

评论家封秋昌先生这样评价盛丹青:“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的人,一个为了写出好作品甘于忍受清贫、耐住寂寞,在困境中依然为挖掘民族文化而默默奉献的作家形象。”[1]这个评价非常中肯。

盛丹青是一个具有大胆开拓精神的文联主席形象。当许多地方的文联主席哀叹无法生存,对事业追求萎靡不振时,盛丹青提出了文联要转变观念,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手狠抓文艺创作,一手抓文联文化产业,参与市场运作,实现艺术价值的工作理念。这实际上是文联人为自己放开了手脚,不受过去所谓文人清高不谈钱的传统的影响,这是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可行之路。省文联主席高鹤来访,盛丹青慷慨激昂地阐述了自己关于文联发展的思路:“我们文联主席不但应该是个艺术家,还应该是个社会活动家。我们是清贫了一点,可是,我们有的,企业家不一定有。企业家有了困难,我们积极帮助,我们有了困难企业家也不会推辞的,这叫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我总结这就叫:联字当头勤作舟,多跟企业家交朋友,我有智慧你有钱,文企联营路好走。”笔者虽然不赞同盛丹青的这个理论,但不能不佩服盛丹青为了发展传统文化所做的具有开创性的、清醒的选择。

中国自古以来有文人相轻的流弊,而盛丹青却是一个宽容而睿智、作风民主的文联领头人。他领导下的文联有“文人相知、文人相敬、文人相助、文人相爱”16字工作方针,这是盛丹青面对文学艺术受冷落的情况而提出的文学艺术的自救方针。在盛丹青的领导下,墨玉市的文学艺术工作开展得蓬蓬勃勃。

作为文联主席的盛丹青,多才多艺,提起笔,能写、能画;放下笔,能拿起摄像机、照相机去捕捉生活中的美。他对摄影的光线、美术绘画的色彩都有高度的敏感。老母亲住院时,他远远看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一束阳光照在母亲身上,他感叹道:阳光从楼道尽头的窗户里斜射到她的身上,犹如摄影棚里的一束轮廓光,将妈妈置身在一个清晰的光影透视之中。在山里,他为林雨婵拍的一张照片更显示出他对摄影光线的精通。盛丹青可以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吹拉弹唱样样能来,对摄影、钓鱼也颇有研究的风流才子,引得女大学生林雨蝉(后来的墨玉市宣传部女部长)好生仰慕。在文代会的联欢晚会上,盛丹青高歌一曲《长江之歌》,“雄壮动听的男高音不仅赢得观众的阵阵暴风雨般的掌声,还让林雨蝉感到震惊:没想到他不仅人长得帅,书写的好,字画做得好,而且歌唱得也好。她按捺不住激动,从服务员手里拿过花跑上台去送给盛丹青”。

盛丹青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不献媚、傲视权贵的文人气节,面对高官不卑不亢。省会城市市长陈冰与人钓鱼钓不上来,李清带盛丹青去帮忙,陈很没有礼貌,与盛丹青打招呼连墨镜也不摘,只冲盛丹青点点头说,你就是盛丹青?盛丹青不卑不亢,也点点头。他不似一些软骨文人点头哈腰,而是礼貌点头。当陈冰夸奖盛丹青的画画得好,盛丹青不冷不热地说“谢谢夸奖”。他桀骜不驯,傲视权贵,当醉酒的马飚靠蛮力要求他作画时,他画了一幅“无眼之虾”,寓意深刻。作者写到这里时,让读者会心一笑,为盛丹青的明末才子式的潇洒之风而惊叹。

盛丹青还是个多情之人。他爱妻子,但他并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所谓“君子”。他有男人、一个艺术家男人多情的一面,面对美丽、聪慧的林雨蝉,他有男人的情不自禁。当他知道市长王鼎也爱林雨蝉时,甚至表现出一种嫉妒和痛恨。但他有理智,知道自己的责任。他虽然放不下林雨蝉,但因为爱她而希望她得到幸福。这个过程是一个很艰难的情感冶炼,他控制情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开发皇家庄的事业中去。盛丹青是一个理性的人,与林雨婵相处日久生情,他也担心自己会不知不觉走进感情的误区。他失眠,在床上辗转反侧,披衣下床,透过窗子发现对面林雨蝉房间依然亮着灯,望着她的窗口,他忽然觉得自己有一种冲动,他觉得,这对于他来说,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盛丹青有这种感情无可厚非,思想、志向的一致性使他与林雨蝉相处非常融洽,但他非常理智,他知道,“当她情感的小鸟无处栖息的的时候,既应该珍惜她情感的着陆,又绝不能使她的情感停留在不该停留的地方,使她受到伤害……”。盛丹青以极大定力及时从对林雨婵的情感中抽身,在情感可能脱出轨道时及时抑情,不给对方造成伤害,这不正是一种更伟大的爱吗?

小说中另一个人物曹丹可以看做是未来盛丹青的化身,或者说是盛丹青双重性格中的另一面:曹丹很有商业意识。在多次文联活动缺少经费的情况下都是曹丹出的主意,与商家联合,既满足了文联自己的办公资金、活动资金问题,又为商家带来了好处。而盛丹青一直以来是主张文化与市场接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保障,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发展艺术是何等的艰难。自己作为文联主席,几年来为了文联搞活动四处求援,欠下了多少人情债,要饭过日子的滋味着实让人辛酸。尽管自己多年来一直都在高喊增强文联自身造血功能,发展文化产业,但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怎么发展文联的文化产业?把作者的艺术作品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创造价值,这不是自己很早就梦寐以求的夙愿吗?因此,他觉得这件事应该支持。

三、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笔者也有一些思考,供大家批评。

(一)盛丹青突围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盛丹青们为文学艺术的发展,为了开发皇家庄历史、挖掘本土民族文化殚精竭虑,上下奔走。但是,盛丹青到处化缘、奔波,甚至为了文学艺术发扬光大不惜下跪,这样做真能在文学艺术发展的困境中突围成功吗?对这一点,笔者很有疑虑。正像李清所说,现在的领导干部都年轻、性急,他们需要短、平、快,在很短时间内尽快搞出政绩,平稳完成升迁。就你搞的那个历史文化研究,投入资金大,时间周期长,三年五年不见成效,谁有时间陪你玩?官员任期短,又一心想弄政绩,而文化是带来不了政绩和GDP的,所以保护、挖掘本民族文化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因此,李清劝说盛丹青:“别没事找事搞什么民族文化研究。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全球一体化了。”当下文化发展的大环境是文学艺术发展的瓶颈。

市场化似乎是一条不错的发展文学艺术的路子,但真能成功吗?每每有作家、艺术家来到屠金的温馨泉,屠金都热情款待,之后热情地邀请这些主席、作家等留下墨宝。他真的是与这些艺术家心灵相通,志同道合,为祖国的文化遗产、文学艺术尽力?否,他不过是使用这些人的字画题词装点自己的门面,博得爱才之名。他每次花几万、几十万“支持”民间艺术、文化,都要在报纸媒体大肆宣传、鼓噪,文化成了他的免费广告,他可以据此得到千万金钱的回报,可以挤垮与他竞争的另外两家洗浴中心,这样的文化与商业联姻真的能救了文化?盛丹青自己对文化与商业联姻也心怀惴惴,他很矛盾:“听屠金此言,盛丹青心中思量,屠金仗义疏财,不惜重金收藏春茂老人的根雕作品,此举可谓高尚。但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总让人感到不舒服。千件根雕展出,搞一个剪彩仪式,一点都不过分,但是,这带有浓厚商业炒作气息的作秀,的的确确让盛丹青心里觉得不顺畅。”盛丹青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形式上文化不是商业的嫁衣,既有了文化的面子,又让商人赚得盆满钵溢。

(二)角色尴尬的盛丹青能挽救了文化事业吗

盛丹青与他领导的文联的现实困境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怎么走出这个困境,未来的路还长。文联主席,既是艺术家,又是一个官员,这种角色的尴尬使他没有办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反而要做一些与自己事业、艺术无关的事情,这样的环境和身份矛盾,实际是在耗费艺术家生命。作品中这样的情节比比皆是:市委办公室通知“下午召开推广沼气工作会议,要求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必须参加,不许请假”。这样与文联毫不相干的会议也必须文联一把手去,这不是浪费艺术人才么?市委有规定,单位一把手不得亲自驾车。文联唯一司机张小奇由于生活困窘,在外边给人跑运输,盛丹青又必须开车办事时,矛盾出现了:没人驾车,自己又不能开车,一些会议又必须参加,真真难煞我们的文联主席。他到省里谈工作无法参加会议,向市委主管副书记请假,回复是你不参加会议可以,但是一定要派一个副职参加,不许派一般人替会。盛丹青不由得大笑:“派一个副职?派个一般人员也没有。”由此可见文联的生存处境。

(三)民间对文化的热衷超出了政府,政府投入不足

民间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有时超过了我们的政府,这不正是我们政府部门应该反思的吗?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文联组织首届全国百龙大赛。省民协希望盛丹青能组织一个舞龙队参加这次重大赛事。盛丹青只要两万元的活动经费也被市政府否决了。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事业,盛丹青到处化缘,到部队、移动通讯公司借车,组织飞龙镇的舞狮小伙子排练,还要组织舞龙队演员进京演出,这一切都需要钱。但是盛丹青没有钱。为了文化事业,他不惜降尊纡贵,给王老栓下跪称爷。墨玉市解放55周年暨国庆庆典开幕式要求文联搞大型团体操表演。但市长却说,不要动不动就伸手向政府要钱,政府不出钱,各部门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这才叫努力工作,这才叫为政府排忧解难。盛丹青们使出浑身解数到处借钱、化缘,资金缺口很大,但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使大型团体操表演如期完成,然而还钱的事无人承担,盛丹青只能东躲西藏地躲债。

(四)作家的现实困境如何解决

盛丹青是一个体制的牺牲者。文联主席,原本应该不是官位,应该是对艺术成就的肯定。但是在当下这种体制中,文联主席是官位的一种,既是官,则免不了有作为体制内“官”的相应束缚。作为体制内的盛丹青,无法摆脱身份去做一个自由艺术家,无法扮演一个自由的社会批评者或审视者的角色,只能在体制的框架内完成自己的突围。他无法站在一个独立立场上,以一个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立场反思当下现实,只有如同鲁迅一样,或者如同清末“八大山人”一样,远离当时的体制,具有独立的批判地位,才能客观地反映体制,否则只能是当下体制的体验者和复制者。

文人们在当今的体制下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屠金为给作家们报仇,用计谋整了岭南县文化局长李日生,而李日生的后台——毕厅长,则动用权利抓了屠金,作家盛丹青、商人李清又为了屠金来求省委宣传部江枫副部长。江枫身为宣传部长却跟盛丹青

[1]写出当代文化人的“这一个”——康志良长篇小说《文联主

席》[EB/OL]. (2006-03-16)[2014-05-06].http://www.chi-要一幅画,盛丹青赶忙保证:这不成问题,回去画了给你送来。盛丹青、李清还要陪着江枫打麻将,下象棋,娱乐消遣。这就是当下文人与官场的荒诞关系图表,文人与官场有如此联系时,他还能保持一种批评的态度吗?

作为文联主席,首先是一个体制内官职,他要参加各式各样与他文学创作有关或无关的体制内会议,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甚至他的工作总结也是体制内的官话、套话。这些都是文人缺乏独立的人格地位的表现。盛丹青的父亲——一位文革中的“黑作家”,去世前留给他的话是:“要做一个纯粹的作家。必须远离仕途和官场,必须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盛丹青面对这个污浊社会,通过青云道长之口开出治世良方:“根治腐败也需要标本兼治,治标即铲除腐败温床,关闭社会上的歌厅、舞厅、桑拿、高级酒店,消灭娼妓,遏制淫乱挥霍;治本,就要消除安逸,净化心灵,让干部们都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如此一来,何需群众集体上访告状呢?”显然,这是作者给我们开出的救世良方,这与当下党的反腐败、倡和谐、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康志良救世良方应该是有效的。

作为一部文联人写的《文联主席》,小说对当下现实进行了力透纸背的揭示,塑造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的人,一个为了写出好的作品甘于忍受清贫、耐得住寂寞,在困境中依然为发掘民族文化而默默奉献的作家形象。同时,小说也带给世人许多深深的思考。这些都使小说具有了深刻的审美内涵。nawriter.com.cn/bk/2006-03-16/23772.html.

(责任编辑 周亚红)

猜你喜欢
丹青文联艺术家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廉江文联获评“2018年度全省文联先进集体”
丹青校园
水墨丹青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丹青阁賦
湛江市文联领导到城月镇坑仔村扶贫
丹青厌
新形势下,文联何为?①——以昆明市文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