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需求

2014-04-17 03:22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胸怀高尚人文精神

李 莹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 332000)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就字面上的含义可以分为 “人文”和 “素养”。“人文”是人文科学,而 “素养”是由精神要素和能力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就是人文科学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人的内在的品质—— “和谐”的人。

那具体的内涵呢?可以分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为行为三个方面。

1.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 (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成为 “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学习像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等这些丰富的人文知识的时候,人们才会思考那些不确定答案但却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才能领悟什么是人世间的开心、悲伤,才知道怎样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才懂得如何与他人、与社会乃至自然、宇宙和谐共处。

2.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追求的是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推崇高尚的人格,着重道德维护和多样化的生活。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支撑,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拥有无穷的精神财富,懂得如何与一切事物和谐的相处,他们敢于面对人生中发生的任何困难,积极地去解决化解,并享受过程的快乐。

3.人文行为是人文素养的目的和表现方式

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唤起对人生,乃至生命本身的思考,养成相应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追求和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就是人文行为。人文行为是人文素养最终之目的。人文行为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这样的人他一定懂得控制,他的生活一定是正常有节奏的;他的行为是果断和勇敢的,他可以随时准备为真理和理想而献身;他懂得如何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所有我们身边的事物。

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外,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说是一名合格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 “人才”,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上,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创造财富,作出贡献。

二、当前我国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现状

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除了应该有着相应比较强的专门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拥有着一定程度的人文素质。除此之外,在高职生群体当中存在着普遍的学术视野狭窄、过重功利主义倾向、学术基础不牢、个性发展不足等诸多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都是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教养与人文,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当前高职生人文素养降低与群体道德素质下滑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道德修养比较低,部分高职生对基本的做人准则并不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不能正确处理;二是有着比较差的社会适应力,部分学生将其学习重点放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缺乏认识与了解世界文明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三是有浮躁的思想,人文精神缺乏,对他人与社会不关心,有着比较强的急功近利意识与淡漠的人生理想信念;四是高职生对历史了解比较少,不了解整个世界文化,缺乏相应的广阔胸怀、远大理想、发展观念与历史理念。

三、“对症下药”——成为 “和谐”的人

对于这些现状有必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

1.从社会层面:市场经济、贫富差距所导致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

2.从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只注重最后的分数。

3.从家庭层面:望子成龙,对孩子抱有巨大的期望。

4.从个人层面:沉醉于物质生活,忽略了个人精神文明的提升。

既然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问题所在,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那么培养的结果是要大学生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大学生、大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文素养、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入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除应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外,还应具备以人文素质为支撑的其他因素。然而对于正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其人文素养普遍缺乏,需要对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加以提升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 “人才”。所谓“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成为一个 “和谐”的人是一切条件的基础。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那么 “和谐”的人又是什么呢?要成为一个 “和谐”的人,再结合上述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和其出现的原因,我认为就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创新精神

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前一秒中是新的,可能后一秒钟就已经有别的更新的东西所替代。而现代的大学生正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他们不仅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需要的是创新的能力。

我曾在所任的两个班级里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2013级机电1班和机电2班,每个班都是40名男生,且专业一样,英语程度相当。在机电一班,我每天布置一段对话让学生背诵,第二天用这段对话进行两两训练;在机电二班,我也每天布置同一段对话让他们去背诵,但同时规定每个人都要用5句对话中没有出现的进行沟通,这样一个月以后随机抽取1班和2班的各10组同学进行交叉对话,1班的同学在2班同学说出书上没出现的句子时无言以对,而2班却对1班同学的提问对答如流。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更加有能力、更优秀。因为创新是多种多样,不可估计的,所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可估量的,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高尚的人格

什么是人格?人格理论是一个庞杂的学术思想体系。人格是每个人都具备的,高尚的人格却不是人人都有。但是一旦你拥有了高尚的人格,不敢说你是成功的人,但最起码你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教育学家纽曼也曾说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那些品行兼优的学生,他们所具备的人格也是熠熠生辉的。他们利用休息的时间主动去帮助辅导同学;与同学们相互学习;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相反,自我为中心的就算学习再好,在行为操守、同学关系等方面也是不及格,更不用提学习差、品行差的学生了。

由此可见高尚人格的重要性,拥有了高尚的人格就等于拥有了步向成功的 “敲门砖”。

(三)博大的胸怀

胸怀是一个人本质的体现,其决定了人的类别。那如果用胸怀来给人分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胸怀博大,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一种人心胸狭隘,小肚鸡肠,斤斤计较。那想要成为两种里的哪一种,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怎么样才可以拥有博大的胸怀呢?宰相肚里能撑船,讲的就是要大气,拿得起、放得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果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从此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此一蹶不振不再努力学习;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而再也不主动做事从此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因为同学的一次误解而再也不与同学交往从此孤身一人,那么我想说你必定是一个失败的大学生,或许你将一事无成。凡事不斤斤计较,不悲观忧伤,人才能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大事上,才能活得乐观豁达、有意义,才能适应当今这个巨变的时代。

(四)仁爱之心

“仁爱”是儒家的主要思想之一,孔子认为 “仁”即 “爱人”,并在 《论语》中提出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 “忠恕”之道。我国几千年历史,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无人不晓。但是 “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大学生仁爱精神缺失的例子比比兼是:复旦的黄洋被室友毒害,深圳大学的高材生虐狗,以及大学生为得贫困助学金造假等等。这些都是所谓的 “高材生”,然而就是在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里,他们对待朋友、小动物、父母以及学校的态度上,毫无同情、怜悯、尊敬和感恩之心,甚至诚信尽失,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仁爱讲究奉献,不求索取;仁爱提倡扶危济困,尊老爱幼。仁爱作为一种做人的美德,哪怕你才华横溢,只要你没有仁爱之心,一样是一位不合格的大学生。特别在发展市场经济,凸显个人利益的今天,仁爱之心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成为 “和谐”的人就要走出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并且有良好的气质、人格和修养的人。

〔1〕赵磊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 [J].重庆大学学报,2003,(09):156-158.

〔2〕张国阳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政策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02):141-144.

〔3〕董颂祥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J].职业技术教育,2011,(07):58-60.

〔4〕徐淑华等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J].机械职业教育,2003,(02):13-15.

猜你喜欢
胸怀高尚人文精神
胸怀军旅梦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高尚的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