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条蜜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2014-04-24 13:24刘功良陈华玲林漫娜白卫东
中国酿造 2014年6期
关键词:干酵母高活性荆条

刘功良,马 磊,陈华玲,林漫娜,白卫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轻工食品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荆条蜜的蜜源为荆条花,是我国大宗蜜源中每年最稳收的蜜品之一,呈浅琥珀色,透明度较低,气味清香,口感甜润、微酸[1]。

蜂蜜酒是以蜂蜜为原料经过酿造后所获得的低度酒精饮料。酒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对治疗失眠、健忘、精神不振、性功能衰退等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对胃肠慢性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有良好作用[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酒类的需求逐渐增加。蜂蜜酒的发展也从高度酒转向低度酒,从配制酒转向发酵酒,从风味酒转向保健酒。特别是近年来,以蜂蜜为原料生产的蜂蜜酒集保健功能、蜂产品和发酵产品于一身,以保健酒为基础的蜂蜜酒开发更具特色。本研究利用荆条蜜的特有风味酿造荆条蜜酒,初步确立了荆条蜜酒的生产工艺及其参数,也为工业化生产荆条蜜酒提供了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荆条蜜、茶花粉:广州蜂唛蜂业有限公司;阿米诺酶:广东省江门市森普林有限公司;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BV818、黄酒专用高活性酿酒干酵母、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SY:湖北安琪酵母有限公司;壳聚糖季铵盐、皂土:南通绿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JJ600精密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HWS12电子恒温水浴锅、DHP-9602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有限公司;PHS-25 pH 测定仪:上海虹益仪器仪表有限公司;LX-C35L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锅:合肥华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SW-CJ-IF超净工作台: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UV75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HB32糖度计:石家庄泰斯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蜂蜜酒生产工艺流程

荆条蜜稀释→调配蜜液(成分调整,调糖度、pH值)→蜜液巴氏杀菌(70 ℃、20 min)→蜜汁的分装→加茶花粉、阿米诺酶→接种→发酵→发酵终止→过滤→加荆条蜜调糖度→巴氏杀菌(65 ℃、20 min)→加澄清剂→过滤→陈酿后发酵→荆条蜜酒成品[3]。

1.3.2 操作要点

荆条蜜稀释:按一定比例稀释蜂蜜[4]。

巴氏杀菌:将稀释好的蜂蜜于恒温水浴锅(70℃)中水浴20 min,期间需不断搅拌。

调整成分:调整发酵液pH值至3~5。本实验通过添加茶花粉满足其所需氮源[5]。

酵母活化: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SY:称取所需酵母量按比例(1∶20)加入2%蔗糖溶液中,于38 ℃水浴锅中恒温30~35 min。黄酒专用高活性酿酒干酵母:称取所需酵母量按比例(1∶15)加入2%蔗糖溶液中,于38 ℃水浴锅中恒温30~35 min[6]。

1.3.3 蜂蜜酒发酵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最佳酿酒酵母的确定:取荆条蜜,调整糖度为21%,pH自然,分别接入活化的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BV818、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SY、黄酒专用高活性酿酒干酵母,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发酵培养8 d。

起始糖度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取新鲜荆条蜜,稀释及巴氏杀菌后,将起始糖度调整为15%、17%、19%、21%、23%、25%,pH自然,接入酵母量为0.25%,于28 ℃的恒温生化培养箱中发酵培养8 d[7]。

接种量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取荆条蜜,调整糖度为21%,分别接入活化酵母0.10%、0.15%、0.20%、0.25%、0.30%、0.35%,不调整pH,置于28 ℃的恒温生化培养箱中发酵培养8 d[8]。

茶花粉添加量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取荆条蜜,调整糖度为21%,pH自然,分别往瓶中加入茶花粉0.01%、0.03%、0.05%、0.07%、0.09%,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发酵培养8 d[9]。

阿米诺酶添加量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取荆条蜜,调整糖度为21%,pH自然,酵母接种量为0.25%,分别往瓶中加入阿米诺酶0.00%、0.05%、0.10%、0.15%、0.20%。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发酵培养8 d[10]。

起始pH 值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取荆条蜜,调整糖度为21%,酵母接种量为0.25%,通过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值分别为3.00、3.25、3.50、3.75、4.00、4.25,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发酵培养8 d。

发酵温度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取荆条蜜,调整糖度为21%,pH自然,酵母接种量为0.25%,置于26 ℃、28 ℃、30 ℃、32 ℃恒温培养箱中发酵8 d[11]。

1.3.4 澄清试验

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季铵盐溶液作为澄清剂,加至荆条蜜酒中进行澄清[12]。

1.3.5 感官评定方法

主要对蜂蜜酒的色泽、香气、口感均衡性、酒体、后味、总体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评分方法及依据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中的感官分析法》[13]。感官评分(满分100分)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荆条蜜酒感官评价标准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 of Vitex negundo honey wine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酿酒酵母的确定

按照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得到的发酵情况和发酵酒品质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酿酒酵母对蜂蜜酒品质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on the quality of V.negundo honey wine

由表2可知,添加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BV818发酵的蜂蜜酒酒精度稍高,有独特的蜜香味,而添加黄酒专用高活性酿酒干酵母发酵的蜂蜜酒有米酒香味,蜜香味不突出,较苦涩。添加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SY发酵的蜂蜜酒入口口感较其余两种差。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确定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BV818为荆条蜜酒最佳酿酒酵母。

2.2 起始糖度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按照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得到发酵情况和发酵酒品质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起始糖度对蜂蜜酒品质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initial sugar concentration on the quality of V.negundo honey wine

由表3可知,随着起始糖度的加大,残糖增多,得到的蜂蜜酒酒精度增高,糖度太高抑制酵母的生长代谢[14],并且残糖比较高,酒体偏浊。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确定荆条蜜酒发酵的最佳起始糖度为21%。

2.3 接种量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按照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得到发酵情况和发酵酒品质对比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酵母接种量对蜂蜜酒品质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yeast inoculum on the quality of V.negundo honey wine

由表4可知,随着接种量的增大,残糖减少,得到的蜂蜜酒酒精度增高。采用0.3%和0.35%接种量时,虽然酒精度较高,残糖也较低,但其酒体感官品质下降。故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确定荆条蜜酒发酵的最佳接种量为0.25%。

2.4 茶花粉添加量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按照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分别接入不同量的茶花粉进行发酵,得到发酵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茶花粉添加量对蜂蜜酒品质的影响Table 5 Effect of different tea pollen addition on the quality of V.negundo honey wine

由表5可知,随着茶花粉添加量的增大,蜂蜜酒酒精度相差不大,但无添加茶花粉发酵时,残糖较高,酒精度较低。结合酒精度及感官评价,最佳山茶花粉添加量为0.03%。

2.5 阿米诺酶添加量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按照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得到发酵情况和发酵酒品质对比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阿米诺酶添加量对蜂蜜酒品质的影响Table 6 Effect of different amylosa enzyme addition on the quality of V.negundo honey wine

由表6可知,随着添加量的增大,酒精度稍有增加,但其酒液苦涩味也随着加重,分析原因应与阿米诺酶本身特性有关。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确定荆条蜜酒发酵的最佳阿米诺酶添加量为0.05%。

2.6 起始pH值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按照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得到发酵情况和发酵酒品质对比结果见表7。

表7 不同起始pH值对蜂蜜酒品质的影响Table 7 Effect of different initial pH value on the quality of V.negundo honey wine

由表7可知,适当的起始酸度可以抑制产酸菌的侵袭,纯化和强壮酵母,使整个发酵过程处于稳定状态,确定荆条蜜酒发酵的最佳起始pH值为3.75。

2.7 发酵温度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按照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得到发酵情况和发酵酒品质对比结果见表8。

由表8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酒精度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综合感官评价的结果,确定荆条蜜酒发酵的最佳发酵温度为28 ℃。

表8 不同发酵温度对蜂蜜酒品质的影响Table 8 Effect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quality of V.negundo honey wine

2.8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按正交试验L9(34)设计[15],考察了起始糖度、酵母接种量、起始pH值、发酵温度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荆条蜜酒发酵条件优化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Table 9 Result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for V.negundo honey wine fermentation condition optimization

表9的正交试验结果确定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为A3B2C3D2,即荆条蜜酒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糖度23%、接种量0.25%,起始pH 值4.00、发酵温度28 ℃。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产品感官评分为93分。

2.9 蜂蜜酒澄清试验结果及分析

表10 壳聚糖季铵盐的质量浓度对透光率的影响Table 10 Effect of different chitosan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concentration on light transmittance

由表10可知,壳聚糖季铵盐添加量为0.3 g/L、作用时间为36 h时,透光率可达98.61%,澄清效果良好。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荆条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16-20]:最佳发酵菌种为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BV818,发酵的最佳参数为起始糖度21%、酵母接种量0.25%、茶花粉添加量0.03%、阿米诺酶添加量0.05%、起始pH值4.00、发酵温度28 ℃。发酵周期10 d,其酒精度可达12.4%vol,残糖为8.0%(w/v)。在荆条蜜酒中添加0.3 g/L的壳聚糖季铵盐调配液,作用时间36 h,透光率达到98.61%。

[1]柴 霞,许志军,李芝彪,等.荆条蜜对果蝇生长发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12):339-343.

[2]翟文俊.蜂蜜酒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J].食品科技,2004(8):62-65.

[3]田景芝.蜂蜜酒酵母菌菌株的筛选及发酵工艺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史 莹,张丽珍,曾志将,等.山乌桕蜂蜜酒酿造酵母的筛选、鉴定及应用[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10):197-204.

[5]陶树兴,徐 珊,王婷婷,等.氮源种类及浓度对蜂蜜酒发酵和杂醇油含量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0(7):157-161.

[6]章芒芒,陆筑凤,吕岚棋.蜂蜜酒发酵技术研究[J].酿酒科技,2012(4):95-97.

[7]盖禹含,辛秀兰,李 浡,等.蓝莓果酒发酵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0(2):44-46.

[8]张丽珍,曾志将,颜伟玉,等.山乌桕蜂蜜酒的酿造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0,29(9):180-183.

[9]陈湖南.蜂蜜花粉酒酿造技术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11.

[10]李晓芳,卢雪华,成 坚.酶制剂在黄酒工业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酿造,2011,30(2):8-11.

[11]余森艳,程 帆,李志红,等.发酵型草莓蜂蜜酒的工艺优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14):187-190.

[12]张 妮,肖作兵,牛云蔚,等.三种常用澄清剂对樱桃酒澄清效果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2(1):25-28.

[13]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等.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14]李伟安,唐圣云,王 戎.酿酒酵母菌的耐高糖驯化研究[J].酿酒科技,2011(12):54-55.

[15]王大为,张艳荣,李 玉.发酵型香菇酒生产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12):82-87.

[16]李 礼,陈尚武,张 文,等.不同天然香料物质对蜂蜜酒发酵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酿造,2005,24(8):11-13.

[17]董文彦,谢达忠,王德斌.蜂蜜酒酿造菌种的筛选及影响发酵因素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3(3):34-39.

[18]黄书青.蜂蜜酒的研制[J].食品科学,1986(12):29-31.

[19]夏邦旗.对蜂蜜酒的氨基酸营养价值的评价[J].食品科学,1987(12):36-37.

[20]李洪祥,贾秀田.蜂蜜酒发酵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学,1989(6):10-12.

猜你喜欢
干酵母高活性荆条
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中国荆条研究现状及发展
活性干酵母对高温应激条件下母猪体况、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快速活性干酵母发酵力的测定”实验改进
荆条筐
不同方法提取杜仲中桃叶珊瑚苷等4种高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活性干酵母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
低VOC高活性聚醚多元醇JQN-330NG的合成研究
浅谈高活性低损失胰酶的生产技术
干酵母改性对茶叶吸附性能的影响
秦始皇拜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