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嬗变

2014-06-25 22:05李风林
回族文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型材中德产品

李风林

总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中德集团起步很晚,在它涉足塑钢型材领域的时候,时间已处在世纪之交了。那时国内的几家大型企业早已卡位,塑钢型材市场几乎被分割殆尽,但这并没有妨碍中德公司筑梦塑钢的梦想。十多年来,它出神入化般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涉者,迅速崛起成长为行业弄潮儿。

中德的成功被不少媒介冠以“中德现象”、“中德模式”、“中德奇迹”,加以阐释探寻,试图从一个理性的高度总结归纳出一个从零做起的企业的嬗变秘籍。不过,这些在中德的创始人程田青看来,中德能够快速发展、进而登上宏阔的塑钢型材制造舞台,靠的是一股韧性。

董事长程田青说:“认定目标,一刻不停地往前走,一切都会梦想成真!”

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塑钢

中德在此之前从事的是贸易流通,经营的是铝合金型材,也包括部分钢材,网络遍布山西省长治市十多个县市,巅峰的时候,一年的营业额达到上千万元。但是,程田青发现了一个问题,塑钢型材市场非常混乱,鱼目混珠的现象十分普遍。他想到了一个方法,自己制定质量标准和工艺参数,让厂家按要求组织生产,然后独家代理这个品牌,还市场一个纯洁。有了思路之后,程田青就把自己的宏愿放在了东北一家知名厂商。

但事情没有按程田青预设的情况发展。这家厂商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开发新品种可以,但要付160万的模具开发费。这是哪门子道理,程田青一点儿也想不通,走在辽河平原,迎面吹来的海风像刀子一样扎心。

请将不如激将。他问同行的张军、高洪清、杨喜亮:“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塑钢?”这不是一个随便就能回答了的命题,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的东西太多了,不仅要有把握市场的韬略,还要有干成事业的定力,更要有敢闯、敢冒的魄力。不管如何,程田青要建设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塑钢型材生产制造基地。

程田青拿出积蓄,买了一辆当时堪称名贵的帕萨特轿车,开始了全国性考察之旅。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和技术储备,中德塑钢型材有限公司登台亮相了。程田青花5万元在山西潞华集团租了半个车间,又投资560万元上马了4条先进的塑钢型材挤出生产线。中德建厂的时刻,正是2001年,那时国内建材市场万象争辉,群雄逐鹿,不说国内的大市场,单是长治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就有6家塑钢型材生产商,中德再加入进来,已是第7家。中德年底投产,翌年春就向市场投放产品,它要在纷繁复杂的市场分一杯羹。

准确说,中德不是来分羹的,而是要尽一份利国利民的责任,把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门窗做到极致,让生活变得更美,更具人性。这里有个故事,中德的产品出来后,当时的销售部经理高洪清拿了一截产品,请一家在长治塑钢型材做得很好的厂商老总品鉴指点,不想人家看都没看就说:“知道了。恭喜,恭喜。”眼里充满了对后来者的不屑。高洪清说:“那一刻我就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做出一个像样的品牌来!”

有了这些经历,中德做起产品来非常认真细致。像塑钢型材的断面设计,他们就是在走访了众多的终端客户、汇集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之后才定型的。这项设计一投放市场就大受欢迎,引起不少厂商暗地里学习模仿,这当然是后话。

品牌出去了,市场也来了。中德一步步地向前挺进,城池一座座被攻破。长治市场站稳了,就向晋城开拔,接着就以太原为中心,向山西全境辐射。之后,中德的胸襟更大了。他们以郑州为基点,开始虎视全国市场,接下来就是妙棋连连。通过石家庄,进军北京市场;通过济南,进军东部市场;通过西安,进军西北市场;通过成都,进军西南市场……

十年磨一剑,中德做到了。

要做就做一流的

中德信步市场的时候,一位资深的记者向程田青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小企业怎样以小搏大?”记者为什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因为他深信,中德的成功奥秘一定是众多正在成长中的企业非常关注的话题。

的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是一个多么诗意、多么诱人的轨迹。哪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和期待走出泥淖的企业,不希望通过获得一部“真经”,把脚下的攀登之路缩短再缩短。中德从低洼处站起,并一路向高处走来,靠的就是自己做事的认真与踏实。中德起步的时候,抱定的就是“只要有过硬的产品,就不怕没有销路”的信念。想想也是,在强手如林和前景不明的境况下,拿什么开路?用什么策略扩大自己的地盘?唯有人无我有的过硬产品这条出路了。

中德将“人无我有的过硬产品”提炼概括为“人为本、技为先、质为根”的企业理念,这个理念体现在产品上就是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厂创建一年之后,中德就研制生产出了“塑胶共挤(双密封)”的新产品,实现了密封胶条和型材的一体化生产。这个产品填补了山西塑钢型材生产的一项空白,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接下来,中德又研制开发了“铝塑复合(断桥隔热)”、“毛塑共挤(四密封)”、“彩色通体”、“彩色覆膜”等多个新型专利产品。坦率地讲,中德近几年能够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在后来独步三晋、信步天下,靠的就是这些富有创新力的过硬产品。

2008年之后的那段时间,许多企业在国际金融风暴面前,不敢有任何的举动,深怕有什么闪失陷进去不能抽身。但中德却是我行我素,依然按照既定的战略向前推进。

每年一次的春季广交会上,程田青派出营销人员奔赴广州,把产品推到了国际展销平台上。到广交会推介产品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事,一个几米大的展位就要9万元的场地费。那时,正值金融危机爆发的紧要档口,人们都在为值不值的问题来回拿捏。程田青说话了:“值!”一口气租下3个展位,并且要求精装展位。把中德现代化的管理、高科技的产品和对塑钢型材事业追求的气度,统统都融汇在了展柜上。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是从简应对,中德这么做,立刻有了鹤立鸡群的效果。对,程田青要的就是这个!

广交会上商贾如云,那些云游世界的外商既看产品,更看企业的内涵。当然,内涵是靠外在的东西来表达的。中德现代超脱的展柜和鲜亮俊美的产品一下就把外商吸引住了,来展台咨询、了解、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比起那些简便展柜前的人,显得分外多。几天下来,资料发了几大沓,联系电话留了几十个,中德让外商认识了。广交会过去不久,就有外商来厂参观洽谈业务,再下来,中德的塑钢型材产品就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也就有了产品远销俄罗斯、乌克兰、蒙古、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危地马拉等几十个国家的下文。到这个时候,那些原来拿捏不定的人算是明白了,程田青这步棋,走的是营销高端路线。真是出其不意,制胜千里啊!

说到高端营销路线,中德的两个案例不能不提。

一个是产品进北京奥运会工程。中德的目标是,不管工程大与小、数量多与少,只要能被工程采用就行,哪怕是一扇门窗都成。提这样的要求,自然有当时那种为奥运做贡献的激越氛围,更重要的是中德有一种无法释怀的奥运情结。董事长程田青是奥运会火炬的传递手之一,回报这个奖励的最好方式,就是将自己的产品印记在奥运会的工程中。但是,从营销的角度看,这何尝不是对产品的最好推介。

中德的目标实现了,产品被奥运会自行车和击剑馆两个比赛场馆工程所采用。中德的智慧和中德的追求,融进了北京奥运会之中。

另一个产品中标青藏铁路工程。青藏铁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性工程,承载着国人太多的梦想和希冀,能进入这样伟大的工程,无疑是对中德最好的肯定。当然,企业是有企业的追求的,让自己的产品在高海拔、高寒地区接受检验,这又何尝不是对产品品质的一个巨大促进和提升?产品中标了青藏铁路拉萨、羊八井、当雄三个火车站和周边的建筑项目。世界屋脊由此记住了,在太行山中断西麓,一个叫上党盆地的地方,有一个企业叫中德。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句话是毛泽东主席说的,但程田青常拿它教育引导中德的员工。

程田青为什么如此看重文化?这里有个故事。

2005年6月,中德的规模越来越大,产品扩展到三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但这还是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提货车辆排成的长队常把厂区道路塞个水泄不通。用户不能按时提货,程田青心里急啊。瓶颈怎样打破?程田青想到了扩大生产队伍,但这是个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情,对眼下的问题无补也无助。他的视角落到了挖掘员工的潜力上,组织全员开了个学习动员会。程田青问:“哪位能告诉我,什么是经营管理?”台下“嗡”的一声开始议论了。有说“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也有说 “把工作做好,创造应该创造的效益”,还有说“有信心不错,但要讲求方法”。程田青趁势用一句通俗的话引导大家:“把公司的大麻烦分解成小麻烦,每个人头上领一份,自我消化。”话说了,程田青却发现员工有理解了的,也有不理解的。他抬头望见天花板,灵感一下有了,“同志们,假如烙了会议室这么大的一张饼,让一个人吃需要十天的话,那么十个人吃需要几天?”大家答:“一天。”“同志们,十比一啊!你们听明白了没有?”台下异口同声:“明白了!经营管理就是‘吃饼。”

“吃饼原理”启发了员工,蕴藏的潜力爆发了,大家比学赶帮超地展开竞赛,立刻走出了产品供不应求的窘境。这件事情也启迪了程田青,他从简单的“吃饼”中体悟到了小与大、难与易、个体与整体的大道理。他就想:在经营管理中处理好了这些关系,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不能迎刃而解?

程田青是个爱动脑、爱思考的人,“吃饼原理”诱发他产生了一系列的治企理论:“五多(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四个考虑(员工要考虑带班长的工作、带班长要考虑车间主任的工作、车间主任要考虑厂长的工作、厂长要考虑总经理的工作)”、“三字工作真经(压——用工作任务给员工增加适当的压力;引——用领导干部的工作疏导员工在压力之下产生的思想情绪;督——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对工作实施督查)”……

程田青有个观点: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组织,一个企业的真正存在,不在于它有多大的实体规模,有多大的经济实力,而在于是否具有掌控和引领员工心灵的思想观念,是否具有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于员工的头脑和心灵之中。应该说,这是把住了企业成长与进步的脉搏。不是有这样的说法么: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制度,三流企业人管人。

中德创建十多年,在构筑“人力智本源”上下足了功夫,甚至倡导员工学习哲学,把一本叫《图解哲学》的书列为员工必读的手册。程田青说:“技术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而哲学可以解决无限的问题。”

这种哲学思维和哲学思考确确实实给中德带来了转机。在经济危机面前,程田青提出了“三个偏移”经营思想——“由长距离市场向短距离市场偏移;由城市市场向农村市场偏移;由房地产商品房市场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市场偏移”。这让中德再次捕捉了机遇,2009年4月,他们在成都温江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区建设上马了70余条现代化塑钢型材生产线,西南市场由此稳固并得到了拓展。

对于学习,中德的信条是“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素质、素质成文化”。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也在学习和努力中升华。营销服务部的耿银华就把在中德养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带回了家。一次,她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老师却说:“你不用来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强。”耿银华“哇塞”了一声,她骄傲地把这件事常常挂在口中。

在中德,人人知晓“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句话,人人懂得“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的思想内涵。显然,程田青和中德追求的“以文化人、以文兴企”的理念深入了人心。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以中德现在的情况而论,企业已远远处在行业发展的前列,获得了一系列别人求之不得的耀眼荣誉。但中德和程田青非常自省,没有为已有的东西骄傲。相反,他们思考的问题更多了,目光更长远了。我去采访的时候,中德的头头脑脑几乎挤不出时间向我介绍情况,副总经理杨喜亮和我说了十几分钟的话,就匆匆地去赶飞往北京的航班了。党支部书记程郁更是几天见不上面,联系了几次董事长程田青,也都落空了。他们都在忙着一件事——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北汽是世界500强企业、汽车轻量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德能与它携手开发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和汽车新型材料,无疑将是一个新的提升,对产品的更新换代、对企业发展舞台的拓展,都是个无法估量的事情。

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中德就是这样的企业。

猜你喜欢
型材中德产品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种可排水的外开窗
被动房用四密封多断桥隔热铝塑共挤型材
中德两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比较研究
国际双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借鉴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