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恩格斯劳动再生产理论

2014-07-18 12:07周银珍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自然界恩格斯劳动

周银珍

(中共安徽利辛县委党校,安徽 利辛 236700)

论恩格斯劳动再生产理论

周银珍

(中共安徽利辛县委党校,安徽 利辛 236700)

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不仅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而且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分离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劳动每向前发展一步都会提出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促进科学发展。同时劳动的产生和发展,必将促使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而伦理关系则是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因此,生产科学和伦理产生于劳动。

劳动;意识;科学;伦理

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对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从人类整个发展过程看,劳动不仅产生人和人类社会,而且产生科学与伦理思想。可以用下列的公式表达:

本文主要论述劳动在生产人和人类社会的基础上生产了科学和伦理思想。

1 人类产生的自然前提与现实基础

人与人类社会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上产生的。自然前提仅仅说明人类具有产生的自然条件、具有产生的可能性,促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基础和关键则是劳动。人类社会的产生是一个在劳动基础上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131

1.1 劳动生产人类的自然前提

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从“搜集材料的科学”逐渐转变为“整理材料的科学”,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地质学、细胞学、胚胎学、动物生物学和进化论等。细胞学使人们认识到一切有机体共同遵循的基本规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揭示了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以及相互转化的辩证法;达尔文进化论则把历史观引进了生物学领域,揭示了植物、动物和人发展的规律及其内在联系。

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已经证实人类产生于自然物并经历了漫长的自然演化过程。最初太阳以及卫星上面的热带物质形势占优势,随着温度的逐步下降,互相转化的物理形式变得愈来愈多,到了一定程度,化学亲和力开始作用,之前在化学上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各种元素,现在,已经相互分离,进而获得了化学的性质并相互作用。在地面温度降低到能使蛋白质生存的一定范围内,在适当的化学条件下,形成了有生命的原生物。在特定历史时期内,造就了促使蛋白质可以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形成了蛋白质的核和膜,产生第一个细胞,为整个有机界的形成奠定了条件和基础。根据古生物学档案的历史材料记载,在当初产生的各种有细胞的和无细胞的原生生物中,绝大部分的生物物种在历史发展中已经被淘汰,只有加拿大原生生物适应了历史的发展,并流传了下来。在这些原生生物中,有一部分原生生物演化为最初的动物。这些最初的动物进一步的演化而分化纲、目、科、属、种的动物,进而发展出无脊椎动物,在历史的演化中,这些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已经获得最充分发展,最后在这些无脊椎动物中,发展出脊椎动物,在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具有自我意识的人[1]456。人就是由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最复杂的有机体,进而这种复杂的有机体演变为古猿。随着生存环境的演变,古猿经历了从林栖到转入热带草原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的过程中,古猿的体质和群体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形成准备了自然前提。

1.2 劳动生产人类的社会基础

人类固然有自然生物属性,有着自然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只有通过社会的物质生产,通过社会条件才能得到满足。人自身的生产和繁衍虽然具有生物特性,体现着生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但是必须纳入物质生产、发展过程之中,才能实现。所以说劳动是人类产生的现实基础。

首先,劳动促使人的肢体解放,恩格斯强调劳动是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的活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促使古猿前肢解放,并使前肢变得越来越灵活,使古猿的“手”逐渐变成能使用和创制工具的人手,这就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石刀,可能经历很长的劳动历史,但是完成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即手的解放。手并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复杂肌体的一个肢体,更重要的是手的发展对机体其余组成部分具有直接的反作用。凡是有利于手的发展,也有利于与手相互联系的整个身体发展;人的身体每一部分形态的变化,最终必然会引起人身体的其他部分形态的相应地发生变化;人手的逐渐进化,必然同时发生了脚适用于直立行走的发展。其次,意识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性。随着劳动形式的不断扩大和复杂,迫切需要交往和交流,于是语言产生了,然后,语言和劳动成了猿的脑髓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的主要推动力。人的脑髓进一步进化,促使人的感觉器官逐渐地灵巧起来了。同时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外部世界的劳动不仅要求人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求人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是在这种客观需要的推动下,劳动使古猿心里和心理结构不断变化,并对所感知的周围环境产生一种意识即产生出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恩格斯强调:“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451。所以,人的肌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各方面的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劳动。

恩格斯认为劳动开启了人类对自然的统治,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是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动物利用外部自然界,不具有任何主观能动性,不具有任何目的性,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是出于动物的本能反应适应自然环境,这种本能主要是通过基因的遗传从上一代身上获得的,不是后天学来的。而人的劳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根据自己的目的来支配自然界,创造性的改变自然界并使其为自己服务。比如,人在土地上播种五谷是为了获得谷物,满足吃的需要,因此,劳动造就人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2 劳动再生产科学伦理

人类能够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主要在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能动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甚至能够预测对自然界的惯常干涉所引起的影响。这样,就逐渐产生了科学、伦理思想。

(1)劳动再生产科学,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实践活动,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源泉和根本动力。也就是说,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决对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生产劳动的必然产物。

首先,劳动是科学产生的现实基石和发展推动力。恩格斯根据古代天文学、数学和力学的发展历史,阐明生产决定科学产生和发展。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判断季节变化,绝对地需要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学的发展必须借助于数学,为此,人们开始了数学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某个特定的地区,特别是城市建筑的产生以及工业的发展,促使了力学的发展。航海业的发展需要运用天文学观察气候变化,进一步推动了数学的研究和发展,可见,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从一开始就是由劳动实践所决定[1]523。因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指出近代自然科学是在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预料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1]523其次,劳动为科学的产生提供了日益强大的物质手段,使科学实验成为可能。恩格斯指出古代的自然科学,只能凭借古代生产实践中比较粗糙的经验和感官的直接观察,取得十分有限的知识。到了近代由于工业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丰富的可供观察的经验材料,也提供了进行实践和实验的新的手段,突破人体自然感官的局限,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并使设计、制造新的工具成为可能[1]524。随着生产劳动的日积月累,人类的理智思考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开始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索,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对工具的更新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积累到一定程度人类产生了自然科学。也就是说自然科学是长期劳动积累的精华部分,是劳动的产物。再次,劳动为科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观察材料。恩格斯认为“纯粹的”自然科学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发展以及人们的感性活动,才到达自己的目的和获得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实践每向前发展一步都会提出一系列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会使生产获得新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2]

(2)劳动再生产伦理,不容质疑,科学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是,科学发展和应用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及不可忽视的伦理问题。恩格斯指出: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控制自然,迫使自然为其服务,并毫无限制地增加生产,今天一个儿童生产的所有产品,比以前一百个成年劳动力生产的所有产品还要多。结果是劳动异化的加剧,工人的劳动强度日益增加,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工人越贫困,每十年发生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大崩溃[1]458,造成这种恶劣后果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里,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界之间不时地进行着物质转换,在劳动中,人把自己的需要传到物质上,在劳动的作用下,自然物质转换为满足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自然物质上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来源,离开自然,人类无法生存,更无法发展,因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针对,资本主义大生产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危机问题,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关系,并指出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无节制地掠夺利用,严重地污染自然环境,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违背自然规律,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和报复。比如,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为了发展牧畜业,把曾经倍受保护的松林砍光,结果是从根基上摧毁畜牧业,而且他们更想到,雨季洪水更加泛滥。“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1]518人类必须与自然界融为一体,遵循自然规律。其次,人与人关系和谐相处。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产生了人类社会,反过来,人类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谐的关系,是顺利进行生产劳动和其它各种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如恩格斯所强调的,每一个人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生产劳动频繁地把社会成员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互帮互助和共同协作关系的好处[1]151。但是,随着生产劳动规模的扩大和科学的进步,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私有制,劳动合作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居民分化为不同的阶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因而出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对立。除了维持被统治阶级的最必需的生活用品以外,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成为推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在西欧当前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的最完全。进行生产和交换的所有的资本家仅仅关注生产和交换的最直接的有效的效果,至于生产和制造的商品的效用及质量如何,完全退居与次要地位,获得高额的利润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唯一动力[1]520。

恩格斯认为在社会诸要素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及社会形态。科学伦理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用于自然而又失控所引起的,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并使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的结果。而且这些问题都是以“天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祸”,如阿拉伯人学会蒸馏酒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但是,他们也因此制造出了毁灭性的工具,使当时的美洲的土人逐渐灭种[1]519。这种后果的出现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科学本身,而在于应用科学的人。科学本身是中性的,什么样社会集团运用就会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当科学被资产阶级应用时,就具有资产阶级特性。如,资本家进行生产和交换时,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得利润最大化,他们只关注最近的最直接的后果,为了获得心满意足的利润,可以不择手段。一旦交换成功,他们绝对不会去关心这种已经交换过的商品和卖主的情形怎样了[1]520。因此,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生态环境的破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彻底地改变资产阶级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违背自然规律的现状,单靠调节是不够的,必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实施完全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必然以共产主义社会代替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本主义的腐朽的旧的社会而告终。

总之,恩格斯认为每个时代的特定劳动生产特定的科学和伦理思想,这种科学与伦理思想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它与人类社会可能相适应,也可能与之相对立。因此,社会主义不仅改造人的关系,而且改造科学,使它们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服务。恩格斯非常注重科学发现,他明确地指出了科学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并认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产生了自然科学家与执政的工人阶级的新的关系。掌握政权的工人阶级的目的在于消灭剥削和建成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必将积极地与科学家联盟。如果说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的主要部分是帮助和加强资本家的统治,只有少数人才找到通向工人阶级的道路,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自然科学家则是协助发展新社会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所以,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科学促进伦理的和谐发展,伦理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科学与伦理达到完美的统一。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8.

责任编辑:沈宏梅

Discussion on Engel’s Theory about Labor Reproduction

ZHOU Yin-zhen
(Party School of Lixin County Committee of CPC,Lixin 236700,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man and human society,working plays a decisive role,which not only distinguishes human from animals,but also separates human society from the nature.With the developmentof society,production and labor will bring a series ofnatural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technical issues for each step forward,while th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At the same time,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working will facilitate and develop interpersonal production relations,political relations and ideological relations,in which the ethical relation is a living soul.Therefore,working is the fundamental source of production science and ethics.

labor;consciousness;science;ethics

A72

A

1009-3907(2014)05-0667-03

2013-11-19

周银珍(1978-),女,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自然界恩格斯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自然界的一秒钟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例说“自然界的水”
热爱劳动